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88岁老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作品被卢浮宫收藏,太赞了!

2020-05-16 19:00:25

+关注

在日本,有一个特殊的行业,

被称为匠人,又叫做职人。

有这样一个匠人,

他拥有惊人的平衡感。


来源:寻匠之美

他做出来的「独乐」,

也就是中国的陀螺

可以立刻放在

武士刀和手掌上边旋转,

最长可长达18分钟。


看起来很简单,

但达到这样的水平,

需要陀螺保持360度重量的平衡。

普通人做起来,

完全掌握不好力度,

但是他却可以。

因为技艺高超,

他制作的陀螺入驻卢浮宫,

他还在卢浮宫里给物理学家,

讲解关于陀螺平衡的问题。

他就是广井政昭。

他是日本第四代玩具手艺人。


因为家族世代做陀螺,

因此年轻的时候就对陀螺,

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差不多10岁的时候,

就能独立做出一个陀螺。

如今,88岁的他已经做了近60年陀螺,

在别人含饴弄孙的年纪,

他却坚持每天佝偻着腰在工作室工作。


广井政昭做的陀螺,

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幺简单。

因为他给陀螺设置了很多小机关。

下面的这些陀螺,

你能看出是怎幺玩的吗?

▼ 吃面小人


这个吃面小人的头上有一把伞

叫做旋转雨伞,

转动雨伞上的把手,

小人就会开始吃面;

一直重复这个动作,

就像他好像真的在吃面一样。


这一个也是类似,

模仿的是人们夏天扇扇子喝水的景象,

只要陀螺转动,

扇子就会一直扇个不停。


▼ 飞碟



这个是飞碟陀螺。

飞碟是“双层”的,当你拉动绳子之后,

最下边的会先旋转,

中间的小陀螺会飞起来旋转,

最上边的放在桌子上,

也会立马开始旋转。

所以这表面看起来是一个陀螺,

实际上是三个陀螺。

▼ 龟兔赛跑


广井政昭觉得,

给孩子们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太麻烦了,不如做个陀螺来演示,

于是就有了这款,

先把中间的小陀螺转起来,

然后放进去兔子和乌龟

两只小动物就会追逐起来啦。


▼ 弹唱小人


这个弹唱小人,

是典型的一种老式陀螺,

旋转最上边的伞之后,

小人就会敲动自己的嘴巴,

发出音乐声。


这个陀螺类似,

不同的是它是变脸陀螺,

像是川剧变脸一样,

陀螺旋转后开始变脸。

▼ 魔术师爸爸


旋转陀螺后,

魔术师爸爸的肚子里,

就会吐出颜色不同的小球,

小孩子们可以猜小球颜色来做游戏。

▼ 樱花树



樱花树的玩法很简单,拉动绳子后,

樱花树就会舒展并旋转,

中间的小人就会开心地展开手臂。


这些陀螺,

玩具属性是第一位的。

对于工匠大国日本来说,

它不仅是玩具

更是一个实打实的手工艺。

日本有700年的陀螺文化,

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三岁的儿童,

都是陀螺爱好者,

因此日本还有独乐博物馆,

里边珍藏着日本从世界50多个国家,

收集的2万多个陀螺。


广井政昭就是日本陀螺文化的继承者,

因为陀螺在江户时代达到顶峰,

广井政昭也因此被称为:

“江户独乐”。


其实,制造一个陀螺并不复杂,

但是难的是,

广井政昭始终坚持用日本传统方法,

手工制造陀螺。

走进广井政昭的工作室,

你会发现周围全都是,

他自己亲手制作的工具。


因为他说,

不管跟铁匠怎幺说,

做出来的刀具都不顺手,

因此他自己专门打造了一整套刀具。

每次做陀螺之前,

他都会把刀具拿出来打磨一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他看来,“好的刀具,

是对木材最基本的尊重。”



然后要打磨转轴,

陀螺的转轴使用的,

是高强度的不锈钢杆,

用砂轮磨尖之后,

固定在转轮上,

再用小锉刀打磨出形状。



这个打磨非常细致,

如果有几毫米的误差,

实际体验就会差上一大截。

“正是因为小,

才更要郑重对待。”


选择木料也很有讲究,

木料要选用阔叶树木梾木才可以,

因为它质地坚硬不易变形。

选取的木料,

一定要静置10年到30年不等。

“好的陀螺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所以对木材也要严格把关”


还要用一小段木头,

削成凸型方便扣入凹槽,

看起来像是随手削出来的,

尺寸却恰好吻合。

但其实哪来的恰好,

不过是熟能生巧。




接下来把木料截成块状后,

固定在转轮上,

先用刨刀刮掉树皮,

做出陀螺的形状,

然后再用圆凿在中心掏出2厘米的洞。

这个过程是最讲究的,

也就是做陀螺的奥秘:平衡。


普通人做出来的陀螺,

不是这边轻一点,

就是那边重一点,

但是在做陀螺的时候,

是没有任何工具让你去测量重量的,

但你却要保持木料的,

任何一个地方都重量均衡,

所凭靠的就是两个字——感觉。

「大凡足够高深之技术,

都与魔法无异。」

感觉,就是一种魔法。


这个平衡感,

就连物理学家也做不到,

它说不清道不明,

就是一种“恰恰好掌握好尺度”的感觉。

这种感觉,

来自于他长年累月的坚守。


陀螺成型后,要进行上色。

上色也是分步骤完成的,

涂完上一个颜色后要静置一段时间,

再上另一种颜色。

涂色后一个陀螺就制作完成了。


这样的制作过程,

无论是谁看了都会觉得很简单。

然而,「取物之道,

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看似简单的事情里,

往往藏着很多学问。


其实,

年轻的广井政昭经历过很多失败,

做出来的陀螺有重量缺失的地方,

就会导致勉强旋转后很快停摆。

那时候他不得不用铁片进行调整,

在重量缺失的地方打出一个洞,

将贴片塞入其中,

使得陀螺的重量360度均衡。


这样的调节虽然也可以让陀螺保持平衡,

但始终都不完美。


为了让陀螺真正地达到完美的境界,

他观察了上千只失败的陀螺,

找出每一个让陀螺失衡的细节,

对这些细节不断优化,

让广井政昭逐渐地掌握了平衡感,

因为他深知,

平衡就是陀螺的灵魂。


即便88岁高龄,

他还是定期推出新品陀螺,

他的创造力似乎是无穷无尽的。

他说:“每每看到陀螺旋转,

我的脑子也转个不停。

我现在88岁了,

经常脑子里蹦出新想法,

我就马上跑到工作室做出来。

做新的陀螺时,那感觉依旧新鲜。”

拿到广井政昭制作的新陀螺,

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件事。


广井政昭也为成年人,

做了一系列的欣赏陀螺,

“虽然成年人都不爱玩陀螺了,

但是这些陀螺拿来欣赏,

也是很有意义的”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

广井政昭有点哽咽。


但不希望日本陀螺文化消失的他,

还是推出了一系列欣赏陀螺,

外形像是葫芦的形状,可以摆放在家中,

但其实是3-6个小陀螺组成的。

在坚持手工制作的道路上,

有人质疑说,

手工制作比不上工业制作。

广井政昭不屑地说,

“我可是专业的,敬请期待”


然后反手就制作出一个陀螺,

他制作的陀螺可以在指尖上旋转不停,

如同静止了一般,

但是工业制作的却不行。


日本国内也对传统手工制作有争议,

重视工艺的日本NHK电视台,

专门搞了一场陀螺比赛。


节目的内容很简单

就是老工艺人和年轻人代表,

分别制作一个陀螺,

然后比谁的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最后的结果是,

老工匠队以1分钟多的优势胜出!

谁说老工艺不行?

能整整流传四代人的陀螺技术,

怎幺是工业就能轻易取代的呢?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日本的细节》中说:

真正的匠人,

可以用双手生产出,

比机器生产更精密的产品。

对于广井政昭来说,正是如此。


如今发展到现在,

最新的指尖陀螺依靠高科技,

已经能转动24分钟了。


但是广井政昭却并不在意,

他说: “高科技固然有趣,

但如果孩子们只喜欢这样的玩具

那真是太可惜了。

孩子们玩陀螺主要是为了高兴,

不是为了追求时间,

一个陀螺能转100年,

又有什幺意义呢?

正是因为每次旋转的时间都不可预测,

才是陀螺的乐趣所在。”


日本传统工匠节目采访他,

问到已经88岁了,还打算做多久?

广井政昭回答道:

“我要活着做下去,

直到我200岁。”

广井政昭做了一辈子陀螺,

在日本陀螺领域,无人能敌。


在这个工业化的社会,

广井政昭像是上个世纪的人一般,

用最慢的速度在制作,

一生只做了陀螺这一件事。

日语中有个说法:

“一生悬命”

意思是指不遗余力去做一件,

值得耗尽一生去追求的事情。

广井政昭就是如此。

什幺是匠心?

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匠心,

拥有一颗赤诚匠心,

就能抵挡所有平淡生活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