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

流沙河两次给金庸挑毛病:就事论事,不含任何恶意

2020-04-05 11:00:20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当时,中国正值抗战时期,不少地方对他进行了悼念。在四川成都一所学校的老师,就出了一个作文题叫《悼念罗斯福》。当时,班上一个14岁少年,在报纸上“偷”了一些句子,加一些自己的文言文,组装成一篇文章。结果,老师说他写得最好,还拿到班上念。

这个14岁的少年,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大作家流沙河。就在刚刚,2019年11月23日15时45分,流沙河与世长辞,享年88岁。


流沙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经历里,着作等身,有不少经典作品问世。其中创办《星星》诗刊,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盛举。流沙河笔耕不辍,直到80高龄还出版了一系列作品,让他佩服不已。流沙河亦庄亦谐的文字、幽默风趣的风格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今天,我不说流沙河的文学创作,说说他与金庸先生的一段交往。

2003年冬季,金庸先生回到浙江故里。11月23日上午,金庸带着3个研究生,来到浙江嘉兴金庸图书馆,为图书馆题写了匾牌“嘉兴学院金庸研究所”。同时,还撰写了一幅对联:“嘉德育英九十载;兴学培才二万人。”


这件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流沙河的浓厚兴趣。

流沙河虽然是四川大学农化系的毕业生,但他古文功底相当深厚——不然也解读不了庄子呀,并涉猎很广,对历史、民俗、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都颇有研究。流沙河一眼就看出金庸这幅对联存在的毛病,写了一篇文章《小挑金庸》:

七字联内竟有五字平仄对不起。退一步说,一三五不论吧,仍有三字关键处对不起。词义方面,“培才”就是“育英”,意思雷同,正如“开饭”之与“用餐”,岂能成对?硬把复词结构“培育英才”掰成两块作对,腹笥也太贫俭了吧?


流沙河为什幺要给金庸挑刺呢?《小挑金庸》中说出了原因,是“报刊上捧官人和名人的歪风太强了”,他要“小挑一下,或可平衡版面”。

2004年秋季,金庸应四川省作家协会的邀请,参加“名家看四川”,在《香港明报》主编潘耀明的陪同下,来到流沙河的“大本营”四川了。时任四川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曹纪祖回忆,金庸在四川期间,参观了三星堆、峨眉山、青城山、乐山大佛、九寨沟等地,在成都芙蓉古镇参与了文化论坛,去四川大学作了文学讲座。


金庸在四川期间,四川的部分文化人士与他有过见面、交谈。根据曹纪祖的记录,流沙河、魏明论夫妇曾经与潘耀明在成都花园宾馆有过一次聚会。当时金庸有没有在场,就不得而知了。

媒体报道,金庸在成都坐茶馆时,挥毫题写了28字:“乘兴品茶顺兴馆,喜见传统皆呈观。蓉城悠闲宛然在,奋发腾飞心胸宽。”金庸写完后,谦虚地说:“我作文章,平仄押韵搞不清,作得不好。”

金庸这样一说,流沙河就不好意思在再挑剔粘对平仄的毛病了。但流沙河就要“放过”金庸吗?不存在的。


金庸在游览九寨沟时,也题写了28个大字,第一句是“长江源头九寨沟”。显然,这是犯了常识性错误。因为,长江源头有3个,但没有任何一个是在四川九寨沟。当然,金庸这个错误错得有水平,因为把九寨沟当作长江源头,是《尚书·禹贡》的说法。这说明,金庸研究过《尚书·禹贡》,但由于“尽信书”,反而被古书牵进了歧途。

此外,金庸在给一群着名作家讲羌族历史课时,又犯了“先有姜字,后有羌字”“羌族与西南的汉人联盟,建立了西周”“羌族的灭亡”等错误。流沙河对这些错误“忍无可忍”,写文《又挑金庸》,发表在2004年10月18日的《文汇报》上。

流沙河为什幺两次给金庸挑刺呢?他对《新闻午报》记者解释说:“我的两篇短文都非常客气,没有一个字是损毁金庸先生的,都是就事论事,不含任何恶意。而且对于金庸八十高龄去英国剑桥求学,我也是非常敬佩的。我只是觉得有些媒体,他们在对待文化名人时,有些方式不妥当,实际上就是媒体给一些文化名人戴上高帽子,什幺大师啊,这样子不好。金庸算是写武侠小说作家中很突出的一个,但是如果媒体都在捧他,说他是了不起的学者,这就未免太过火了。”


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

去年的10月30日,金庸先生逝世于香港,享年94岁。现在,流沙河与金庸相逢于地下,不知道是“一笑泯恩仇”呢,还是继续“唇枪舌剑”?

【参考资料:《小挑金庸》《又挑金庸》《李敖狂批余光中,流沙河怒打抱不平》《曹纪祖:14年前金庸先生入川 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