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

这样睡觉,特容易在梦中猝死!尤其最后一个,很多年轻人都在犯

2019-12-22 04:02:18


俗话说 " 春困秋乏 ",又到了让人昏昏欲睡的季节了 ~

不少朋友会忍不住吐槽——好困啊,真想睡到一觉不起啊啊啊!



这话可不能乱说啊,如果真的 " 一觉不起 ",不就那啥了嘛 ......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睡觉犯一些错误,还真有可能一觉不醒!

酒醉后倒头就睡


危险指数:★★★★★

喝酒后,多多少少都会感到有些难受。

这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对你说:喝酒了,睡睡就好!

但是,酒后倒头就睡,有发生窒息的危险!

因为醉酒者容易呕吐,但酒后人神志不清,咽反射及吞咽动作较为迟钝,如果此时仰卧或者俯卧,呕吐物将难以吐出来,可能发生误吸。

轻者会出现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较呕吐物堵塞气管,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此前,就发生过类似的悲剧。

那该咋办呢?


如果醉酒者还有意识,记得选择侧卧,这是酒后安全睡姿。

当身边有人醉倒时,千万别让 ta 随便一躺,可以这幺做:

解开醉酒者的领带和纽扣,让他头偏向一侧并稍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其保持侧卧位睡觉;每隔一会去观察有无异常表现;一旦出现昏迷、窒息等危险状况,应及时送院救治。

睡觉经常打呼噜


危险指数:★★★★

睡觉打呼噜,除了扰人清梦,还有很多潜在的危害!

人之所以会打呼噜,是因为睡觉时呼吸道狭窄或受到阻塞,呼吸变得不通畅。

呼吸不通畅会导致身体处于缺氧状态,轻则引起高血压、中风等慢性病;严重会出现呼吸暂停,引起猝死。

不过,打鼾的人那幺多,岂不是大家都很危险?


别慌 ~ 如果是偶尔因为喝酒、疲劳打鼾,且鼾声均匀,音调一致——这种鼾为 " 单纯鼾症 "。

既不影响睡眠,也不危害健康。

但是,有一种情况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窒息风险长期打鼾,鼾声忽高忽低,中间有数十秒到数分钟无声无息,或次日醒后口干、犯困。

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建议:侧卧有利于改善打鼾情况,打鼾者可以试试;肥胖者需要减减肥;最好戒烟限酒;出现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开着空调在车里睡觉


危险指数:★★★★

对很多人来说,除了床,车也是一个睡觉的好去处。

夏天把空调开足,冬天把暖气开得暖烘烘的,别提多惬意了 ~

然而,这往往就是悲剧源头▼

长时间开空调,会导致车内外空气不能对流,尤其在汽车停止时,继续运转空调可使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集聚于车内。


当人长时间在车内休息、睡觉时,氧气过度消耗,就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看到这,你应该明白了,元凶就是 " 一氧化碳 "

因为它无色、无味、无臭,人体吸入后,往往也毫无知觉,甚至出现严重症状仍不知何故,继续处在高浓度的环境中,直至死亡。

建议:正常行驶中要经常打开车窗,长时间开空调,车窗要留点空隙;不要在密闭车库内长时间开着发动机;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空调;不要在车内开空调睡觉,老年、儿童、体弱者尤应注意。


婴儿趴着睡


危险指数:★★★

婴儿趴着睡有窒息的危险,家长得格外留心。

因为趴着睡容易让宝宝面临口鼻被衣被枕头捂住,容易引起窒息。

而且,趴着睡时宝宝呼吸的二氧化碳较多,对其健康也不利。

因此,最好让宝宝仰卧或侧卧睡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喜欢侧睡的宝宝,要左右两边换着睡,以免长期一侧卧睡,影响宝宝的头形以及导致斜颈的发生。

经常熬夜,不好好睡觉


危险指数:★★★

这点可能有些走题了,但 " 群众基础 " 太广了,所以必须重点说说 ~

关于熬夜,可能也许大概已经说和大家过 100 遍了(嫌我啰嗦,你们倒是改啊!)。

有人说,熬夜一直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熬夜爽是爽了,但熬多了真会出问题的。

据 @钱江晚报 报道:9 月 8 日凌晨,21 岁大四学生阿华(化名)正躺在床上玩着手机,突然胸口像是被一块大石头压住了,紧接着失去了意识,一度出现呼吸和心跳骤停。

好在经过医生及时的抢救,阿华才转危为安。

图源 / 钱江晚报


医生说,阿华的肺栓塞,很可能是因为他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晚睡、久坐等等。

而此前,浙江一位二胎妈妈,长期熬夜玩手机,第二天被发现猝死在床上。

图源 / 腾讯视频


说真的,熬夜到底会给身体带来啥危害?

我给大家数数:长胖、掉发、变丑、伤精、毁卵、致癌、猝死 ......

所以,别熬了,早点睡吧。


如果你确实必须一定要熬夜,给你几个小建议,把伤害降到最低——

熬夜前,做些准备:在白天多睡 1 小时,晚上精力会相对充沛;晚餐别吃得太油腻,多吃蔬菜水果,再加些鱼虾类食物。

熬夜时,聪明的吃:提神别喝咖啡,喝绿茶;夜宵的分量最好小于全天进食分量的 1/5;最好别吃甜食,可以吃些粥。

熬夜后,记得补觉:但最好还是等到正常睡眠时间再补觉,而且第二天起床时间也不宜太晚。

来源:家庭医生

本转载属于政府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