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吃喝

美食云集的宋朝汴京:烤、熏、烧、煨四大派系,撑起了烧烤江湖

2020-06-20 10:01:07

一、州桥夜市:赏“州桥明月”美景,品汴京烧烤江湖

汴京,是宋朝的美食之都,这座城中汇聚了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味佳肴。毫不客气地说,走在汴京城的街道上,随处都是扑面而来的食物香气。

生活在汴京城中的宋代文学家孟元老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在自己的着作《东京梦华录》中,如此形容当时的汴京:“集四海之珍奇,皆为市场;会寰区之异味,悉为庖厨”。

在汴京城的美食江湖中,隐藏着许多名声不响,却技艺超群的厨艺达人,其中尤以“烧烤”这一派最为突出。

如同我们喜欢在夏天的晚上,喊上几个小伙伴,去新疆大叔的摊位上来上一把撒上孜然的羊肉串一样,宋代的食客们也好逛逛夜市,吃吃烧烤。

宋代的食客们,深知要想吃到好吃的夜宵,出了朱雀门,直奔龙津桥“州桥夜市”而去,准没错。

【新疆羊肉串】

州桥横跨汴河,它位于汴河和御街交汇处,桥的栏杆上雕着石梁、石笋,桥的两岸是用条石砌成,桥岸的石壁上还雕刻着海马、水兽、飞云。

逛夜市的市民,最喜的便是晚间倚靠在桥栏旁,吃着烧烤,看月华洒落人间,明月倒映在水面上的迷人景色。那时,往来的游人、叫卖的商贩和州桥、明月、楼阁间相互交融,共同勾勒起了汴京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夜市生活,这便是有着汴京八景之称的“州桥明月” 。

有诗云:

石桥高踞浚仪沟,月色如银冷浸秋。

鳌背负山银阙涌,虹光横海玉梁浮。

香车已尽花间市,红袖歌残水上楼。

几度有人吹凤管,汴州风景胜杭州。

景色宜人,州桥夜市的烧烤同样享誉盛名。

梅家的烤鹿肉、烤鸡皮,香味四溢,一眼望去,还能看见油脂顺着烤肉往下掉落。老食客会点上一份绍兴的黄酒,再配上这两样诱人的食物,等到吃得满心愉悦结账时,才发现左右不过四十文钱,当真是物美价廉!

【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街市】

倘若还不过瘾,别着急,继续逛下去,到朱雀门,看到“曹家从食”的招牌时,停下来,这里的美食会让我们挑剔的味蕾得到满足:烤羊肉、烤兔肉、炙肚胘(烤牛百叶)、旋炙猪肉皮(将猪皮放入炭火上反复烤制,再配上独家蘸料食用)、烤鸡肉、烤鱼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

觉得油腻,可以再点上一份酸爽的浆水饭,保管最后来到这里的食客都能尽兴而归。

而这,只是汴京烧烤界的冰山一角。

对于汴京的烧烤界而言,只有熟练掌握了烟熏、火烤、炭煨、石烹四大烧烤秘籍,并且能够依据食材的特性灵活运用各种烤制用的神兵利器,才真正意义上算在汴京烧烤江湖上站稳了脚步。

二、汴京城烧烤江湖中四大秘籍:烟熏、火烤、炭煨、石烹

烧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人类学会取火烹饪熟食的时候。

受限于厨具的影响,先秦时期古人烹饪的方式比较单调,通常便是水煮、烤制、煎和蒸这几种常见的烹饪手段。

其中烧烤又分为四种烤制方式:烟熏、火烤、炭煨、石烹。

烟熏,分为生熏和熟熏两种。

生熏,是将食物用盐和特制的香料腌制好后,再用柏树枝、松树枝之类可以给食物增添香味的熏料起烟进行熏制。这个过程中,食物通常禁止和明火接触,好防止食物还达不到熏制标准时,不至于过早烹饪熟了。

熟熏,是提前将食物加工熟后,再加上特制的香料,放到熏料烟雾中熏制,好给烧烤营造出一种烟熏的独特口感。

【腊味便属于熏烤制品的一种,只是成型耗时更久】

火烤,使用明火或者木炭燃烧产生的高温,进行烤制的技艺。

火烤,是我们先祖最先接触的烤制方式,它还有诸如烤、炙、燔、烧这样的别名。

宋人吃的烧烤有烤串和全烤两种,烤串是将肉切成肥瘦相间的小块放在炭火上烤制,全烤则是整只进行烤制,烤好后大家再蘸蘸料分食即可,这两种吃法在汉代便已出现。

【汉代壁画中的烧烤场景】

提起汉代的烧烤,他们在举行烧烤聚餐的时候,还会分工合作,像穿串的、切菜的、调料的、烤制的等等职务,都由专人负责。

正因为豪门大族家里,吃一顿烧烤十分隆重费事,以致于宋仁宗半夜醒来想吃烧烤了,都不愿打扰御厨,生怕他们以后时常为自己准备好做烧烤的食材,造成浪费:“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宋史·仁宗本纪》)

【山东诸城凉台汉墓“庖厨”烧烤画像石 】

炭煨,是将食材放入炭火中,利用炭火的温度煨熟,中间避免使用明火,类似于“叫花鸡”的做法。新疆的烤全羊、好吃的烤地瓜和土豆,都属于煨烤。

炭煨,在周代的时候便非常盛行,当时的人流行用它来制作“八珍”之一的炮豚。

“炮豚”便是我们所说的“烤乳猪”,古人烹饪的时候会将猪的肚子掏空,再放入各种调味品腌制好,最后用泥土将其密封,放入炭火中煨烤。

使用炭煨烤制出来的肉,口感上酥软香嫩,味道非常浓郁清香,这种烤制技巧能够很大程度上保留肉本身的鲜味。

【新疆煨烤全羊】

石烹,类似于我们现今的铁板烧,只是古人的工具是各种石器、陶器。

《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而捭豚,汗尊而抷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注》云:“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捭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今北狄犹然。”

这种在石头上烤熟食物的方式很受古人追捧,陶器没有出现之前,它帮助古人解决了“炊具”的问题,使得古人在没有锅的情况下,也可以烹饪食物。

宋朝时期的“石烹”不单单是一种烹饪技巧,它还是古人追求绿色、健康生活观念的体现。

三、烧烤高手们脑洞大开,研究出了各式“神兵”利器,瓦片也荣登烧烤“神兵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烧烤江湖立足,除了会熟练掌握基础的烤制手法外,对于各种烧烤器材的灵活运用,同样是烧烤高手们学习的重点。

?燃料的选择

烧烤一事,首先离不开的便是“火”,正如熏烤需要带有香味的材料做燃料一样,其它的烤制方式也很重视燃料的选择。

隋朝的秘书少监王劭在给皇帝上表时,便曾提到燃料不同,会给食物带来不同的味道:“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菱火,气味不同。以此推之,新火、旧火理应有异。”(《隋书·王劭传》)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烧烤所用的燃料,便是烧烤师傅手中的秘密武器。

【烧烤】

?暖暖的小烤炉,是秋冬聚餐时的热门选择

《岁时杂记》记载:“京人十月朔沃酒,及炙脔肉于炉中,围坐饮喝,谓之暖炉。”

炙是烤的意思,“脔肉”指的是很少一块肉。这幅画面讲的是一群朋友围坐在炉火旁,一边烤着烧烤,一边喝着美酒时,惬意舒坦的生活。

古代的小烤炉很精致,既有那种方形的“烤盆”,也有四足两耳的烧烤架,依稀间还能见到现在烤炉的雏形。

这种烤炉,适合三到六人亲朋间的聚餐。只消有人牵头,大家寻好一个闲适的时刻,买上喜爱的食材,便可以围坐在一起,开启一段幸福烧烤之旅。

【汉代小烤炉】

?瓦片烧烤引领时尚

石烹烧烤,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只不过,我们在材质的选择上,呈现出了很明显的区域性、时代性。

诸如南京一带流行的雨花石烤肉,长江三峡一带流行的鹅卵石烤盘烤肉,广东的恩州奇石烤肉等等,都是根据地方特产的石料形成的烧烤种类。

但源自古人陶瓷烧制技术进步发展出的瓦片烤肉,便不受这种地域显示。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炙法》中,有一种“腩炙法”,便和瓦片烧烤很搭配:“肥鸭,浄治洗,去骨,作脔。酒五合,鱼酱汁五合,姜、葱、橘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渍一炊久,便中炙。子鹅作亦然。”

【瓦片石烹】

瓦片烧烤的妙处在于食材不会直接接触炭火,它可以在保持住食材鲜味的同时,锁住食物的肉汁,让食材均匀受热。烤制好后,蘸上蘸料,咬上一口,肉在口中绽开那一瞬间,只觉得它的口感细腻嫩滑,唇齿间全是满足感。

?烤叉

汴京城的烧烤界流传着一道叫做“烧臆子”的名菜,这是当时很受欢迎的网红烧烤美食。

臆子,就是猪的胸叉肉,“烧臆子”便是将猪的胸叉肉腌制好后,穿入烤叉,再放到炭火上烤制成的美食。

烤叉烹饪,注重对火候的把握,熟练使用它,烤制出来的肉往往色泽亮丽、香味十足。

【烤叉】

对于烧烤爱好者而言,烤叉的发明,实在是一种福音。

四、“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身处烧烤江湖,吃的是烤串,品的却是亲朋相聚时的浓浓暖意

宋代的古人们吃着烧烤,赏过了州桥夜市“明月照汴河”的美景,喝过了寒冬腊月的暖身酒,这一身的江湖烟火味中,是与亲朋老友间那些温馨美好的瞬间。

逛过了这样的“烧烤江湖”,心中只剩下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