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中国首次发现!它们居然出现在了这种地方

2020-08-08 13:00:22


近日,

在位于 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冠斑犀鸟在喀斯特崖壁间出巢——

冠斑犀鸟一般在树洞中筑巢,

在崖壁上繁育十分少见,

这也是中国首次记录下此类珍贵影像。


犀鸟,

是一种配备“ 无情铁嘴”的鸟类,

因其头部长有 铜盔状突起,

形似犀牛角,

故得名“犀鸟”。


犀鸟的“无情铁嘴”

冠斑犀鸟的食物除了野果以外,

诸如蜈蚣、树蛙、蝉虫等

许多昆虫都在它的菜单上。


冠斑犀鸟爸爸把刚捕捉到斑腿树蛙急速送回巢穴的途中。


撰文、摄影:广西博物馆 黄嵩和

7月16日,在位于 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榄圩乡驮押屯,站在喀斯特崖壁上巢穴边的冠斑犀鸟雄鸟如往常一样投喂食物。


逐渐长大的犀鸟宝宝除了胃口越来越大外,它们的好奇心常常透过狭窄的巢口向外张望来获得满足。

上午8:15分,雄鸟突然间飞离,口衔着食物停在距离巢不到10米的一棵树上,并连续发出低沉的鸣叫声。几乎同时, 巢穴内传出咚咚咚的声响,冠斑犀鸟雌鸟正用她巨大的嘴喙开始敲凿巢穴右边的封泥! 今天要破洞出巢了?


冠斑犀鸟雄鸟把觅到的食物从嗉囔呕出,投喂给洞内的妻儿。

连续耐心地监测这对物种近60天的广西博物馆摄影师迅速调整好两台不同焦距段的专业相机,准备记录下这一 在中国未曾有过的影像资料。


不到五分钟,巢洞口一边的封泥被啄去一部分,犀鸟妈妈巨大的嘴喙逐渐露了出来。

夏季的驮押屯 早上8:30左右,太阳才完全越过右边的石山照亮冠斑犀鸟筑巢位置的峭壁,雌鸟凿出的泥土扬尘在明媚的阳光下十分明显,洞口的封泥并没被雌鸟破坏性地完全清除,雌鸟三次探出头来并用身体丈量洞口的大小,然后又缩回洞内对破洞大小进行修正。


犀鸟妈妈在破洞期间,多次用身体丈量所开洞的大小,洞口的封泥并没有全部被清除,这是为方便来年重复利用。

上午10:40分,雌鸟终于从洞口用力挤出全部身体扑腾而去。


封巢到破巢历时91天,完成繁殖任务后犀鸟妈妈率先出巢,熟练地扑回森林。

11:10分,第一只犀鸟宝宝也学着母亲出巢的样子,顺利地开启了它此生的第一次飞行。


第一只犀鸟宝宝学着妈妈的样子顺利挤出巢穴,正式开启它此生的第一次飞行。

接下来 近4个小时,第二只犀鸟宝宝不停地把头伸出巢外上下左右地张望,露出一副呆萌胆怯的表情,然后又缩了回去,甚至还有一次撅着小屁股向巢外喷便。雄鸟三次飞来给它喂食,并不时低声鸣叫,似乎在给它加油鼓励。


第二只犀鸟宝宝在出巢的边缘疯狂试探

下午3:06,这只犀鸟宝宝鼓足勇气终于跌跌撞撞地挤出巢外,在往崖壁下方坠落的瞬间倏地腾空而起,向树上飞去……


第二只冠斑犀鸟宝宝,在犹豫了4个小时之后才踉踉跄跄挤出巢穴。

离开潜伏位置时,摄影师仍能听见它们的“低声细语”。


进入繁殖期近两个月,冠斑犀鸟的大嘴喙由橙黄色变成淡黄色。

保护区护林员韦忠新说:“ 4月16日封巢到7月16日破巢,整个繁殖周期 长达91天。冠斑犀鸟出巢后不会马上飞离这座喀斯特石山,这里食物丰沛,它们将在约一周后才会进入更深的山弄密林。”


冠斑犀鸟雄鸟正在飞越喀斯特峭壁。

着名鸟类学者、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刘阳对此次拍摄到的影像资料给予认可。他说:冠斑犀鸟一般在树洞里筑巢, 在喀斯特崖壁上繁殖十分少见,能监测到它们的出巢完成繁殖过程并拍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这在中国更属首次!


他还补充说,犀鸟在我国仅分布在 云南、广西和西藏的部分地区, 分布区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因此国内相关的研究资料较少。近年来在广西多地发现冠斑犀鸟的踪迹,这与当地百姓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向好不无关系。


犀鸟爸爸嘴里衔着一只竹节虫朝着巢洞方向俯冲。

另外,近期从中国林业网获悉:6月1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冠斑犀鸟将由原来的国家二级升级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冠斑犀鸟俗称“飞机鸟”,是因为它们的体态如飞机飞行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