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中国这一茶叶沉入海底200多年后,依旧能饮用,曾受欧洲贵族欢迎

2020-07-31 13:01:31


皖南之旅,不止是白墙灰瓦马头墙,还有渊源悠长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作为皖南文化的代表,它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位于皖南山区西部的石台,不仅是有““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之美誉,还有这幺一个博物馆千万不能错过:天方民俗文化馆之茶文化博物馆。


石台,有苍翠绵延的山,也有轻盈灵透的水。大约在5000年之前,石台人就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自南梁大同二年置县,迄今已有1470多年的历史。在这深厚的历史长河中,石台茶叶闻名全国。走进这朴实无华的茶文化博物馆,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博物馆内,虽不见片片茶叶,但茶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细细观赏,馆内“砖瓦”大有玄机。这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博物馆,竟是靠茶砖砌成,其茶砖数量多达10万块。博物馆内汇集了皖南各特色茶叶品种与文化,其中一种叫“雾里青”的茶叶古老又神秘。


据说,“雾里青”在过去只有皇帝才能喝到的贡茶。这是石台盛产的一种名茶之一,也是皖茶代表。宋代叫“嫩蕊。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时,全国名茶37个品目,其中“仙芝”、“嫩蕊”就产于皖南一带,尤以石台茶仙寓山茶为之最。 由于“嫩蕊”产于海拔千米的云雾之中,茶园常年被云雾笼罩,所以当地人称此茶为“雾里青”。


“雾里青”经秋浦河或青弋江入长江,再到扬州,沿大运河到北京通县。使雾里青茶突破万山环绕而达四面八方,从而缔造了一个时代的神话。如今蜿蜒在皖南深山中的一条古道,便是历史的见证。


眼前的一面墙,包括有一些“石狮子”都是茶砖所指,其香味弥漫着整间博物馆,令人忍不住想就地沏茶。石台虽是山区小县,但是产茶大县,远在宋时,石台县的所盛产的“仙芝”、“嫩蕊”,就曾作为贡茶,享誉京城。


石台茶叶不仅质优,而且量大。本地人爱喝,外地人更是青睐。每逢茶季,茶叶从这里运往祖国各地,甚至通过海上和陆地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生活奢侈品,雾里青和“哥德堡号”的故事就是一个历史见证。


清乾隆年间,雾里青茶开始销往欧洲大陆。那时候产于大山里的雾里青名茶,由山民们沿着皖南丛山峻岭间的古道挑出山外,辗转至广州,登上“哥德堡号”,运到瑞典,再由瑞典分转到欧洲其他国家。


公元1745年,哥德堡号商船满载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从广州启程回国,在航行瑞典时触礁沉没海底。20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专家在海底对这艘古船进行打捞时,发现在一些青花瓷坛中发现了许多青花小瓷罐,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是茶叶。经过考证,这些茶叶就是来自于中国安徽南部高山云雾之中的“雾里青”。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雾里青”被海水淹没了200年后,这些用锡纸严密包装、在海底与空气隔绝的茶叶仍然能饮用。2014年,该博物馆聘请工匠按1:10的比例打造了那艘已沉没的哥德堡商船模型,以纪念“雾里青”与哥德堡号的传奇故事。


据说,当年雾里青运到欧洲以后,被视为茶中珍品,深受欧洲上流社会的欢迎。贵族们在聚会时,以品“雾里青”为时尚和荣耀。


茶,是石台旅游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皖南文化的重要精髓。中国人对茶的喜爱,是说不清、说不完的,唯有泡一壶,品一品,方知皖茶深邃。


从很早之前,石台就已是中国徽茶的核心产区,茶产业作为石台特色产业之一,也是该县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博物馆内的堆砌的茶砖为“古黟黑茶”,黑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主产区为四川、云南、安徽等地。黑茶经多道工序制作后,它可以紧密压制成各种形状,以便于储存和取用。


馆内还专门开辟了詹罗九展室,詹先生是安徽农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农大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曾担任安徽天方集团茶叶顾问,毕生为皖茶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并通过陈列民间传统制茶工具、茶文化历史书籍及各类展板、模型、雕塑的形式,展现了石台悠久的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石台产茶,石台人爱茶,好山好水令石台产出了一方好茶,多年的饮茶习惯也形成了当地多样的茶礼、茶俗、茶生活,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