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尚

逃不开诅咒和厄运 历史上那些悲情珠宝---by 窝隼

2023-03-12 16:45:02

逃不开诅咒和厄运 历史上那些悲情珠宝 

文章导读

历史上有这样一些珍贵珠宝,一方面它们稀世罕有,美不胜收,是名副其实的臻品。而另一方面,在美丽背后似乎又孕育着邪恶的诅咒,拥有者往往颠沛流离,家破人亡。这些珠宝注定与悲情相伴,如今,它们的风采因为这些厄运传说而难得一见。今天VOGUE时尚网将带你一起走近其中三件珍珍宝,了解诡异传说。

1.希望之钻

希望之钻的美令人摒息。这颗泛灰的湛蓝色宝钻重45.52克拉。这颗宝钻拥有一段传奇的历史:1642年,宝石自其出生地印度启程,于26年之后投入路易十四怀中。路易十四称这颗宝钻为“法国蓝宝石(French Blue)”。在其后的125年里,这颗蓝钻一直是法国皇家御宝之一。

路易十四佩带希望之钻后不久便亡故,令这颗宝钻从此蒙上一层悲剧色彩。路易十五虽未曾亲自佩带这颗宝钻,但曾将宝钻借与其情妇白礼女爵(Countess DuBarry)。法国大革命期间,女爵遭到斩首的噩运。而路易十六王朝时期经常佩戴这颗宝钻的玛丽皇后(Marie Antoinette),最后也难逃斩首宿命。

宝钻再次现世是在1824年。它的新主人是亨利·费力普?霍普(Henry Philip Hope),这也正是希望之钻(The Hope Diamond)名称的由来。霍普曾将镶嵌希望之钻的胸针借予其弟亨利·托马斯·霍普(Henry Thomas Hope)之妻路易萨·贝尔斯福特(Louisa Beresford)出席公众舞会时佩带。1839年,亨利·费力普·霍普去世,此后十年间他的三位继承人就遗产问题诉诸法庭。最终,他的侄子获得了包括希望之钻在内的所有珠宝。希望之钻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以及1855年巴黎博览会上展出,其余时间则保存在银行保险库中。

20世纪初,希望之钻在欧洲几经易手,虽被多次切割造型,但宝钻的悲剧历史却并未终止。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宝钻由美国华府社交名流爱芙琳·沃什·麦可林(Evelyn Walsh MacLean)拥有。后来,其子遭谋杀,而其夫则被卷入政府丑闻

海瑞·温斯顿于1949年购得希望之钻。十年之后,温斯顿先生将宝钻捐赠给史密森机构(Smithsonian Institution),收藏于该博物馆的海瑞·温斯顿展馆。从此,希望之钻成为该博物馆最受欢迎的馆藏。  

2.珍珠泪冠冕

1825年,当时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儿子、日后承继了希腊国王王位的奥托为自己的妻子阿玛丽亚定做了一顶王冠。然而,这顶美丽的王冠似乎被诅咒过奥托国王在送出这顶王冠后不久,被诊断为重度精神病。可怜的希腊王后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终日以泪洗面。这顶饱含国王爱意的王冠也因为王后的忧郁而得到了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名字:珍珠泪。后来,这顶王冠由巴伐利亚王后特蕾莎所得,代代相传,最终传给了公主玛丽?加布里埃尔,但是凡是得到这个王冠的人,每个人的感情都历经劫难,让人唏嘘不已。

英国伊丽莎白王太后的婆母玛丽王后,1913年命着名的王室珠宝商加拉兹按她祖母剑桥公爵夫人的王冠制造的这顶“珍珠泪”,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冠身全部用白银打造而成,原先顶部装饰有珍珠,自由拆卸的款式设计使拥有者可以根据爱好随意更换宝石的种类。“The Cambridge Lover's Knot Tiara ”,因为王冠上镶嵌的珍珠造型很像的泪滴,也被称之为“珍珠泪”。剑桥公爵夫人终身不被王室认可,到死才被追封为剑桥公爵夫人。她与王室抗争的经历与后来戴上第二顶“珍珠泪”王冠的戴妃相比竟如出一撤。

1981年7月29日,威尔士亲王查尔斯与黛安娜在白金汉宫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当日的早上,伦敦的街道挤满了前来表达良好祝愿的人。不仅是英国人,世界各国善良的人民也都为童话中的“灰姑娘”故事成为现实而欣喜。典礼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另一顶“珍珠泪”王冠赐予了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然而,一种不祥的说法也开始在一些人心中蔓延——根据传说,凡是拥有“珍珠泪”的女性都不会有好的感情归宿。随后一系列的事实似乎也验证了这个说法,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痛苦和泪水,那些王冠上的珍珠目睹了这朵美丽的英伦玫瑰在王冠下盛开、枯萎、调谢。“风中的玫瑰”调谢了,王冠“珍珠泪”在哭泣。有人说,如果伊丽莎白二世没将“珍珠泪”赐予戴安娜,她与查尔斯的婚姻或许不会充满泪水和苦痛。也有人说,也许是“珍珠泪”让英伦玫瑰过早地香消玉殒。“珍珠泪”本身也许真的具有一种“邪恶”的力量,充满了诅咒,但它和它的主人们却留给了世人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如今,“珍珠泪”的哭泣被永远封存在伦敦塔里,不闻于世。 

3.光明之山钻石

古兰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唯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这里的它,就是一刻稀世名钻“光明之山”。

传说光明之山已经有了3000年的历史,但这一说法缺乏有力的证据。16世纪,印度莫卧儿王朝开创者巴卑儿成为第一个拥有光明之山的君主。他得到光明之山后,把它藏在象征权力的孔雀御座里,并向世人宣布,自己得到了一件无价之宝。但是,在得到光明之山不久,巴卑儿的儿子发动政变,把巴卑儿投入牢笼,自己登上了孔雀御座。巴卑儿成为第一个在得到光明之山后遭受厄运的君王。

时光流转,因修建泰姬陵而闻名于世的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成为光明之山新的主人。从此,皇宫里变成了争权夺利的战场,沙贾汗的十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和这颗价值连城的钻石不惜自相残杀。其中一个儿子用沾满了兄弟鲜血的利刃逼着父皇从孔雀御座上走下来。沙贾汗此后被软禁在莫卧儿王朝旧都阿格拉的皇宫红堡中,至死不见天日。

光明之山在莫卧儿的皇宫中藏身近百年。

1738年,波斯国王纳第尔一举攻破印度首都德里,并且得到这颗奇世珍宝。当他把光明之山举到头顶的时候,一道七彩光芒照亮了夜空,纳第尔脱口而出:"科依诺尔!"意即光明之山,从此这个名字享誉世界。得到钻石3个月后,纳第尔就莫名其妙地染上了浮肿病,病痛使他失去理智,先后刺瞎自己5个儿子的眼睛,1747年,在熟睡时被仇敌暗杀。纳第尔死后,他的后人也继承了他残暴的个性,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残杀的连环套里,几乎每个君主都死于非命。

几经辗转,光明之山落到了锡克王位的继承人辛格手中,他早就听说了光明之山血淋淋的历史,害怕同样的命运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决定遵循古老的经文"唯有上帝或者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把钻石献给一个女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钻石在运往英国的途中也是厄运连连,货船刚刚启航,就爆发了霍乱,死了很多人,途中还遭遇了海啸,好几个星期后钻石才交到了女王手中。从此,“光明之山“成为英国女王王冠顶部十字架上最夺目的宝钻。

此后,它作为主钻先后镶嵌在玛丽王后和伊丽莎白女王的王冠顶部的十字架上。到这里,“光明之山”似乎真的安静了,但是鉴于它曾经血腥的历史,英国王室还是慎重的将其安置在了伦敦塔里,了却几世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