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尚

一到热天肌肤又干又油 中医支招养出“好面子”

2022-09-03 16:45:01

夏秋交接之际

天气炎热

湿度变化大

不少人容易出现皮肤不适

比如干燥、出油、长痘、长斑等

中医会如何治疗和调理?



皮肤干燥关键在于皮肤中的含水量。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最外的皮脂膜防止皮肤水份的丢失,表皮角质层内的细胞间脂质维持肌肤内的水分,当肌肤的新陈代谢变得迟缓时,皮脂膜产生的皮脂就会慢慢减少,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外界刺激,皮肤屏障受损水分流失,就形成了干燥。

中医辨证将皮肤干燥分为四型:


01

肺胃津伤型

症状:皮肤干燥,鼻咽干燥,干咳无痰,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干少津。

方法:治以生津润燥,沙参、玉竹、白芍、甘草、桑叶、扁豆、花粉、麦冬。

02

肺肾阴亏型

症状:皮肤干燥皲裂,咽干口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毛发干枯不荣,肌肉消瘦,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方法:治以滋阴养血,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五味子等。


03

心火炽盛型

症状:皮肤干燥,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舌红,脉数。

方法:治以清心泻火,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等。

04

肝火亢盛型

症状:皮肤干燥皲裂,头痛头晕,面红耳赤,耳鸣如潮,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胁肋灼痛,舌红,苔黄。

方法:治以清肝泻火,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等。

皮肤油腻,主要是肺胃湿热上蒸于面部。一部分是饮食因素引起,比如平时偏爱油腻、辛辣、甜食,进入体内后生湿、生热;一部分是因体内运化水湿功能失常,不能正常代谢。

症状

面部皮肤油腻,可头和面部痤疮、毛囊炎、毛孔粗大的发生,头皮或鼻唇周围有红斑、脱屑等表现;舌苔常白厚、白滑或黄厚等;部分人伴有口气;大便可稀溏或粘滞。

去油方法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甜、油辣食物摄入;适当的运动锻炼;足三里穴位按摩;以湿热为主的可以荷叶、决明子、薏苡仁煮水代茶饮。



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中药煎水代茶饮。

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体内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受到阻塞后容易诱发痤疮。中医认为痤疮与过度食用肥甘厚味,导致肺胃湿热熏蒸于面部而致


治疗误区

挤压:自行挤压的话可能会清理不干净,留痘印的可能性较大,而且部分区域的痘痘由于挤压会导致局部感染扩大,甚至可引起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

“网红祛痘产品”:有药物、面膜,还有所谓的“药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无法保障,有些还会造成不良反应。


01

中医治调理妙招

中医治疗根据病人皮损、体征等辨证,有中药汤剂内服、针灸治疗、中药面膜调敷等方法;有清肺胃之热、解毒散结、活血祛瘀等疗法。

对于部分女性患者,其痤疮发病与生理周期有明显关系,在其生理周期前5—7天可采用疏肝清热、调经祛痘的方法来缓解痤疮。

轻中度痤疮可采用面部针灸、火针、中药面膜外敷、红蓝光治疗。对于痤疮痘印、痘坑可配合脉冲激光或点阵激光治疗。

控油调好脾和湿

日常可根据脾虚、湿困的症状轻重,针对性选药调理。

脾虚:五指毛桃



纳呆便溏、疲倦乏力、少气懒言等症明显。可取五指毛桃30克(洗净)、排骨250克(焯水)、生姜3片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40分钟,可以益气健脾、祛湿活络

湿困:白茯苓



油腻瘙痒、头身困重、带下量多等症明显。可取茯苓15克磨粉,赤小豆15克、粳米50克浸泡,加水煮至软烂,放入茯苓粉,转小火煮15分钟,能够健脾祛湿

阴虚火旺者慎用。

湿热:土茯苓



出油爆痘、湿疹红肿热痒、大便黄褐臭秽等症。可取土茯苓50克、绿豆50克(提前浸泡)水煮,软烂后加适量冰糖,转小火煮15分钟(忌茶),清热解毒、除湿排浊

体寒、肝肾阴亏者不宜;孕期、经期慎用。

桑叶内外除油腻




夏季气候闷热,日常饮食油腻、甜腻、辛辣、能量高等,都是产生湿热、出油过多的原因。不妨选择桑叶茶饮方和外洗方。

01菊桑荷叶茶

取桑叶3克、菊花3克、荷叶3克用滚水冲泡,放温后加入适量蜂蜜饮用。桑叶有疏散风热、润燥凉血等功效,搭配菊花疏风清热,荷叶清暑利湿、醒脾化湿,能够清热、祛湿、解毒,有助改善身体的湿热油腻。体寒、孕期、经期慎用。

02洗面光彩方



取干桑叶10~30克用纱布包好,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熬制汁液至浓缩,放置于冰箱冷藏贮存。第二天早上洗脸时,将桑叶汁掺入洗脸水,擦洗面部即可,洗后可不用水再次清洗,能够清热疏风、去油解毒。孕期、经期、哺乳期可用。

医学指导: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杨春艳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