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陈道明: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2020-10-30 17:20:44

“我觉得节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陈道明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纸醉金迷,可是陈道明却能做到“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与自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节制的风骨,清醒的自明让他成为了娱乐圈圈中隐士。

而节制二字更是他的处事人生哲学。

陈道明

积淀稳固

陈道明,1955年在天津出生,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定是要“知青下乡”的。

1971年,机缘巧合之下,他不仅没有下乡历练,他还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当时,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去他所就读的十二中招生,他虽然极力抗拒但是却被评委老师看中而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习舞台剧。

成为演员他没走弯路,但是,他的演艺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他大红大紫前,他跑了7年龙套,当了7年配角,什么样角色都试过,什么苦都吃过,很多时候,他演的角色都没有一句台词,一上台就倒地身亡了。

他身边的同龄人都耐不住跑龙套的辛苦,有的下海,有的消极应对,有的转行干了别的。

但是陈道明知道克制,克制自己的浮躁,逼迫自己沉下心来,专研演技,把每一次上台都当成一次机会,珍惜每一次机会,演好每一个角色。

他说,当时的自己必须把握好每一次机会,每一次上台对他而言都是一次光荣。

早年的陈道明

涅槃而生,风仙道骨

1978年,陈道明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这一考,命运出现了转机。

陈道明在中戏毕业以后,他不仅演技得到了质的飞跃,他的机会也是时来运转。《末代皇帝》的青年溥仪让他一炮而红,随后,围城中的方鸿渐更是备受好评,甚至钱钟书先生都评价到“是他让我见到了一个活着的方鸿渐。”

当时以他的咖位,他可以接到很多的戏,片酬也越来越高,但是他却抵得住诱惑,控制得住欲望。这时的他知道自己必须更加更加地节制,他觉得他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他从那个时候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要挑剧本的,不能轧戏。

只要剧本足够好,他可以自降片酬。

甚至当初冯小刚导演拍摄《唐山大地震》时,他甚至主动提出零片酬出演。

而且他在演戏方面总能给人以惊喜,当大家以为他的戏路会被限制,以为他只能饰演书生气息的矛盾体时,一部《康熙大帝》让他成为了帝王的代言人。

演艺33年,他一直恪守自己的个性与底线,从僭越半分,只要剧本够好,只要角色够,他愿意无畏而往。他对艺术的苛刻,也让很多人害怕与他合作,因为他对戏本的细节真的很苛求,但是这何尝不是因为他的节制与热爱呢?

陈道明《康熙大帝》

醍醐灌顶,抛却名利

在名利场中一战成名,年轻的他也狂傲过,浮躁过,也曾放纵欲望。

庆幸的是,《围城》拍摄期间,他结识了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拍摄期间,他被邀请到钱老家做客,那个下午,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那里,让他自惭形秽,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那个下午,他离开繁华的剧场去到钱老家,钱老家里除了药罐子的声音,再也不见一丝杂音,没有电话的铃声烦扰,没有鼎沸的人声。淡淡的翻书声伴着轻轻的磕碰瓶壁的声音,静谧到极致,安静到低调。

那天,他突然觉得娱乐圈走红带给他的一切名利不过是过往云烟,他置身于书香氛围中,他突然发现自己贫乏到极致。他突然发现:“在文化的面前,学问面前,我觉得自己那点名气连屁都不是!”

那时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他会彻底堕落,会成为一个浅薄无知的人。

陈道明《围城》

所以,他决定开始升华自己,必须离开外界的喧哗,追求最本真的自我。他不能被外界的喧嚣所扰,他开始明白:其实自己对于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他躲起来了。

他开始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在采访中,他谈到:他觉得一上酒桌就是一种煎熬,尤其当一个人喝醉了,他会一直拉着你说着话,他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可是他还要说。他说,此时他就觉得很愤怒,很烦躁。所以,他一直都很抗拒所有的酒局。

他觉得酒桌上根本交不到朋友,两人独处才会迸发出精彩的火花,才是真正的契合。

他开始摒弃外界的快乐,自给自足,开始创造一个独属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

陈道明

幸福安乐一家人

陈道明的一天可是相当充实而节制,他的一天井井有条。

陈道明的家人说陈道明在家中都不碰电子产品,而是天天在一堆书中废寝忘食,他日常练字,他爱读古典文学,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他开始潜心研究文学,在家闲暇时他就少抄经书,修身养性。

不出去鬼混,也不出去应酬,呆在自己的一方小世界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陈道明老师在演技方面更是保持了绝对的自知,他说他到了这阶段其实已经有点脱轨于时代,他已经不能完全靠经验来演戏了。

为了演技更好,他只能通过读书来认识世界,提升自己。

在陈道明看来,男人也要经常呆在家中,与家人培养感情。

一到晚上,每个房间的灯都亮堂着是一种幸福,是生活的烟火气。

因为他的节制,陈道明特别“恋家”。他两日常的相处模式就是,他给她做包包,她给他沏茶,两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结婚三十五年没有红过脸。

后来有了女儿,他更是把工作的时间压缩了很多,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家人。陪着他女儿闹,给他女儿做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女儿出国读书以后,他和杜宪两个又过上了二人世界。

屋内一片岁月静好,屋外纷纷扰扰皆不扰他。

陈道明看书

节制,是一种境界

他的节制是骨子里的习惯,不是人设。

陈道明立住的不是人设,是堂堂正正的人格,他的一举一动从来不是流于表面,而是骨子里透出的优雅与贵气。他拒绝灯红酒绿,从不酒酣意浓,只是享受呆在家人身旁的烟火气。

陈道明是一个严格按照自己逻辑生活的人,长此以往,在他的身上便形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贵族之气。

有人说他清高孤傲,不好相处,沉默寡言,极其严格。他的严格是他对于演技和艺术最深沉的热爱和追求,他的清高孤傲是他举世而独立的清醒与自知。

他在娱乐圈大染缸中混迹三十年,出淤泥而不染。在褪去演员的光环同时,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帅气的老大爷。他也曾对外宣称戒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且经常与邻居互搓麻将。

陈道明

他的幸福,流于细节却来源于自己,不惧外界的纷纷扰扰,只在一间屋子里读着书,捧一杯香茗,清风明月,做最真实的陈道明。

是做人要做一个高级的人,而一个高级人,首先是要会抵制欲望,而比抵制会抵制欲望的人更高级的人则人则是不欲不求。

陈道明无疑是后者,他一生都在节制,越节制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