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我们为什么不爱看冯小刚了

2024-01-20 17:20:15


▲《非诚勿扰3》 (2023)

也许连冯小刚也不确定他想要抒的是什么情了。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张宇欣





2023年12月30日,《非诚勿扰3》上映,17天后,票房尚未突破9000万元——同为元旦档影片的《年会不能停!》《金手指》等在元旦假期内票房已超两亿元。截至发稿时,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堪堪维持在6.0。不多的报道和评论文章断言,冯氏喜剧走到了尽头,冯小刚的时代过去了。



往前十几年,冯小刚的观众号召力不是这样的,《非诚勿扰》(2008)和《非诚勿扰2》(2010)的票房成绩是2.6亿和4.7亿元;再往前,1997年12月24日上映的《甲方乙方》凭借超3000万元的成绩成为1998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这部豆瓣评分8.4的影片让中国观众第一次知道了“贺岁档”,1998年的《不见不散》(票房4000万元)、1999年的《没完没了》(票房5000万元)、2001年的《大腕》(票房3000万元)更是让“冯氏喜剧”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大腕》 (2001)


学者尹鸿、唐建英的论文《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里写道,“可以说,1997年以来,冯小刚电影一直是中国国产电影与外国进口影片竞争的主力军,而且往往是竞争的胜利者。”



而今,65岁拿到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退休证的冯小刚早过了创作高峰期,2023年他执导的网剧《回响》播出,几无回响。与此同时,他行事也低调了许多,不再是炮轰行业现状的“小钢炮”。前几年关于他的大新闻是输掉了与华谊兄弟的对赌协议。这两年有些动静的是他在美国被拍到,被网友怀疑移民。根据流传到互联网上的截图,他在朋友圈解释所谓移民风波:“我和徐帆这么热爱北京眷恋故土离不开哥们儿吃不了西餐,在国内又有事业,电影拍的都是家国情怀,国家也有恩于我,我移哪门子民呢?”移民风波过了一年有余,《非诚勿扰3》上映。



《非诚勿扰》三部曲的主线,是提前退休的有钱人秦奋和空姐笑笑的情感关系。《非诚勿扰3》开头交代,两人结婚10周年时,笑笑突然投身环保事业、满世界去捡垃圾,一走十年,时间来到了2031年,秦奋70岁生日的前两周,他心里还是只有这一个人,找了个人工智能人笑笑。



从2008年到2023年,葛优饰演的男主角秦奋老了,电影也不那么好笑了。冯小刚自己接受受访都说,“在原来,类似《非诚勿扰》这种剧本,我挖空心思一个月就可以写出来,口若悬河。现在就不行了,老不弄这种东西了,有时候坐一下午,甚至坐一两天,那对话写得也没意思。”



豆瓣影人页,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里,评分最高的,还是他的第一部贺岁喜剧《甲方乙方》。廉颇老矣。




▲《甲方乙方》 (1997)



群众趣味



冯小刚自己在《甲方乙方》里饰演钱康,公司“好梦一日游”的主要负责人。



《甲方乙方》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小人物起哄架秧子的电影,四个无业人员帮人圆梦,在他们的一通操作下,英达演的书呆子当了回巴顿将军过杀伐决断的瘾,李琦演的啰嗦厨子成了宁死不屈的义士。忙忙活活,不怎么挣钱。



199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而打开局面。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横空而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者桂琳在论文《宣泄仪式:类型电影视野下的冯小刚喜剧电影研究》中,将冯小刚喜剧电影的人物称为“拟顽主”,以区别于王朔的“顽主”:“顽主”是反对一切权威的积极挑衅; “拟顽主”则是躲避一切权威的自我保护,是底层平民的一种生存策略。这些嘴皮伶俐、没有社会资本的人,熟练使用政治话语,“将自己等同于位高权重的政治人物,从而产生一种语言上的优越感。”



不同于主旋律片或是第五代导演的严肃艺术片,冯小刚早期的电影里,充满了对宏大叙事、主流话语的滑稽模仿。



他演的老钱喜欢对三个同事打抑扬顿挫的官腔:成绩是有的,大家忘我的工作热情很高涨;但是,我们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也很严重。



“同志们呐,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老钱说,“根子是在我们这。说白了,就是迎合什么样人的趣味,为什么对象服务的问题。凡是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可以奉送的。”



迎合群众趣味,这是冯小刚的大实话。“1997年,我国电影还处在主旋律片与艺术片并存的格局中,(《甲方乙方》)这种喜剧类型片则代表着崛起的市民阶层的情感合理化诉求。”在《冯氏贺岁喜剧传统的延续与变化》中, 学者王一川指出。




▲《不见不散》 (1998)



比起正确的闷片,冯小刚的电影太逗了。《不见不散》里,美漂葛优帮人拍电影,勘景相中了徐帆给人看家的大房子。徐帆不答应,葛优马上扣大帽子:“你这么不爱国呀。”道具组在屋子里动家具,徐帆又不乐意, 葛优这么劝:“《北京人在纽约》就是他们拍的,光看的时候过瘾,拍的时候也得出力呀。”“没觉得怎么样啊。”徐帆说。“那就更得帮他们了。回头片子全世界都放,那是丢谁的人呀?”葛优又将一军。



冯小刚曾解答“冯氏喜剧”的窍门:“一个是反向思维,一个是假正经,再就是你得旁征博引,把好多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来。”



“拟顽主”对现实不满,擅长自下而上的冒犯;但他们自有克服社会矛盾的逻辑,“娱乐观众的同时,冯小刚有时也暴露社会的种种失衡和病态,但绝不触动现存社会秩序,都在主流框架中用嬉笑的方式宣泄被压抑的情绪。”



所以,《不见不散》中,葛优教美国警察中文,说的是,“趴下”“老实点”“少废话”,既嘲讽又挑衅;《大腕》中,葛优给一位来华重拍《末代皇帝》的大导办一场喜剧葬礼,把国内的电影明星、商业广告及其运作逻辑嘲笑了个遍。但《没完没了》中,葛优演的讨薪司机并不把欠债人傅彪视为要打倒的对象,“绑架案”惹出麻烦,他主动退让,该给自己的九万八,说不要了。很多悲苦,在冯小刚电影里都能以一笑泯恩仇的方式结束。




▲《没完没了》 (1999)



葛优是冯小刚二十多年来的喜剧电影中最重要的主角,也是冯氏喜剧能立住的重要因素。影评人梅雪风如是评价葛优:“他看起来就是个声色之徒,但这种对欲望的坦露似乎是为了掩盖他的深情。他看起来历经沧桑甚至被打磨得有些油腻,但骨子里的害羞却又似乎在一瞬间现形。”



从《甲方乙方》到《非诚勿扰》,葛优饰演的那些角色走出了一个小人物的小半生:改革开放浪潮下是自由自在的无业游民,在出国热潮中毅然向外走,扎扎实实当过美漂,思乡的游子还是要回祖国。



不过《非诚勿扰》里的秦奋不再是市井人物。多亏了葛优,海外归来的秦奋还是个讨人喜欢的家伙,贫,仗义,说自己不是好人,但干不出坏事。他比之前那些拟顽主都要愤世嫉俗。《非诚勿扰2》里,秦奋隔岸观火,说上流都是下流,一群寄生虫。




▲《非诚勿扰》 (2008)



在给好友李香山办的人生告别会上,秦奋如是介绍:先生历任无业游民、饭馆厨师、愤青、冒牌艺术家、总经理、环球总裁、权钱勾结中间人。



可以想见,秦奋的发迹史和李香山不会差太多。他们不再是政治上无官一身轻、经济上小有余钱、文化上侃侃而谈的人了。冯小刚和他的同代人过的也早不是《编辑部的故事》(1992)里那样的日子。所以秦奋熟谙同温层的龌龊,对自己的新身份不停地进行否定和解构。



《非诚勿扰》里的精英至少能承认并嘲讽自己的阶层。而到《私人订制》(2013),人物、情境和现实完全脱轨。观众指责《私人订制》完全是对《甲方乙方》的原样复制,其实拿来主义并无不可,《甲方乙方》的“好梦一日游”本身就是对《顽主》(1988)的3T公司(“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继承;重要的是时移世易后这个框架的失灵。




▲《私人订制》 (2013)



《甲方乙方》里,拟顽主让想过普通生活的明星承认自己的虚伪,让吃惯了海味的大款在穷地方被憋疯;到《私人订制》,精英阶层和中下层市民掉了个个儿,拟顽主造梦者“由早期的底层平民代言人完全变成了精英阶层代言人”。



“私人订制”公司的四位男女,在鸟语花香的海南办公,毫无生计之忧。而请他们满足愿望的人,是给官员开车的司机,想做个廉洁梦,体会下被“玩命腐蚀”的滋味;是干了大半辈子清洁工的阿姨,想知道有钱的感觉。好梦过后,普通人感叹,官不好当,富人过得不易。



面对这样的人物设置,观众笑不出来,或者大笑之余心里不是滋味,实在合情合理。



《非诚勿扰3》里,群众的、平民的声音彻底没了,秦奋没那么愤世嫉俗了(毕竟老了);但还是要讽刺,于是利刃指向一个假大空的人生导师(李成儒饰),徒弟(岳云鹏饰)以捧哏的方式讽刺他,两个空穴来风的角色在电影里尴尬地立着,毫无必要。



另一条路



喜剧之外,冯小刚不是没有拍正剧的能力和野心。



他的另一条明确的创作线索是《集结号》(2007)《唐山大地震》(2010)《一九四二》(2012)《我不是潘金莲》(2016)《芳华》(2017),故事里都有大时代里被抛弃的人:《集结号》里被抛弃的连长谷子地和他的连队,《唐山大地震》里被母亲放弃救援的女孩,《一九四二》里被国民政府战略性遗忘的数千万灾民,《我不是潘金莲》里被大小官员踢皮球的农村妇女李雪莲,《芳华》里被指犯了流氓罪、被文工团放逐的刘峰和离巢的何小萍。




▲《集结号》 (2007)



在《冯氏贺岁喜剧传统的延续与变化》中, 学者王一川指出,《甲方乙方》同冯小刚后来的几部贺岁片一起,前所未有地赢得了票房,但“那时的电影学术界和政府管理部门没把它当做典范来对待,而只当做‘既无益又无害’的对象去淡然包容”。转变发生在《集结号》,冯小刚完成了从“无益无害”到“有益无害”的转化提升。他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华表奖、金鸡奖三个最佳导演奖。“大众集体戏谑被代之以大众集体感奋。”冯小刚不再置身于民众非常喜欢而官方不够认可的错位中了。



这个序列里的电影是令人感奋的,是正确的,但都有伤痛的底色。《集结号》的宣传口号是: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在《唐山大地震》这样的天灾面前,个体的苦难全由个体舔舐,阴差阳错分离32年的双胞胎姐弟在汶川地震救援现场以志愿者的身份相遇。《一九四二》里,战火旱灾、哀鸿遍野,错不在人民,而在每一级国民政府。




▲《唐山大地震》 (2010)



然而在《我不是潘金莲》(2016)这部带有喜剧色彩的、对官场结构和利己主义进行嘲讽的片子之后,这个序列似乎走到了强弩之末。



桂琳的论文谈到冯小刚本人的“拟顽主”底色:“他们擅长或搅动或逃避或迎合各种意识形态的收编,唯独缺乏对某种价值的肯定与坚守的能力。”



打开一个伤口,呈现它,然后主动愈合它,甚至美化它,《芳华》最明显。片尾曲《绒花》甜美深情的声音响起,文工团的年代被加上了美好的滤镜。正如冯小刚自己说的,“(电影)略去了很多不重要的,在记忆深处的都是最重要的,记忆和美感都被放大了。”




▲《芳华》 (2017)



另一个冯小刚作品里被诟病已久的问题,是陈旧的性别意识,这点在正剧里尤为明显。即使在《芳华》这部以女性角色为主的戏里,女性依然活在男性的凝视下。



但这不是冯小刚独有的问题,从同代导演的同时期作品里看,浅层的现实关怀、历史的浪漫化处理、保守的性别意识,似乎不算致命伤。《芳华》之后,如果冯小刚安心拍主旋律大片,这一条路,他不会走得多难看。他有把故事讲顺溜、把大场面拍清楚的能力——《一九四二》上映时票房和口碑双输,但在2022年,该片的豆瓣评分上涨至8.2。



但冯小刚没有选择这另一条路。




▲《天下无贼》 (2004)



一声叹息



2005年刊于《文艺研究》的论文《对贺岁片现象的文化解读——以冯小刚电影为例》写道,冯小刚的贺岁片,“几乎每部都以影像方式敏锐地捕捉到急剧快速变化的都市生活的前沿景观和风尚,演绎商业社会冲击下各种人群的日常化的情感欲望和梦想。”这个论断适用于冯小刚早期的所有电影,或许可以到《非诚勿扰2》。



冯小刚还走在中国电影市场前列时,他的贺岁喜剧里,就表达过人的情感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惆怅。抒情,建立在人得到了很多东西、却失去了少时简单美好的基础上。



《不见不散》临近片尾,葛优在回国的飞机上梦见自己和徐帆终身未婚、风烛残年时在养老院重逢;然后还年轻的葛优醒来,抹去眼角的泪水。



《没完没了》中我最喜欢的几场戏,是“绑架案”进行到人钱交易的紧张阶段,葛优把交易地点从卧佛寺改到香山积翠湖,他在香山的缆车上,面对着郁郁葱葱的山头,开始悠悠抒情:多少年没看这山了,上学那会儿一大帮同学站山上找自己家,天安门、民族宫、军博,现在都淹在高楼大厦里了,伤感。



葛优在里头还是小人物,不富裕,还要照料已成植物人的姐姐。故事发生时还没过年,过了年就是21世纪了。以葛优在病床前的叙述里,我们看到上世纪末普通人对新时代的展望,多么朴素——“小时候姐姐说,到21世纪就好啦,不愁吃不愁穿,家家过的都是好日子。那时候我想,那得是多遥远的一个日子呀?……现在身边就你一个亲人了,你得活着。你要走了,家里一个亲人都没了,那叫什么好日子呀 ?”



到《非诚勿扰》,秦奋从海外归国,和定居北海道的好友邬桑告别时,流露真情,“钱对我来说不是个事,就缺朋友,最要好的这几个都各奔东西了, 有时候真想你们,心里觉得特别孤独。”邬桑独自开车离去,打开音响,在乐声中哭了出来。如此闲笔,像是导演一声重重的叹息。



到《非诚勿扰3》,秦奋老了,还进了一次急救室,可他过的并不是真正风烛残年之人的生活。他并不特别奢靡,但也绝不落魄。妻子不在身边,这让他寂寞。好像生命里也就这点事了。



也许连冯小刚也不确定他想要抒的是什么情了。



秦奋和人工智能制造的笑笑过日常生活,时而和睦,时而打闹。电影完全避开的一个问题是:2031年究竟是什么样的?



2008年,秦奋试图用分歧终端机解决世界和平危机,譬如科索沃战争;两年后,李香山在人生告别会上还不忘问候:索马里一带还太平?2031年,什么都不讲了。一只叫宝强的鹦鹉成为秦奋的伙伴。新闻播报,2031年,天下无贼的时代到来。除此之外,冯小刚完全没有在电影里构建一个有实感的、哪怕荒诞的未来,对时代敏锐的触角完全收束了。




▲2023年12月28日, 《非诚勿扰3》 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首映礼 图/ 《非诚勿扰3》



2023年12月28日,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非诚勿扰3》的首映礼,名为“老友记”。这场典礼没能逃过过去一年的大多数电影宣发模式:从导演到演员,十来位主创齐刷刷站台上,每人只有一两句话的时间——主持人严格把控着流程。



李香山的扮演者孙红雷被点名起来,主持人说,摄像机拍到电影放映时孙红雷流下一滴泪,问他是被什么触动了。孙红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解套反问:你是想让我现在哭吧?



接着,郭帆、张译、管虎,这些电影人起来为电影说好话。主办方还请了来自热门综艺节目的两对cp。机械的鼓掌声和欢呼声应时播放。



四十分钟,并无真正交流的流程走完,主持人以一个更加套路化的问题作为尾声:“如果观众期待,真的就不拍了吗,小刚导演?”



“结束了。”冯小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