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被冯巩一句话点醒了,离开中国后,相声演员大山,如今怎么样了

2024-01-09 17:20:20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1989年的那个特别的晚上,当央视元旦晚会的钟声响起,谁也没有预料到,一个名叫大山的金发碧眼的外国男子,将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笑料风暴。

他不是穿着华丽的演出服,而是裹着一件军大衣,头上戴着一顶夸张到极点的大帽子,仿佛是个刚从北极探险归来的冒险家。

而他的中文,哦,那中文,简直就像是一只刚学会嘎嘎叫的小鸭子,稚嫩又逗趣。

他就这样站在了舞台上,与那个名叫玉兰的搭档展开了一段令人捧腹的相声小品《夜归》。

你听说过马克·亨利·罗斯韦尔吗?不,我不是在谈论某个加拿大政要或者商业巨头,我说的是那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大山!没错,就是那个长着一张外国脸孔,却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大山。

大山,1965年出生在枫叶之国加拿大。他的家庭背景可不简单,祖父是一名医生,还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是个有着浓厚中国情结的老人家。可以想象,当小小的马克坐在祖父膝头,听着那些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故事时,他的眼睛里一定闪烁着对东方神秘国度的向往。

这种向往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像野草一样在大山心里疯狂生长。以至于当他考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时,竟然在选择辅修课程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研究课程”。要知道,中华文化可不是一门课程就能轻松搞定的!

但大山就是有这么一股子韧劲和热情,他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关于中国的一切知识。结果,大二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将辅修课变成了主修课。

他的班主任是个懂行的老师,见大山对中国文化如此痴迷,就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路士伟”。

可是啊,大山对这个名字并不感冒。也许他觉得这个名字没有体现出他的个性和与中国的深厚渊源吧。

1988年,大学毕业后的大山没有丝毫犹豫地踏上了前往中国的留学之路。在北京大学,他继续追寻着他的“中华梦”。那时候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没几年,大街上外国面孔还是个稀罕物。

可以想象,当大山用他那流利的普通话和周围人交流时,群众们是多么地惊讶和好奇啊!他们纷纷围上来和这个“会说中国话”的老外合影留念。

1989年对于大山来说是个转折点。当时春晚小品《夜归》正在排演,可是缺少一个能推动剧情发展的外国人角色。

这可把导演给急坏了,上哪儿去找一个既会说普通话又有表演天赋的外国人呢?嘿,巧了不是?就在这时候,大山走进了导演的视线。他那独特的气质和流利的普通话让导演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吗?

于是就这样,大山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运气成功地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并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从那以后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顺利,不仅在中国发展得风生水起还成为了中加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那时的大山啊,火得简直是一塌糊涂,风头无两,就连当红的郭冬临都被他压过了风头。走在大街小巷,谁人不识“大山”这张洋面孔?甚至有人直接以他小品的名字“大山”来称呼他,而他呢,也乐得顺水推舟,将“大山”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大山会继续在小品界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却来了个急转弯,一头扎进了相声的怀抱。原来,他对相声这门艺术情有独钟,决心要拜个名师,好好学习一番。

于是,大山便拜托北大的老师为他引荐名师。

老师倒也热心,为他介绍了相声界的泰斗级人物。但谁知,这拜师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大山这外国人的身份就成了个大问题。相声这行当,讲究的是说学逗唱,样样都得精通。可大山这老外,连中文都说不利索,更别说唱戏了。这怎么能行呢?

不仅老师介绍的老师姜昆对大山不抱希望,就连他的师祖侯宝林也对他持保留态度。大山啊大山,你这拜师之路可真是难上加难啊!

但话说回来,成功的人往往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大山虽然被拒绝了一次又一次,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相声梦”。他一边继续自己的学业,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山的这股执着劲头最终打动了姜昆。在姜昆的悉心指导下,大山不仅学会了说相声,还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

在华夏的大地上,有一座“山”崛起了,那就是我们的相声小王子——大山。这位有着姜昆师傅庇护的大山,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中国相声界创出了一片天。他爱中国,爱得深沉,犹如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他对中国的热爱,犹如那烈火烹油,繁花似锦,无法掩饰,也无法抵挡。

然而,为何这样一位深爱中国的大山,后来却背上了“作秀”的恶名呢?嘿,这还得从他的那段佳话说起。

话说大山有个中国妻子,她的名字叫甘霖,是一位如花似玉、温婉可人的姑娘。

他们的相遇,就像那电影里的英雄救美桥段,只不过这次,英雄是大山,美人就是甘霖。

当时的大山,刚被姜昆收为弟子不久,还在与美国的一个乐队合作搞活动。甘霖作为活动接待员,本应是风平浪静,谁知却遭遇了队员间的争吵。那场面,犹如火星撞地球,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嘛,两人的关系就像那春天的温度计,直线上升。从朋友到情侣,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只不过啊,跟大山在一起后,甘霖就像个隐形人一样,在公众场合总得离大山远远的。因为大山那时候太火了,走哪儿都有粉丝围追堵截,简直比明星还明星。

直到1993年,大山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和甘霖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那场面啊,简直比春晚还热闹。几年后,他们更是儿女双全,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

可是啊,人红是非多。大山的名气越大,麻烦也就越多。

当大山那“热爱中国文化”的形象被某些人质疑为作秀、捞钱的手段时,舆论的漩涡似乎要将他吞噬。难道这个曾经让我们欢笑、感动的外国友人,真的只是一个贪图利益的演员吗?

正当大山陷入迷茫之际,冯巩老师的一句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前行之路:“再一次成功,一定要跳出安乐窝。” 是啊,大山需要一次蜕变,一次从内而外的华丽转身。

于是,大山选择了沉淀自己,去探索那些未曾触及的领域。当他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已经不再是那个舞台上的笑星,而是加拿大驻华使馆的大使公共事务助理,甚至成为了中加友好交流的桥梁。这一转变让许多人惊讶不已,但同时也为大山的勇气和决心点赞。

在2001年的一档节目中,大山向观众朋友们坦露了心扉,讲述了他来中国的最初动力和目的。原来,他一直追寻着祖父的足迹,希望能够找到那个让祖父魂牵梦萦的地方。

节目播出后,一位来自商丘的女记者被大山的执着所打动。

她自发地为大山寻找祖父的踪迹,最终帮助大山找到了爷爷在中国时待过的医院——归德圣保罗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商丘第一人民医院。

当年,大山的爷爷饶大夫作为政府派遣的专家来到中国工作,为这片土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然而,战争的阴霾让饶大夫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中国。在回加拿大的途中,他的两个孩子相继去世,小女儿也因为路途遥远患上了抑郁症。这些悲惨的往事让大山更加坚定了寻根的决心。

如今,大山已经找到了祖父的足迹,也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归宿。

《人民日报》曾用“虽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这句话来形容大山,这恰恰道出了大山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从他第一次踏足中国的那一刻起,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文化。他的每一次举动都充满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敬意。

就在前不久的11月份,大山再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12月7日他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热情地为中文话剧《肖申克的救赎》做宣传。他的每一次出现都如同一股暖流涌入人们的心田,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