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赵本山的担心是对的!2024年春晚节目被“预判”,网友呼声一边倒

2023-11-20 17:20:15



随着除夕不放假的消息公布,今年的春晚节目也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之一。

在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后,网友们纷纷运用想象力,揣测今年春晚的内容和形式。

看过之后,只能佩服这届网友太优秀了!
“预言”中的春晚节目

有网友猜测,鉴于今年除夕不放假,春晚开场白极有可能是“观众朋友们,你们现在还在上班吗?”

接着可能会演一个公司男女职工,在除夕夜加班包饺子的小品,这已成为春晚的“套路”,每逢大家不能回家过年,就需要这种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内容。

此外,网友还猜测春晚会在适当位置添加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我没K”、“恐龙扛狼”等。

毕竟过去几年春晚总喜欢硬蹭这些网红梗语,但往往效果不佳,反而招致吐槽。

其次,近期养狗所引发的社会事件,也很可能也会成为春晚小品的故事原型。

网友揣测会有作品倡导文明养犬,化解邻里纠纷,而老艺术家若再在舞台上装嫩说流行语,很大程度上只会令人反感。

可以看出,多年以来春晚的创作套路已让观众厌倦,网友们希望通过预测节目内容,倒逼春晚制作方改进创新,否则随着青睐度降低,春晚的吸引力将持续下滑。

如果说过去网友更多的是对春晚进行“押题”,那么如今,他们已经在致力于为春晚献计献策。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看历年来春晚上的经典作品,真是无限感慨啊!

经典不只是因为有时间的沉淀

曾几何时,春晚是人们除夕夜最期待的节目,那些经典的小品和语录成为全民共享的记忆。

比如赵丽蓉老师与巩汉林老师的《打工奇遇记》,台词“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金句。

赵丽蓉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调,把推销假酒的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的自吹自擂和卖弄手法,逗乐了无数观众,巩汉林也以沉稳内敛的演技,和赵丽蓉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小品的幽默感更上一层楼。

这说明春晚曾经有多受关注和喜爱,当年这句台词甚至直接把潜伏多年的特务给识破,可见它的影响力。

陈佩斯和朱时茂合作表演的无言小品《胡椒面》,也同样是经典之一,陈佩斯通过夸张的动作和精妙的细节,把简单的吃面条演绎成一场视觉盛宴。

从端起碗,舀起面条,撒上胡椒,到大口吞咽,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朱时茂撒胡椒的夸张表情,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笑点。

进入21世纪,小品开始涉足更广阔的领域,赵本山与小沈阳合作的《不差钱》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搞笑剧情引发共鸣。

两人你来我往的顺口溜般的对话,以及“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活着,钱没了”的经典台词,都让观众会心一笑。

小沈阳扮演的角色一下子火了,成为春晚新生代小品演员的代表。

赵本山与宋丹丹在《昨天今天明天》中,用顺口溜总结新闻大事,深得观众喜爱。

两人表情丰富,配合默契,一个字一个动作,用诙谐幽默的手法评论时事,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春晚的进步与包容。

然而现在,春晚的小品不再如从前那样制造经典语录,而是生硬地重复以往的老梗,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

有观众甚至提出,希望春晚的创作人员能避免使用这种“蹭热度”的创作手法。

以前艺人上春晚都是在用自己的实力给大家造梗,可如今则是在故意蹭这些梗的热度,把一些莫须有的梗强行加进去。

此外,春晚组织者也经常请一些流量明星出演小品,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这些演员虽在戏剧上有一定造诣,表演喜剧小品却明显不在行,给观众留下尴尬的印象。

就像赵本山老师说那样,小品压根就不是为了教育人,而是希望能够让大家快乐。

如果所有小品都强调教育意义,就失去了娱乐性,他的言论道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

现在的小品明显在故意教育人,那谁还看得进去,毕竟一年365天了都在教育,就这唯一的一晚上难道还要教育吗?

下面就来看看近几年,让人看的尬笑的小品!

是尴尬还是“自娱自乐”?

近年来,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了一些让观众不满意的节目,主要集中在语言类和小品类节目上。

这反映出节目的选材策略和创作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不能简单依靠流量和明星效应。

比如岳云鹏、孙越主演的相声《我的变变变》,两人本该是相声界的中坚力量,却带来了非常糟糕的观感。

整个节目的笑点寥寥无几,给观众一种“强行凑数”的感觉。何广智、徐志胜主演的《给我一分钟》也存在类似问题,许多梗都让人难以接受,流于形式。

于震、孙茜主演的小品《初见照相馆》更是遭到声讨,明显不具备足够的喜剧功底,却硬凑上了大牌明星,结果可想而知。

小品本该重视叙事和突破点,但戏剧张力和笑点都不足。

这些问题反映出,春晚不能简单依靠流量明星来吸引眼球,更需要注重选材的专业性、创作的原创性,挖掘真正有实力的喜剧人才。

同时,语言类和小品类节目创作需要回归基本功,不能为了迎合所谓“流行元素”而背离初衷。

如果不能认真反思并改进这些问题,春晚的口碑难以提升,将进一步失去观众的青睐,这需要节目创作团队以及演员本身深刻的自我反思,才能让春晚焕发出新的生机。

然而,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制作思路上对观众需求的误判。

近年来,春晚节目组在选材和策划上,总是围绕所谓的“网红”、“流量”等词进行,期望通过热搜话题增加曝光度,但这已渐渐脱离普通观众的需求。

大多数观众希望在春晚上看到的,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喜剧作品,而不是别具一格的创新,也不是流行文化的追逐。

结语:

每到春节,看春晚小品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小品中的经典台词和段子,凝聚着那个年代的记忆,带给观众欢乐和共鸣。

节目最后,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至今仍是春晚的压轴金曲,优美动听的旋律配上意境深远的歌词,像一首赞美新时代的颂歌,为每年的春晚画上圆满的句号。

从语言到表演,从单一到多元,春晚小品在形式上不断丰富,但幽默诙谐的基因从未改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只要能让观众笑出声来,就是春晚小品的成功之处。

那么,你期待今年的春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