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许鞍华被骂,才真不对劲

2023-01-20 17:20:49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前阵子,“许鞍华评汤唯演技”的话题上了热搜。

我原以为,这可能又是互捧的老招数,结果一看,只觉得神奇,许鞍华不仅在影展上反思了自个儿的导戏方式,也毫不嘴软地谈到了汤唯表演的一些小毛病。


她夸汤唯演《黄金时代》,是下了苦功夫的。

练口音、揣摩角色的作品,努力,可劲儿始终没用对地方,也没能彻底放开漂亮包袱。

她演挨冻的乡下女人,因为怕不好看、显臃肿,就不穿棉袄了,在演逃难戏时,更是挑了“不太应该有”的丝袜。



汤唯演的萧红有种苍白的文艺美,但缺了那股倔劲,不够笨拙,也不够艰苦。

演员没能演透角色,许鞍华是蛮遗憾的,但更气的还是自己没能帮对方调整好状态。


话里话外触动我的,是 一个人极为赤诚的自我剖析。

说来说去,虽然在谈演员,但怎么把戏拍好,其实才是她一直在反省的东西。

我想这些话,许鞍华该是想了很多年的。不然她不会在10年后,又憨憨地把自己的“失败”,拎出来和大家聊。


可没想到,底下评论吵得蛮凶的。

观众急着反驳许鞍华话里的对错,有为汤唯抱不平的,嘲许鞍华“绿茶”,开始质疑她是不是在“阴阳怪气”“卸责”,甚至 从作品抨击到人格,认为能拍出《第一炉香》这样糊涂片来的人,也 “没资格谈别人”。


▲《第一炉香》截图。

挺魔幻。

我不知道这些年来,是不是太过扁平的影视剧,已经 抹平了大家对理解复杂事物、情感的耐心,还是说现代年轻人,都 太缺少真诚的体验了,以至于没法忍受一个真诚的道歉和反省?


但不管哪种,都挺糟糕。这年头, 脸谱化的已经不只是人设了,还有思考。

网络变得无聊,或许也是从把人的话,简单归类为是褒还是贬,对或错开始的吧。

但这样的去复杂化思考,往往带来的不是纯粹、规整,而是脑袋里的模糊、刻板。

有意思的东西,从来都不是被非黑即白地划分、考究出来的。在越发需要站队的网络里,许鞍华的真诚,真是一种可贵。


她太敢说了,甭管你红不红、是不是影后,她觉得没做好的就是不好。汤唯甚至不是第一个被许鞍华“骂”的人。

拍《客途恨秋》火了后,片子里演“妈妈”的女二号陆小芬,还拿了影后奖,可后来接受采访时,许鞍华还是认为有几场戏,她的反应不够真,也不够贴,觉得对方演技蛮一般。


▲《客途秋恨》截图。

后来,拍《幽灵人间》时,她又谈舒淇当时的状态太差,人很疲惫,怀疑舒淇轧戏,甚至怕找她吵架后,舒淇会不会因为心情差,直接玩失踪。

那会儿的舒淇,不仅红,还是大银幕的香饽饽,换成今天,谁敢得罪?

但许鞍华就是直白得让人忍不住捏一把冷汗。幸亏当年的网络不那么发达,不然对许鞍华的“抨击”,估计要来得更早些。


▲《幽灵人间》截图。

一直觉得,在光怪陆离的演艺圈里,许鞍华怎么也算得上是个“怪味”存在。

她的坦白、诚恳,很多时候不仅仅是讲谁好、谁不好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对自个儿做的事的认真。

认真得到的可能是胜利,也可能是失败后对自己的严苛求索。这几年,许鞍华的电影被嘲“滑铁卢”,但几乎没什么名导能有她这种反复坦白的勇气。


当电影效果不如预期,张艺谋会把《长城》的低分数,归咎于资本方的压力,陈凯歌被吐槽,也会讲“是现在的观众还没能看懂”,反倒 争议最多的许鞍华,最肯认真坐下来,聊聊自己过与失。

当年《第一炉香》上映后,被观众反复鞭打,编剧接受采访,说剧本都是按许鞍华的要求改的,当时有人嘲她急着撇开关系,可许鞍华特意上节目幽默澄清:“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说过的,怎么会算是甩锅?”自个儿把观众不满都揽上身了。


▲《第一炉香》截图。

对于曾经拍不好的《倾城之恋》,她也笑着说,这就是自己的失败之作——没能表达张爱玲想讲的复杂、矛盾的人性,反而拍成了简单、略乏味的恋爱戏,还不是因为 自己对浪漫的爱情小说,还残留有少女的浅薄幻想呀。


▲《倾城之恋》截图。

她甚至表示过,觉得自己很难“顶”。有一次拍戏,为了让团队赶工,甚至“命令”全组人暂住她家,齐齐上下班。后来,她也没忘了调侃自己,觉得当时简直是“发神经”。

毒舌很“磨”人,但她对自己更狠。

代表作《客途秋恨》《男人四十》被夸,但她没觉得有多棒,甚至在采访里自砸招牌,觉得当初 那剧本虽好,但电影完成度还有许多欠缺,摄影也不太够火候,真有挺多问题的。


▲上为《客途秋恨》截图,下为《男人四十》截图。

有好几次,听完她给自己挑的刺,主持人都忍不住反问“是不是对自己不够自信,才会这么讲?”,但她说,“只有不自信的人,才会害怕说自己不懂”。

这或许就是许鞍华能硬气的原因吧。 她是极其自洽的,所以才能接受自己的不懂、不会、做不好,甚至不羞于把它拿出来聊。

这么一个对自己足够坦诚的人,又怎么会陷在虚假客套和人情考量里呢?

她的“不合时宜”,不过是内娱已经习惯套上假面,无法接受这样的诚恳罢了。


抛开电影,许鞍华本身就是非常笃定又强悍的人。

上学时,她是最早戴隐形眼镜的那批人,当别人还在追赶流行、穿紧身短裙的时候,她反而偏爱那种又宽又大的印度式长衫,底下配牛仔裤和球鞋。


▲年轻时的许鞍华。

那会儿,读书也有流行的人设,是那种看起来不需要怎么学习,但一考试,就是科科成绩A的学霸。

人人都装样子逃课、玩,但只有许鞍华,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去上好每一堂课。结果因为不合群,反倒被同学欺负了一顿。


▲年轻时的许鞍华。

许鞍华的“真”,也用在了她与自己的和解上。

早年,她说过对自己的外形是很没信心的,甚至有点自卑的意味,但每回聊起相貌问题,又都很坦荡。

她说要是能整容,最想做个好看的鼻子,顺便把几条不好看的皱纹去掉,但其他的都可以留下,眼睛别那么垂,就是理想状态了。


她讲这话的时候特别可爱,有种对任何瑕疵都平实接纳的天真。

诚然,这几年见过的银幕美人都很绚丽,但能从美的焦境脱身,在镜头前袒露自己敏感度的女性,又有几个能像许鞍华这样自在?


许鞍华的另一部分“真”,在她的电影里。

她拍的人都很温吞,没有那么多对立的善恶。

大概是因为从前在电视台工作的缘故,她去采访的社会底层人,大家都有自己不可言说的苦衷,所以好与坏,在她的念想里,是没有分得那么清楚的。


▲许鞍华和她的妈妈。

这似乎养成了她观察每个人两面性的习惯。

她谈“小三”,到底是好是坏,也不是那么简单能划分的,所以拍《花椒之味》,三个同父异母的女孩姐妹,在知道了彼此的存在后,没有纠结于谁的妈妈更被爱、谁是第三者,而是在里头,去为对方、为自己寻找一点迷乱中的自我认同。


▲《花椒之味》截图。

最后,三个女孩学会和自己的家人沟通、和解。

这个故事里的爱情戏很少,几乎没有,许鞍华说, 她拍的故事,无论情节多低沉,最后想说的,不过是告诉大家,可以怎么寻找救赎。


▲《花椒之味》截图。

许鞍华拍的事,都非常“大”。相比同为女性导演的张艾嘉、张婉婷爱拍的情欲纠葛故事,她反而爱讲边缘的、底层的女人。

她的镜头没那么多的道德判断,也没有故意站在女性的立场来拍女人。女孩,作为一个人,可能是怎么活的、过的,她就怎么拍。

像《女人四十》里的萧芳芳,是个为家庭操劳不停、工作又烦心不得志的女人。她的生活,要兼顾事业和家,家务活全压在她身上,还要看护患了老年痴呆的公公。


▲《女人四十》截图。

一直依赖她的老板,也开始有了得力新助手,不需要她了。看到这,可能都要以为接下来的情节,就是她的生活要走向挣扎的悲苦故事了吧。

可许鞍华没有,每当拍到萧芳芳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温馨场景,看到她甘为家庭妥协的笑容,观众又会觉得这刻,她是幸福的。

到最后,也没人能揪出,这个四十岁的女人,到底是苦闷,还是快乐更多些?


许鞍华不想观众一看到“底层人”这个词,就想象得很坏。

所以当老年痴呆的公公,像是梦呓,又像半是告别地对萧芳芳说“人生,是很过瘾的”时,你真的愿意相信哪怕是在穷、难、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里,也依然有能过好这一生、快乐的可能和希望。


许鞍华的人就和她拍的戏一样,是市井的、平实又诚恳的。

她的电影里没有扁平yes or no的答案,所有的指向,都需要观众自个儿去推敲、去揣摩、去反向探寻自己内心的想法。


▲早年许鞍华为《FIGARO》拍的封面

思考是流动的,人也是,要是一切都只留下两极化的答案,那该有多无趣呀。


内容编辑:nico

来聊聊

你喜爱许鞍华导演的哪部电影儿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

?? 微博:@F小姐MissF__

小红书:@F小姐 MissF

如果你对生活冷感

请到F小姐处挂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