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披荆斩棘:凭啥港台哥哥高达18人?四大因素,并非歧视内地艺人!

2022-08-25 17:20:29

关于《披荆斩棘》,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凭啥参与节目的港台哥哥高达18人呢?

这里的“港台哥哥”应该是指在港台地区出道的男艺人,不一定是港台本地人,包括了杜德伟、温兆伦、任贤齐、陈小春、信、张智霖、苏有朋、张震岳、刘恺威、吴建豪、黄义达、吴卓羲、吴克群、林峯、潘玮柏、周柏豪、王大陆以及曾比特。


不得不承认,这一季的港台哥哥的确是不少,占比高达56.25%(总人数为32人)。在个人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四大因素:

1.成本

在看过《披荆斩棘》首期节目之后,便有网友抱怨某些哥哥知名度太低,根本就不认识。如果不考虑成本的话,相信节目组比谁都愿意邀请大牌艺人,恨不得32位哥哥皆是天王巨星。 但这是不可能的,单是一个陈小春,如果能够走到最后的话,估计片酬就不会低于1000万。要是32位哥哥全是陈小春这个级别的,仅仅是片酬,节目组就要支出3.2亿。总成本起码要4个亿起跳,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财大气粗的湖南卫视也未见得能够承受。


其实一档综艺节目就相当于一部戏,注定会有主配角之分,主角势必会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明星,配角则多为名不经传的小艺人。至于片酬,明星拿大头,小艺人也可以分一杯羹。如此一来,既保证了节目的热度,又实现了对成本的控制。

2.名气

名气实际上是与成本相关联的,花多少钱就能请来多大的明星,但要注意阵容的搭配。看过NBA的人,应该都知道“工资帽”的概念。简而言之,一支球队用来支付球员薪水的上限,假定是1个亿,那么就意味着所有球员的工资加在一起不能超过1个亿。


平分是不可能的,一支球队总要有超级巨星,而超级巨星至少会拿走一半以上。接下来是中产球员、替补球员……,那种只能在垃圾时间出场的球员,到手差不多就只剩几十万了。将这套分配模式应用在《披荆斩棘》中,具体而言就是一定要有人拿低薪。换而言之,为了请到大牌明星,总要有身价不济的哥哥来凑人数。

3.时间

可能这么说会得罪人,但的确是一个事实,来参加《披荆斩棘》的哥哥们几乎都不是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一线艺人。不是单纯的请不起,而是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一线艺人压根儿不会来,人家基本上天天有工作。不可能为了一档综艺节目耗三、四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还要推到大部分的工作,以便保证排练、彩排、公演等一系列的录制。


可能有人会说了,参加《披荆斩棘》有机会一炮而红,那是对二、三艺人而言。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一线艺人原本就拥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不需要来《披荆斩棘》镀金,要去也会优先考虑拍摄周期相对较短、较灵活的综艺节目。


所以那些来了《披荆斩棘》且走到最后的哥哥们,要么是曾经辉煌过,如今退居二线了。要么是从来没有上位过,正在四处寻找机遇,亦或者就是单纯来赚钱的。但不论是哪一种,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时间绝对充裕。

4.敬业

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内娱的艺人是非常幸福的。看看港台和韩国艺人的生存状态就一目了然了,报酬低、工作强度大,但越是这样越敬业。反而是一些大陆艺人,名气不大、业务能力一般,但架子却不小。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想起了我们这里的一句土话“越敬越歪歪腚”,大概意思是你对一个人越好,这个人的毛病就会越多。


如此一来,在同等的条件之下,节目组自然更加青睐于港台艺人了。何况在如今的收视群体中,不少人都是看着港台影视剧、听着港台流行音乐长大的,因而即便是不入流的小艺人,也可以称之为“脸熟”了。加之,还有任贤齐、陈小春、苏有朋等人这样的时代回忆,就更加让人难以抗拒了。


结语

综上所述,在满足了成本、名气、时间和敬业四大因素之后,不难发现港台哥哥还真的是最理想的选择。不少人堪称家喻户晓、报价又非常公道,有大把的时间配合录制、工作还特别认真,简直无可挑剔!


起码在个人看来,不存在什么歧视内地艺人,抛出这种观点的人恐怕本就是居心叵测。不论是大陆,还是港台,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应一视同仁,不要搞地域之分,团结起来才能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