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敬一丹:退休有心酸,送走母亲是最大伤痛,苏格兰女婿是最大安慰

2022-06-08 17:20:18



文丨柠一

编辑丨娱阿姨

众所周知,央视主持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有一张国泰民安的脸。

有这种特色的不在少数,但要说到特点最明显的。

《焦点访谈》的前主持人——敬一丹,应该算一个。

2015年,敬一丹从主持人的位置上退休。

但是,虽然人不在镜头前了,但观众却一直怀念着有她的《焦点访谈》。

敬一丹究竟有何魅力?即使退休多年,依然能让观众念念不忘。


1

1955年,敬一丹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她是家中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底下还有两个弟弟。

敬一丹从小就喜欢听广播,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要想知道外面的消息,只能通过收音机。

虽然条件简陋,但小小的敬一丹心里还是埋下了一颗播音员的种子。


13岁之前,敬一丹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然而,13岁时,由于时代原因,某天她放学回家时,发现家里乱成一团。

后来她才知道,父母都去了别的地方,姐姐也下乡做了知青。

家里就剩她和两个年幼的弟弟。

那一刻起,敬一丹就明白了,以后这个家就要靠自己撑起来了。

虽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却不得不承担起照顾两个幼弟的责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时候,让人崩溃的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有一次,弟弟的衣服破了。

敬一丹看见后,就让他脱下来给他缝上。

这样的事情敬一丹已经做过很多次,轻车熟路。

偏偏这一次,由于补丁太厚,第一下没有扎穿补丁,敬一丹想调整一下位置,就把衣服挪开,伸手去调针。

结果就在这时,缝纫机的针落了下来,瞬间就把她的手指头给穿透了。


幸好这天,母亲正好回来拿东西。

看到了这一幕,连忙给女儿包扎。

包扎完后,还对着敬一丹的两个弟弟说:“姐姐是因为你们才受伤的,你们长大以后,一定要对姐姐好点。”

两个弟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像这种意外,在敬一丹的生活里时常出现。

虽然偶尔会受伤,不过这也养成了敬一丹顽强坚韧的性格。


17岁的时候,敬一丹和姐姐一样,也做了知青。

她从哈尔滨来到了小兴安岭的深山老林里。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在这看起来毫无关系的林区,敬一丹的播音梦再次燃烧了起来。
2

初到林区时,敬一丹的工作是修铁路。


这对于一个17岁的小女孩来说,是极为艰苦的工作。

但长期的独立生活早已把敬一丹培养成了一个坚韧无比的人。

无论多苦多累,她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也正因此,她迎来了第一次机会。

当时有一个工地广播站,需要一名广播员。

林区正好有一个人,跟敬一丹是老乡,他知道,敬一丹在中学时就是播音员。

于是向领导推荐了她。

经过试播,敬一丹顺利成为工地广播站的播音员,后来因为她表现不错,又被调到林区广播站,最后又进入了局里的广播站。


虽然离梦想更近了,但敬一丹却更累了。

在担任广播员期间,她每天白天还要出去参加劳动。

所以她常常是白天出去植树,晚上回来广播。

但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很辛苦很累,可敬一丹浑身都充满着干劲。

过了一段时间,她听说了省电台招生的消息,跑去报名。

到了现场才知道,这是省电台在替北京广播学院招生的。


可喜的是,敬一丹顺利通过了考试,正式成为北京广播学院的一名学生。

本以为这是梦想的起点,没想到,初到北广,敬一丹却差点被“劝退”。

学院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都是从当地最优秀的那一拨广播员中挑的。

这时候,敬一丹的广播经验就显得平平无奇了。

而且,在林区做广播员时,因为周围都是当地人,没有人觉得她普通话不标准。

可是到了北广,和天南海北的同学一比,敬一丹才知道自己的口音有多重。


为了练好普通话,敬一丹颇费苦心。

每天天不亮就去操场上朗读,再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拿给老师听。

老师一边听一边给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她拿回去再重新录制。

就这样,靠着日复一日的笨功夫和老师的指导,毕业时的敬一丹已经拥有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一毕业,敬一丹就进入黑龙江广播电台,做了一名专业的主持人。


这份工作可以说是完成了敬一丹从小到大的播音梦。

不过,体会过大学自由的敬一丹此时又萌生了新的想法。

她想再做一次学生。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敬一丹决定,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研究生。

那个年代,研究生是非常珍贵的。

更不要说“女研究生”了。

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一个女孩子,已经有了这么好的工作,还折腾啥呀?

但敬一丹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她还遇见了自己的爱人。


3

第一次报考时,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准备时间不充足,敬一丹失败了。

听到结果后,敬一丹有些失落地走出考场。

她不知道的是,在复试现场,有一位男同学,一直注意着她。

这个人就是王梓木。

对于王梓木来说,这次考试过程喜忧参半。

忧的是,他这次考试也失败了。

喜得是,他注意到现场还有一位女生。

那个年代,女生考研究生得很少,所以,王梓木一下子就记住了场上的敬一丹。

那个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未来两人会风雨共担,走过四十余年。


不过,虽然王梓木注意到了敬一丹,但两人并没有任何交集。

真正让他们认识对方的,还是因为朋友介绍。

当时,王梓木是经济学老师,敬一丹也被借调到省电视台工作。

而恰好当时,省里举办了一场运动会。

敬一丹代表电视台参加了团体体操项目。

当他们上台时,坐在台下的王梓木又惊又喜,队伍里的那个,不就是自己在考场上注意到的女生吗?


这一次,王梓木说什么也不能白白浪费机会。

于是他托朋友牵线搭桥,和敬一丹认识了。

自我介绍完之后,王梓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但两人刚刚认识,不说话又不合适,于是他主动提起考研的事情:“听说你上次考研失败了,没关系,我也是。”

敬一丹哭笑不得,知道的他是在安慰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挖苦呢。

不过敬一丹并没有往心里去,听说对方跟自己是同样的境遇。

敬一丹问道:“那你还想不想再考一次?”

王梓木想都没想,直接点头:“当然要考,一直考到考上为止。”


看着对方坚定的眼神,敬一丹对他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同样的境遇,同样的目标,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他们常常相约一起复习,互相给对方加油打气。

第二年的考试很快就来了。

这一次,王梓木被心仪的学校录取了,可敬一丹,却以几分之差,再次与研究生的身份失之交臂。


连续两次失败的经历和男友成功的压力,让敬一丹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究竟还要不要继续。

最终,在男友的鼓励下,她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而且,在这个时候,男友向她求婚了。

当时的婚礼讲究简单,敬一丹和王梓木也不例外。

他们领了结婚证,把双方父母请到一起简单吃了个饭,这婚就算结了。

结婚后,他们常常会相约去松花江畔散步。

但并不是为了浪漫,而是为了讨论问题。

他们常常看着江边的沙子,讨论沙子经过运输之后,就变成了商品这样的经济学问题。


在别人看来,这可能有些奇怪。

情侣在一起散步,不说一些甜蜜的情话,居然讨论专业上的问题,一点都不浪漫。

可对于敬一丹和王梓木来说,这正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浪漫。

第三次考试,敬一丹准备得很充分,再加上有男友鼓励,她心态轻松地走进考场。

这一次,她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学校。

与通知书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小生命,那就是自己和丈夫的女儿。
4

敬一丹的女儿名叫王尔晴。

对于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全家都喜上眉梢。


只是,女儿刚出生时,敬一丹忙于工作和学业,丈夫王梓木也刚刚从老家调入北京,正是夫妻二人最忙的时候。

没办法,他们只好把女儿送到奶奶家,由奶奶带着。

这也导致敬一丹错过了女儿的童年。

有一次,敬一丹回家去看女儿,女儿见了她直接叫:“阿姨。”

那一刻,敬一丹心里有说不出的心酸。

她对女儿说:“我是妈妈。”

可女儿并没有理她,而是进屋玩去了。


后来还是在奶奶的引导下,女儿才开口叫她“妈妈”。

不过,随着女儿的渐渐长大,也明白了父母的迫不得已,尔晴和妈妈的关系又好了起来。

敬一丹研究生生涯结束后,因为表现优异,直接留校任教。

这一次,她又做出了一个众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儿时的播音梦又跑了出来,敬一丹问自己:还想做播音员吗?

答案是肯定的。

播音是她终生追求的事业。

于是,她放弃了众人眼里“香饽饽”式的大学老师工作,转而去应聘央视的主持人。


当时的央视,很多节目正处于雏形状态,正是缺人的时候。

敬一丹既有工作经验,又受过专业训练,通过层层考核,顺利进入央视。

当时,央视已经有了《新闻联播》这样的王牌节目。

但台里还是决定做一个专门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的栏目。

这档节目就是《一丹话题》。


这也是央视第一个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节目。

大家都没搞过这种节目,因此对于能不能成功,心里也没底。

没想到,这档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收视率爆棚。

敬一丹的主持风格又属于沉稳大气,亲切随和的那种,讲起普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来,天然有种信任感。

但这个节目只播出了一年,就没有了。

因为央视看到节目效果这么好,决定趁热打铁,把《一丹话题》做成一个长期的,专业的聚焦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的访谈节目。

这个节目就是《焦点访谈》。


敬一丹成了《焦点访谈》当之无愧的主持人。

节目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之后播出,不久之后,白岩松也加入进来。

他们一个亲切随和,一个一针见血,却又都真切关心百姓生存问题,深得民心。

敬一丹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负责,除了主持节目外,她常常深入一线,亲自去田地,学校,矿井里采访。

正因为她敬业又专业的态度,在她的主持生涯里,她曾经三次获得主持界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除此之外,她还提携后辈,鼓励新人。

央视的另一位主持人张泽群,在大学期间就接受过敬一丹的指导。

后来他工作不顺利,也是敬一丹鼓励他去《东方之子》栏目试试。


2015年,敬一丹60岁了,从工作岗位上退休。

主持完最后一期节目,敬一丹向观众微微鞠了一躬,告别了这个她热爱的舞台。


但是,虽然告别了工作岗位,敬一丹却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重新出发。
5

在敬一丹做主持人期间,丈夫王梓木从体制内辞职,下海经商。

借着时代的东风,他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

但不变的,是对妻子的支持。

退休后的敬一丹想去南极旅游,因为王梓木60岁的时候,就选择了去南极,来纪念这意义非凡的一刻。

听到妻子的愿望,王梓木二话不说,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带着妻子和女儿去了南极。


不知不觉中,敬一丹的女儿也长大了。

她在国外留学,学成归来时,还带回了一个苏格兰小伙。

对着敬一丹说:“妈,这是您女婿。”




Nick和尔晴在外国大学相遇相恋。

如今小两口结婚后定居在北京,从事公益教育事业。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做起了公益教育事业,这对敬一丹来说是巨大的心理安慰。

女儿女婿事业风生水起,根本不用自己操心,看起来。敬一丹终于能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了。

没想到,母亲却生病了。


这些年,敬一丹一直忙于工作,很少陪伴母亲。

退休前她就做出决定,以后要多多陪着母亲。

可母亲的身体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送到医院一检查,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医生说,只能尽力医治,但要完全康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全家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但也知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

只能听从医生的建议,尽力为母亲医治。

可是治疗的过程并不轻松,有些针打起来很疼,老人好几次都要求不要再治了。

每当这时,敬一丹总是哭着劝母亲想想他们这些儿女,再忍忍。

就这样过了几年,老人的病情逐渐稳定。


可人终究是敌不过病魔。

在敬一丹67岁生日的那一天,兄弟姐妹们约好去母亲的病房给她过生日。

母亲当天的精神看起来还不错,甚至还和他们一起吹了蜡烛切了蛋糕。

但几个小时之后,老人安然离世。

母亲的去世给了敬一丹很大的打击,她整日陷入悲痛中不能自拔。

这时,丈夫提示她说:“你不是爱写文章吗?正好,咱妈一辈子攒了几千封信,你可以整理一下她的书信,就当是她以另外一种方式陪在你身边了。”


从那以后,敬一丹整日埋头工作,整理母亲留下来的1700多封信,把他们整理成书出版。

在书中,她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如今,敬一丹虽然已经退休好多年,但她从来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直走在做公益的路上。

堪称人生赢家的敬一丹,并没有将退休视为自己事业的终点,她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