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比王菲红,迷倒无数男神,却终身不嫁:55岁的她,藏着什么秘密?

2022-06-07 17:20:13



原创2022-06-07 09:07·张德芬

你还记得曾经爆红的歌坛天后方季惟吗?

在消失多年后,终于再度出现在大众面前。

她人美歌甜接棒邓丽君,曾是周星驰力捧的女主,在歌坛上与王菲齐名,是无数少年的梦中情人。

在事业巅峰时期选择了淡出娱乐圈,让很多人感到惋惜。

55岁的她,至今没有谈过恋爱,更是令网友们震惊不已。

如今的方季惟仍然是大家印象中的“冻龄女神”,头发乌黑、皮肤白皙、身材窈窕,笑起来温柔恬淡,在她身上仿佛看不到岁月的痕迹。

十分靓丽的方季惟,身边也不缺追求者,但她却透露自己今生对感情不抱任何期待,更直言自己不需要谈恋爱,对别人付出就会让她感到开心,不用结婚也能感受到幸福。

这番言论,引起外界的不少揣测:

身为女人,她为何会放弃“妻子”“妈妈”这些身份?

生命角色缺失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生命角色的平衡,是自己赋予的

1967年,方季惟生于台北万华,家境优渥。

父亲出生名门望族,母亲是当地选美比赛的亚军,一切看似顺遂如意。

但大家族自有它的苛刻传承,对于家中男丁十分看重。

方季惟的出生,让这个小家蒙上了一层压抑的“罪过”。

父亲把来自长辈的压力加倍肆虐到母亲身上,母亲默默承受,从夹壁中护佑着女儿。

父亲的渐行渐远,母亲的忍辱负重,让冷眼中成长的方季惟用懂事乖巧去迎合外界,来换取那点裹心的暖。

祸不单行,父亲为他人作保欠下了巨额债务,从此生活一落千丈。

为了补贴家用,方季惟高中时不停参加各种试音,用稚嫩的声音为家庭出力。

早年的她,在小心翼翼地试探中确认自我。

1988年,方季惟凭借潘美辰写的《悔》一举成名。

在音乐人何厚华的扶持下,一枚青春向阳的新星冉冉升起。

那时,她火遍了整个娱乐圈。

在电影《上海滩赌圣》中,方季惟搭档周星驰,电影获1.7亿票房。

那是属于她的时代,站在舞台中央,活得闪闪发光。

可事业正当红时,命运和方季惟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方季惟被医生误诊为甲状腺滤泡癌。

在她患病期间,公司赚足了噱头,还准许媒体直接进入医院,拍摄手术过程。

术后不久,方季惟康复现身,澄清自己得的是良性肌瘤。

但是歌迷和媒体认为:这是方季惟联合唱片公司,用患病为噱头制造焦点,欺骗大众。

名声一落千丈,方季惟被封杀。

她走投无路,解约后欠下公司七百多万债务,连辛苦打拼的房子也赔给公司。

还好,金点唱片伸出援手,她又一次站上舞台。

唱歌养家、存钱购房,为自己重筑安全堡垒。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她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内心。

不久后,方季惟逐渐退出了歌坛。

但温和谦柔的方季惟一直单身,没谈过恋爱。

年轻时因为家里负债累累,成名后忙于事业起起落落,后来双亲年老生病,她陪父母走完人生……

如今,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的方季惟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制作洋娃娃身上。

她会亲自给洋娃娃上色、化妆、贴假睫毛,还会给每个洋娃娃取名字,为她们定制华丽的服装、包包、鞋子。

这个过程中,既弥补了童年时买不起洋娃娃的遗憾,也让她体验了做妈妈的角色。

她的情感找到了稳稳的寄托,也给自己创造了天长地久的安稳。

对她来说,这就是生命的平衡。

虽然外界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也有人为她感到惋惜:“玉女歌手终身不嫁,终究是可惜了,人生不够完整……”

但,一个人的完整性,从来不是角色赋予的,而是自己赋予的。

人生的角色是否得到平衡,也从来和外界无关。

角色失衡,也是一种人生平衡

“角色齐全,才是生活平衡的标准” 这是我听过的最有欺骗性的谎言,如果盲目背上这个包袱,就很难找到安然的出路。

如果一味地追求这种平衡,注定是一场前途未卜的赌注。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为爱奔赴,义无反顾。

就像前段时间,杨丽萍老师在线挑选接班人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争议。

有人说,杨丽萍这一生,看似传奇却也可悲,甚至被网友嘲讽“无儿无女太失败”。

为了舞蹈放弃爱情,放弃孩子,杨丽萍真的后悔过吗?

她的回答是:

“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我是生命的旁观者。”

她只跳属于自己的舞蹈,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她留给这世界的,不是孩子,而是最纯粹的艺术。

她的美,她的精致,她的自由通透,活出了别人几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在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找到人生的方向,又恰好拥有与梦想相匹配的能力,而杨丽萍恰好两者都有。

一生奔跑在热爱里,活的义无反顾。她从小爱中找到了大爱,在艺术中,找到了最坚实的情感寄托。

于她来说,此心具足,即是平衡。

方季惟也好,杨丽萍也罢,她们演绎的都是一个人在失衡的人生里寻找平衡的故事。

走过半生,终于确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找到内心的情感寄托,在最适合的角色中不遗余力地绽放,一切都是她们最好的当下。

就像阳光的背后是阴影一样,失衡也是平衡的一部分。

平衡,从来不意味着人生角色得到平均分配,更不是面面俱到才是最好。

正如德芬老师所言:外面没有别人,最终的圆满只能指向自己。

圆满最终指向自己,是内在自洽

如今,职场女性越来越多,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成为了困扰大家已久的难题。

现代人生活场景复杂,但每个人精力有限。

“愧疚是职场女性的中间名”,想要触达内心的平衡,首先要放下执念和偏见。

最大的执念,便是当下对自己的苛刻要求。

我有一个朋友,职场女强人,常常加班,觉得要想生活好,就得努力挣钱,起早贪黑。

后来,结婚怀孕了,她问自己:敢不敢换一种生活方式?

自从孩子出生,她就跳槽到全职妈妈这个岗位了,现在是第4个年头。

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做家务、带孩子、陪孩子游戏成长。

她烧得一手好菜,没想到这一点点小的爱好也发挥到了极致,后来,她出版了两本关于美食的书。

于朋友而言,虽然辞掉工作略有遗憾,但退一步说,“用心生活”也是一种职业。

如果无法逃离围城,那就在围城里把日子过得尽兴。

我们追求的平衡好工作和家庭,其实,就是找一种自洽的方式去生活而已。

哈佛心理学者、畅销书作家刘轩曾说过:

“我认为真正的‘平衡’不存在,因为‘平衡’是静态的,而人生是动态的。所谓平衡,更多的是内心选择。”

只要你清醒地知道,在当时情况下,哪一者对你更重要,然后,用全部的力量抓住它!

找到内心的情感寄托,做到心理平衡才是人生最大的欢喜。

当然,这并不容易。

首先,你需要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

自我观,不仅指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评价自己,认为自己身上有哪些潜能和缺点。

实际情况和外界看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看法,对自己诚实,接受真实且不完美的自己。

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可以给生活合理的锚定,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是积极合理的,它会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人经受住生活的考验。

但实际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认识自己是个漫长的过程。

其次,积极的自我察觉。

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关注当下的状态、感悟情绪的变化。

为什么有时候开心?

为什么有时候会倦怠?

为什么对一些人会保持耐心,却对另外一些人不会?

多问一些情绪变化和行为动机的原因,积极的自我察觉,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真正的热爱中。

最后,持续的自我实践。

这一步非常关键,前面的自我评价、自我察觉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帮助我们找到情感和价值归宿。

但是脱离了自我实践,这一切只能成为思想的痕迹。

日本建筑师山本耀司有着哲人的思想,他曾经说过: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总要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这个碰撞的过程实际就是实践,我们要不断尝试,不断行动,不断做任务。

兜兜转转,历经起伏,方可寻得长久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归宿。

如此,不管你生活的角色中心放在哪里,你都能触达内在的自洽,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