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环球网:习近平用600个统战组织“颠覆美国”?

2020-10-29 18:10:24



文章公布了一组数据,似乎想加强自己调查的可信性。这组数据宣称,全美有600个“为中国统战服务”的组织,包括至少83个同乡会、10个“中国援助中心”、32个商会、13个华语媒体品牌、38个宣扬“和平统一台湾”的组织、5个“友好协会”,以及其他129个教育文化团体。

而且,文章还宣称,在美国境内70个中国专业人士协会中,大约一半也跟“统战”有关。此外,美国还有265个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它们经常透过中国领事馆教育事务官员与中共政治挂勾”。

从这个说法就能看出这篇文章有多么离谱。难道这些致力于中美民间交往的组织,都成了“统战组织”?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美国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一些商会组织,以及各州和各大学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友好联系组织等等,也是搞颠覆工作的?



真是脑洞开的太大了。

文章还总结了一些所谓的“规律”和中国在美“进行颠覆的目的”。

比如,推特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一些“网友”批评美国政治和社会。这篇文章声称,乍看之下这些内容与一般推文并无二致,但其实这些“网友”是机器人或水军,背后是与中国有关的团体,因为“大体上与中国诋毁美国声誉的政治目标一致”

哦,买糕的!这想象力真是没谁了!

另外,文章还声称,中国的“颠覆手段”与与俄罗斯2016年干预美国大选很不一样,在社交媒体上的贴文似乎没有明显偏向单一候选人,也没有明确党派倾向,基本都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和“警察的命也是命”活动,强调种族分歧、美国不平等。

文章还援引澳大利亚政治分析人员的观点认为:“中国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不搞猛烈冲击,而是要从内部改变或颠覆美国,培养对中国的正面看法,凸显美国境内的纷乱”。

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的调查看起来更可信,文章搬出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今年夏天在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说的一段话:FBI每10个小时就会启动一项与中国有关的调查,在美国正在进行的近5000起反间谍案件中,有近一半与中国有关。



嗯,其实很多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经历中都有一个非常经验,那些说的耸人听闻、天花乱坠的都是假消息,都是骗人的。

刀哥写到这里,头脑中马上浮现的一个人是他——



那个逃到澳大利亚,自称是“中国间谍”的王立强。他的话破绽百出,最后也被国内的同学和前同事证明,他就是个骗子,说的都是谎言。而且连澳大利亚媒体和匿名的安全人士也都赞同这一点。

02

有专家告诉刀哥,美国《新闻周刊》这篇文章来的并非偶然。

10月23日,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hew Pottinger)用中文发表讲话,向一些西方盟友国家喊话,宣称“中共的统战活动,在全球各地悄悄展开。而且,正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西方人的思想和西方的民主制度”。



仅仅时隔4天,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就推出了上述封面文章,同样将矛头指向“中国的统战”。而且,也是企图提醒西方盟友国家。

如果说博明的演讲与《新闻周刊》这篇文章,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你信吗?

而且,最为“巧合”的是,《新闻周刊》这篇文章的作者,在背景方面与博明也有着很多共通之处。

这位作者名叫Didi Kirsten Tatlow,是德国外交政策协会资深研究员,她还有个中文名字,叫“狄雨霏”。

从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网站上对她的简介中可以看到,这位“狄雨霏”出生于香港,能说英语、德语和汉语。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聚焦于中国,包括中欧关系,以及涉及港台方面的议题。



她曾在亚洲和欧洲做过23年的记者,其中于2010年至2017年在北京担任《纽约时报》的记者和专栏作家。在北京担任过美国媒体驻华记者,会说汉语,起码这两点与博明是相似的。

而美国的《新闻周刊》请一位来自欧洲的作者,撰写一篇旨在提醒“西方要防范中国统战颠覆”的文章,显然是想增加这番操作的“客观性”。但是,真的客观吗?

狄雨霏在离开媒体行业后,向“学者”转型。先是在2017年到2018年在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之后,于2019年来到德国外交政策协会成为了一名“资深研究员”。

虽然她经常在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说,她对中国及华人社群充满敬意与热爱,但她又会强调“正因如此,她认为审视中共对包含海外华人生活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这180度的转弯,也暴露了她在意识形态上的立场。这一点,从她之前所在的研究机构也能反映出来。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于2013年11月成立,号称“欧洲最大的中国问题研究机构”。当初,不少人对其寄予厚望,尤其是饱受德国媒体负面报道伤害的德国华人,希望其能够通过研究客观展现现代的中国。



结果却是这个以“中国问题”为核心研究内容的智库却争议不断。连一些德国学者都说,研究某国的欧美机构通常会努力展示该国的多元面貌,但墨卡托中国研究所例外,它发表的各类中国研究文章8成都是批判性的,且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通过这个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出,它把中国当作了“对立面”。据了解,墨卡托中国研究所有数十名全职和兼职研究人员,除了固定的专家,还有访问学者,他们当中不少具有“美国背景”。

德国一位学者说,“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称不上是一家学术机构,它由欧洲富豪精英组建,试图从他们的视角来影响‘中国研究’。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其实是想‘购买影响力。”?因此,即便很多德国大学和传统研究机构的中国问题专家认为“墨卡托”不专业,但是这家研究所在德国媒体圈却不是一般的“红”。

德国媒体和欧洲媒体一些涉及中国的报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专家们频频成为采访对象。

03

看过《新闻周刊》的这篇文章后,刀哥一个很大的担心是“麦卡锡主义”正在重来吗?

例如,文章中甚至还点名了在前国务卿基辛格协助下、由建筑师贝聿铭创立的华裔精英非盈利组织“百人会”,声称这也是在美国活跃的,服务于“中国统战”的组织。



更离谱的是,像同乡会这种一看就是联谊性质的组织也遭到了恶意解读。

为此,刀哥特地咨询了一位美国问题研究专家。专家认为,不分青红皂白地给600个组织贴“统战”标签,这一方面反映出美国媒体专业精神的堕落,为了炒作已经毫不顾忌基本的新闻伦理了。

他们虽然口口声声提“统战”,说“渗透”,但可能压根不清楚中国的统战部是做什么的,只是先定下了“罪”,再来四处搜集所谓“罪证”。

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反华氛围已经非常浓烈,甚至陷入了歇斯底里。如今不光是“干涉选举”一桩罪名,但凡是有关中国的话题,都要无所不用其极地进行抹黑,可以说已经呈现出一种非理性、不正常的状态了。

专家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特朗普政府内部极端鹰派的炒作脱不了关系。比方说,国务卿蓬佩奥这段时间以来,不停地到世界各地攻击中国、还试图组建各种反华组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麦卡锡主义”的典型代表,堪称冷战的活化石。



麦卡锡主义正在美国重来?

对这个问题,专家认为还不能做出这个判断,只能说是出现了这样的苗头。上世纪50年代,美国是在政府、军队、大学机构到处抓共产党,针对的是各行各业的美国人。现在来看,受影响最大的主要还是在美华人群体,就波及范围来说要比之前小很多。

不过,尽管范围和目标有所不同,但背后的那种非理性、歇斯底里的心态确实一样的。对此,我们还是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