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回顾纳指50年万点征程:大浪淘沙 赢者为王

2020-06-12 03:01:38


自1971年成立以来,纳斯达克指数经过49年的牛熊转换。在科技股的带动下,纳指在疫情冲击的暴跌后实现V型反弹,并一鼓作气于美东时间6月9日首次上破10000点。


作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交易所,纳斯达克五十年来的成功发展,或许可以给国内同类型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带来一些启示。

成立

1971年2月8日,股票交易发生了革命性的创新。一家称之为纳斯达克(Nasdaq全美债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的系统为2,400只优质的场外交易(OTC)股票提供实时的买卖报价。

在以前,这些不在主板上市的股票报价是由主要交易商和持有详细名单的经纪人公司提供的。

当时纳斯达克链接着全国500多家做市商的终端,形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中心,特点是收集和发布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

目前,纳斯达克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上市公司有5000多家。其上市公司涵盖所有新技术行业,包括软件和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因而称为“新经济”和“科技股”的代名词。

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简称纳指)是所有在纳斯达克交易的股票的资产加权指数,因为它具有如此广泛的基础,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证券市场指数之一。

主要里程碑


1971年2月8日:100点。

纳斯达克股市建立,最初的指数设定为100点,十年后(1981年左右)突破200点。

1991年4月12日:500点。


从1971年开始到1991年约20年的时间,纳斯达可指数约在100点至500点之间上下波动,但基本趋势是缓缓向上。


1995年7月17日:1000点。

纳斯达克指数从1991年突破500点后开始攀升;到1994年,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在年股票成交量方面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而成为美国第一;到1995年7月,纳指涨至1000点左右为止。

1998年7月26日:2028点。


随着科技股收益的增长,纳斯达克指数也在上升,仅在3年后,指数翻番到了2028点。直到1998年10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并扩展到美国,才令纳斯达克指数由高位大幅回落到1360点左右。

2000年3月10日(5132.52点)——2002年10月10日(1109点)

亚洲金融危机后,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股泡沫化使纳斯达克指数展开了爆炸性涨升。从1998年10月的低位1360点开始至2000年3月9日突破了5000点大关,3月10日创造了新的历史最高纪录5048.62点。

随后,纳指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于2002年10月10日见底(1109点),被称为“科技泡沫”的破裂,回调幅度相当惨裂。这也给IT公司进行充分的清洗,大量无持续增长潜力的科技公司被淘汰出局。

2007年10月31日(2862点)——2009年3月9日(1266点)

科技泡沫破裂后,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带领下,纳指从2002年10月10日的1109点回升,在2007年10月已经翻了一倍多至2862点。但是好久不长,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纳指再次下跌,于2009年3月9日见底(1255点)。

2009年3月9日(1266点)——2020年6月9日(10003点)

从次贷危机见底后,大约十年时间,纳指翻了近8倍,于2020年2月19日涨至9838点。随后在COVID-19疫情的冲击下,近一个月期间,纳指下跌了33%(2020年3月23日跌至6631点)。但是在大型科技股强劲带动下,纳指展开V型反转,于2020年6月9日突破历史高点,首次问鼎10000点。


这在十一年里,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科技股,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医疗保健股成为大赢家。亚马逊、Facebook、苹果、微软和谷歌成为科技股的代名字,投资界将其简称“FAAMG”,是纳斯达克市场的“五朵金花”。而过去的明星股,例如雅虎,已成为昨日黄花。

纳斯达克对中国的启示

纳斯达克诞生于为早期、小型高科技企业融资服务的初衷,如今却发展成为世界级高科技企业林立,甚至可以挑战纽交所地位的第二大全球股票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纳斯达克本身发展五十余年的成功经验,可以给国内科创板和创业板提供一些借鉴,例如上市门槛相当灵活。

纳斯达克采取多维度标准,如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中,不只有盈利标准,还有市值加现金流,市值加营业收入及资产与权益等其他三项与盈利无关的标准,四项中满足一项即可。

在去年新设立的中国科创板及修订后的创业板上市规则中,都参考了纳斯达克的这一条经验,不再强调盈利要求,那些有一定市值规模的亏损公司也可以在国内上市了。

另外,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得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大量优秀的科技公司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前有微软和苹果,后有Facebook和谷歌,目前都已成长为万亿美元市值级别的大型公司。最近纳指冲击万点,这些大型科技股因为未来业务成长路径相当清晰,成长潜力空间巨大,从而成为引导大盘上涨的中流砥柱。

大量国内未上市的科技型公司实力尚还弱小,但不少在国内上市的IT巨头,发展已相对成熟,增长后劲仍十分强大,未来可以吸引他们回归,在初期阶段撑起科创板或创业板的大梁。

前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戚克栴还表示,好的市场必须有好的中介机构。全世界最知名的投行、证券公司都是纳斯达克的做市商。

戚克栴认为,可以考虑把科创板作为对境外投资银行、经纪商及其他资本市场中介加大开放力度的窗口,欢迎这些机构为科创板提供专业、优质、善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