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外媒:习李斗台面化 李克强地摊经济十天收摊

2020-06-11 03:01:37



  就在中国各地纷纷响应总理李克强推动地摊经济之际,北京官方、中国官媒突然出现不太同调的讯号。是中共高层出现路线分歧之争?还是地摊经济在中国各地开花引起官方紧张?地摊经济的根源又是什么?

  五月底,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上大力提倡“地摊经济”,推出鼓励失业人士做小贩谋生的保民生政策。“地摊经济”在中国大街小巷热议不过一个多礼拜,却接连遭到北京市官方及中央级媒体"打脸"。

  6月6日,《北京日报》先刊出一篇题为《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的文章,引述北京城管执法部门称将"依法严格查处占道摆摊设点违法行为"。7日及8日,央视则连续两天发出热评文章: 《“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起》、《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

  习李之争浮上台面?

  这些批评声音与李克强在6月1日走访山东烟台考察时大赞“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的画面形成强烈对比。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韩连潮向本台分析,习近平与李克强的内部矛盾斗争,已浮上台面。

  韩连潮: "很明显中共内部高层出现分裂,李克强(五月底)讲话同时,也提到中国有六亿人月收入不到一千元,在中等城市要租房都困难。这个话捅破了习近平的中国梦的谎言,习进平肯定不满。北京又是习掌控的地方,所以李克强地摊经济这个事情,由北京与党媒先(发难)。"

  中国经济观察人士秦鹏则认为,政策迅速遇到阻力与中共权力斗争虽有关,但更像是政府在为快速升温的地摊经济"设置边界"。

  秦鹏:“纯粹解读为内斗我不太同意,很大程度上是中共为了解决执政危机,不得不寻找一些出路,在其它方面没办法,就想到最原始的经济生态。”

  秦鹏告诉本台,"地摊经济"有其副作用跟局限性。首先是对房地产、商铺的冲击,中共地方政府财政有许多仰赖卖地赚钱,势必受到影响;另一个问题是对城市街景、形象的管理,但政府也很难出一个详细清单,划分哪些城市、哪些摊贩可以被允许摆摊。

  分析:"地摊经济"是拯救失业的权宜之计

  在中国著名独立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看来,推行地摊经济是中国政府面临经济下滑的权宜之计。2019年,曾是自由派思想堡垒的天则经济研究所遭政府施压关闭。

  盛洪:"中国经济一直在减速。我们估算去年就是零增长,今年也是。没有疫情以前就很糟了。中国每年要新增百万的劳动力,没有创造出就业机会,就是失业。"

  秦鹏则分析,中国经济动力失灵,而国有企业是执政基础、权贵的钱袋,不可能动;在国进民退后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缩小,对中小企业的减税降税政策不明;外贸上,又因为疫情造成影响,且产业外移是趋势。因此中共想到开放地方经济,至少让失业的人们有机会"自求生路"。

秦鹏:“(大规模失业)对中共的统治是一个很大的危机,很多人会造反的。”

  盛洪:百姓的经济自由 为什么要感谢政府?

  社交媒体上,有关"地摊经济"的视频及文章仍在不断出现,各地的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

  盛洪感叹提到,以北京为例,近几年有许多菜市场、小区被政府强迫拆除、征收,或是对"低端人口"进行强制驱逐。而如今,政府突然为了保经济、保就业,以一种"恩赐"的姿态推动"地摊经济",他难以苟同。

  盛洪:“完全以政府的意愿为依据,想开就开、想关就关,这种经济自由是无法得到持久和稳定的保证的。(经济自由)是宪法问题、权力问题。权力不是被‘允许’出来的,权力本来就在那儿。”

  他说,地摊经济的大概念是正确的,但这在几十年前的中国就有了,直到政府逐步剥夺百姓的权力。如今把人民被剥夺的权力还回来,有什么好高兴的呢?

地摊经济或中央争议 成地方政府难题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一时间“地摊、夜市”经济成为民间与媒体热议的话题,大有“全民练摊”之势。只是在热度还没有退潮的时候,包括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明确表态不适合地摊经济,网上流传的两地可以摆摊的地方也都是谣言。路透社今天撰发文章说, 留给中国地方政府的一道考题。

据路透社今天报道称:“地摊经济”鼓励还是严控? 留给中国地方政府的一道考题。北京日报近日刊登评论文章称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地摊经济”近日成为热词,一张所谓的北京“地摊地图”也在网上流传,但经记者向市城管委核实,此为谣言。帖子中的109处摆摊地点,实际上是多年前本市无序设摊较为集中的点位。



据该文章说,”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

而深圳的官网也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忘了“摆地摊”吧!据深圳新闻网报导,城管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实际上一些街道已经根据自身情况,对店外经营采取了宽松、包容的态度。

至于是否会以官方的方式临时放开“地摊经济”,这需要市场监管、城管执法、住建等多部门进行协调评估。目前深圳尚未出台“地摊经济”相关管理办法,暂时不会公布任何临时摆摊点。

据路透社说,对于拥有14亿人口大国的中国而言,虽然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也超过1万美元,但亮丽数据的背后,中国仍有6亿人口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尤其是地区间、中西部城市间的差距相当大。近几年来,中国的基尼指数(衡量贫富差距)波动不大,2018年中国基尼指数大约在0.474,但都超过了警戒线,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较大。

对于步入后疫情时代的中国,面对稳就业压力的剧增,鼓励“地摊夜市”经济或许不失为民众自谋生路的最简捷方式。只是对于定位不同的城市而言,该不该鼓励以及实施后如何管理,决定权显然更应该交给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民意决定,而不应被舆论和权力绑架。而这也是适应百年大变局下,考核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中国政府强调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如何真正体现出来,让民众有真正的获得感,并对地方父母官的考评权交给辖下百姓,才能真正杜绝政府部门不作为的懒政、庸政行为。

相关报道:
BBC:地摊经济:为何中国官媒相继发声降温




中国总理李克强让“地摊经济”一夜之间成了热词,但近日,中国官方媒体连发数篇评论,给总理口中的“中国生机”和“人间烟火”降温。

官方截然不同的论调让外界猜测四起,外界怀疑对地摊经济的不同判断是否暗示了高层的背后政治角力,而地摊经济本身在提振经济方面的成效以及缺点也引起争议。

北京官媒的批评

6月初,中国总理李克强考察山东烟台时,曾高度称赞地摊经济能创造就业岗位,是“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随后成为网络热词,正当各个城市纷纷推出相关政策、网友们热议摆什么摊时,中国官媒的风向似乎悄悄变了。

6月6日,《北京日报》发出的评论措辞坚定:“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以首善标准抓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意味着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评论称。

这篇评论还指出,包含老城区在内的北京中心城区本身环境脆弱、商业集中、人员稠密,治理难度本就很大,游商地摊会给城市管理、环境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带来压力,“街道脏乱、假冒伪劣、噪音扰民、游商满街、堵塞交通、不卫生不文明等曾经的城市顽疾一旦卷土重来,之前的治理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

央视新闻评论则认为,地摊经济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另一篇央视财经评论也认为,在中国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

“片面将地摊经济炒作成灵丹妙药,是捡到一粒芝麻丢掉一车西瓜,也是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治理乏术的表现,”评论称。

领导层分歧?

官媒与李克强截然不同的表态引发外界猜测,一些声音质疑中共中央出现分歧,更有人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李克强之间存在政策之争。

李克强在早前结束的中国两会总理记者会上称,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平均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币左右。这短短一句话传达的讯息在记者会后迅速引爆讨论,而习近平早前才表示,2020年中国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北京政治学者吴强认为,官媒最近给地摊经济降温与习近平和李克强之间的斗争有关系。

吴强接受BBC中文采访时称,李克强在记者会谈到的问题,包括中国经济处于困难境地,面临大规模失业问题,中国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实际是在否定过去几年来习近平主导的扶贫奔小康路线,“实际是在谈扶贫奔小康的破产”。

中国独立政治学者陈道银则表示,从最初的中南海“南院”(中共中央)、“北院”(国务院)之争到此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六亿人收入不足千元”的反差,似乎或隐或现一条“习李之争”的线索。但他认为,外界不要过高估计“习李之争”。

“从当下中国的党政权力结构来看,习既是党的核心又是国家人民领袖,两人的权力结构根本不对称,怎么争得起来?另外,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等政治纪律的约束下,李不可能挑战习的权威。因此,外界看到的习李之争更多是种假象。”他对BBC中文说。

地摊经济功效

新冠疫情造成不少国家和地区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早前结束的中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设定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期目标,凸显了今年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李克强大力提倡地摊经济,究竟多大程度上能解决中国的经济和失业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对BBC中文表示,地摊经济对提升中国总体经济并没有多大帮助,但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吃饭就业问题,让这部分贫困人口有一条出路。

“地摊经济肯定不是经济的动力,在台湾也不可以,中国经济动力就是出口,你要赚外面的钱才可以推动经济,”他说,“(地摊经济)是一个失业的问题,你失业可以找到一顿饭,去靠这个为生,但是一个国家不可能就靠全民摆地摊去发展经济。”


陈道银认为,地摊经济充其量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不是就业的主要渠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投资、 出口、 消费三驾马车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地摊经济“带动不了经济发展”。

但他也表示,正常国家本该既有飞船上天,也有街头地摊,无所谓其利弊。

中国媒体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经有南京、成都、合肥、杭州、长沙等27个中国城市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吴强认为,地摊经济作用有限,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联想起了1980年代安徽小岗村首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很有当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味道,要给城市的平民、失业者一个基本的出路,把街道还给城市的失业者和平民,”吴强说,“这跟40年前改革开放跟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有潜在的解放经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