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媒体:俄军炮弹上有中文,西方又发现“通俄”证据?

2024-03-06 18:10:11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我国的立场一直保持中立,多次以实际行动试图阻止两国的战争进程,也并未向俄乌两国输送任何武器弹药以加剧战争烈度,然而西方却多次抹黑中国,称中国向俄方提供了武器弹药。近日,几张俄军前线拍摄的照片似乎更印证了“实锤”,俄军正在使用的炮弹上印有汉字,而这就成了中国“援俄”的证据。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国产152杀爆弹,图为二简字)
俄乌冲突已经打了2年多,在一些交战比较激烈的期间,俄军每天要消耗5万枚炮弹,而乌军炮弹数量远低于俄军,但每天也要消耗约8000发炮弹,按照这个消耗量级,双方的弹药储量显然都不够用。乌军从西方获得弹药,而俄军则也从多个亲俄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弹药。


(俄乌战场上的炮弹消耗量很高)
由于两国消耗的弹药量过大,仅仅依靠一两个国家是无法满足如此量级的消耗,因此双方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大肆搜刮符合口径和要求的弹药,以至于双方战场上使用的弹药来源可谓五花八门,乌军此前还因为使用了巴基斯坦生产的弹药造成火炮炸膛的问题。


(使用巴基斯坦制造弹药而炸膛的乌军火炮)
一些西方媒体造谣称中国将炮弹上的汉字抹掉,印上俄文字母,以消灭“援俄”证据。但实际上这纯属西方媒体专业水平不足,造出的低水平谣言。早在我国建国初期要实现军工自主化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当时世界主流炮弹弹壳都采用铜制冲压而成,而我国铜矿少,铜产量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军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焊接钢制弹壳,为了解决钢壳塑性难、难以保证气密性等问题,我国研发了覆铜钢壳弹药,在钢壳外层使用少量铜,利用铜的延展性强,解决气密性问题,也解决了钢壳金属润滑性不足的问题。这也让我国的炮弹从外壳就和其他铜制弹壳炮弹有所区别,所谓的“抹掉汉字印上俄文”就能模仿俄制导弹是不可能的。


(目前俄军使用的炮弹来源可谓“五花八门”)
实际上,俄方进口炮弹的最大源头是伊朗,为了应对可能的战争,伊朗的炮弹储量本来就不小,而且俄罗斯和伊朗在战争爆发后,武器方面的合作非常频繁。而伊朗的炮弹除了自己生产的,还有从其他国家如伊拉克、叙利亚甚至非洲国家收集的炮弹。而这些国家早年都曾采购过中国的武器弹药,因此伊朗收集到的炮弹中出现中国制造的炮弹并不奇怪。


(工艺不同,中国制造的弹药的外形特征明显)
伊朗将中国制造的炮弹配合伊朗的底火和外壳,送到俄乌战场上,于是就有了“中国援俄”的戏码。但从中国生产炮弹的旁边摆着明显不是中国制造底火的情况就能看出,这些炮弹并不直接来自中国,而是中间倒过很多次手了,而这倒手的环节不是中国所能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