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石油战打了两个月,沙特俄罗斯为何又联手了

2020-05-21 03:02:16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关不羽

5月13日,油市再度爆出重磅消息:沙特、俄罗斯能源部长发布联合声明,坚定致力于恢复平衡油市。

声明中指出,“相信欧佩克的合作伙伴完全遵守我们的减产目标,并将遵守欧佩克+协议”。3月份以来的石油价格战在形式上告一段落,国际原油市场已经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负油价冲击,一片狼藉。

石油价格战:严重误判的乌龙事件

其实,本轮“石油价格战”的发动本身就有乌龙色彩,而不是什么精心策划的“做局”。

主要产油国无视全球石油消费需求的断崖式下跌,打的都是无把握之战。

今年二、三月间全球疫情开始蔓延时,各国政府普遍对疫情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过于乐观,主要产油国、石油产业更是低估了市场风险。

连美国得州的石油企业也拒绝了联邦政府的减产劝告,高度依赖石油经济的俄罗斯、沙特等国对减产保价的真实兴趣可想而知。

3月6日欧佩克和俄罗斯谈崩后,对需求减少的预测仍不充分,主要产油国都没有积极采取行动。

4月份欧佩克公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同比减少680万桶/日。

5月份时,这一减少幅度达到了907万桶/日。仅仅时隔一个月,原油需求的预测数据就下跌了227万桶/日,足见此前欧佩克“摸石头过河”多么盲目。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原油消费实际需求的降低超出了预期,直接反映在全球石油库存上。3月底 IHS Markit(全球著名金融信息提供商)表示,按照当前的供求速度,2020年上半年原油库存将增加18亿桶。

剩余的存储空间估计仅有16亿桶,届时生产商将被迫减产,因为到6月份,就将没有空间来存放无人需要的石油。史无前例的负油价就这样横空出世,“桶比油贵”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四、五月间,随着各国先后进入复工复产阶段,近期的全球石油库存量有所回落,但是库存高位的大势仍未改变。

加之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复工之路并不顺利,处于二次爆发的阴影之下,主要产油国别无选择,只能协同降产以规避风险。

因此,这场“石油价格战”持续了仅仅两个月就宣布休兵,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所以,沙特和俄罗斯的联合声明发表后,市场反应也很平淡。

石油市场的乱斗没有赢家,所有主要产油国都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损失惨重,无一例外地输给了新冠病毒。只不过各国之间的抗击打能力不同,“伤势”各有不同。

沙特VS俄罗斯:中东土豪虚弱本色


“石油价格战”开始以来,外界普遍认为石油生产平均成本较低的沙特会更“能打”一些。

根据此前沙特阿美在IPO前夕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石油生产成本在2019年约为17美元/桶,是世界范围开采成本最低的。

而俄罗斯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产油区的地质结构差异,开采成本从25美元/桶到北极冻土带的60-70美元/桶,相差甚远。

整体比较,沙特的开采成本优势毫无悬念——作为老牌的“带国徽的加油站”,成本低到发指不是秘密。

但是,作为高度依赖国有石油工业的经济体,石油开采成本并非在价格战耐受力的主要指标,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油价水平比开采成本更为重要。

沙特的经济结构和加油站一样简单,所有吃喝拉撒都得指望卖油,经济对石油工业的依赖程度达到了60%以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沙特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油价维持在每桶70美元以上。而俄罗斯的情况比沙特要有利。

一方面,俄罗斯的工业体量和水平远比沙特优越,内部封闭的溢价可以缓冲国际油价下跌的冲击,且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经济依赖度为40%,明显低于沙特及其他欧佩克国家。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旺盛,握有大量价格稳定的合约,可以对油价损失有一定的补偿。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因此,俄罗斯石油出口的盈亏平衡价格维持在50美元上下即可——2019年俄罗斯官方公布的盈亏平衡价目标是49.2美元/桶,60美元/桶以上就可以实现国际收支盈余,肯定比沙特“耐打”。

因此,这次石油价格战休兵,“不抗打”的沙特及中东产油国主动做出了让步——大幅出让了亚洲市场,以换取俄罗斯的支持。

沙特阿美对亚洲部分炼厂已下达六月将大幅消减原油数量的通知。

有12家炼厂接到减少交付的通知,其中有8家炼厂的消减幅度达到了20%-30%,这些炼厂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

其中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尤为令人瞩目,3月份中国石油的进口量超过了4110万吨,同比增长4.5%,是疫情中的少数“逆行者”。

沙特让出这一重要市场,可以视为对俄罗斯的实质让步。俄罗斯接过沙特递来的橄榄枝也在情理之中,虽然俄罗斯在抗打击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石油出口对国家经济的支柱性地位还是要优先考虑的,“玩命到底”肯定是不行的。再加上五月份俄罗斯国内疫情形势堪忧,与沙特休兵、联手减产保价是正常的选择。

伊朗VS美国:前者是价格战最大受害者

因美国的制裁和封锁,伊朗石油出口渠道不畅。加之自身经济脆弱,该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油价须维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

在高油价时期,伊朗还能以低价“走私”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到了严重供大于求的“地板价”时代,已经是绝地求生的境地。

低油价冲击下,伊朗的国内通胀水平早已超出了正常水平,最近的货币改革就是伊朗政府的应对之策。

至于美国,这轮“价格战”对其石油产业也形成了直接冲击。但是,影响相对有限。

美国石油工业占GDP比重不到10%,甚至低于中国。而且,美国仍是石油进口国,并不依赖石油出口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油价暴跌的经济影响是局部性的。沙特、俄罗斯等石油依赖经济体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而且,美国原油的开采成本、盈亏平衡价并不高,原油WTI价格保持在50美元/桶,石油生产企业就有利可图,基本上和俄罗斯石油出口的盈亏平衡价持平。

所谓“沙特联手俄罗斯打击美国页岩油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美国页岩油的盈亏平衡价格在2016年已经降低到50美元至55美元,近年来趋近45美元,比俄罗斯的北极石油低了很多。

如果石油价格战可以冲垮美国页岩油,那么俄罗斯的北极石油又该如何是好?

页岩油产业的未来前景是技术提升降低成本,暂时的价格打击不会造成根本性的影响。美国石油企业资本雄厚,以市场化的方式吸收和消化页岩油产业并无难度。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对美国而言,长期低油价可能造成的问题是对“石油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影响,这比石油经济要复杂深厚得多。迄今为止的低油价还不会触及其根本,今后的长期影响有待观察。

美国当然也乐见这轮石油价格战早早结束,尤其是依赖石油工业利益集团支持的特朗普政府,并不希望看到价格战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

因此,也不存在和沙特联合推动“石油价格战”的动力。但是从沙特撤出军力和武器部署也不是“逼迫沙特减产”,而是其中东战略收缩的正常举措,是伊朗威胁削弱以后的调整部署。

况且沙特不需要逼迫,减产保价以维护石油依赖的经济命脉是其主动积极的选择。

石油价格战结束,只是国际原油市场复苏的条件之一。

需求减少、库存高位的时期,石油主要生产国失去了定价权。真正决定年内石油价格的将是全球复工的进程。中国作为世界主要原油消费国,又是率先复工的主要经济体,会对国际原油市场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