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美军B-1B万里奔袭南海 威胁远超“航行自由”

2020-05-05 03:01:25



巴里号驱逐舰和邦克山号巡洋舰本周内分别在西沙和南海进行挑衅
本周内,美国海军继续在南海挑衅生事执行所谓“航行自由”行动,此外,美国空军两架B-1B战略轰炸机从本土起飞接受空中加油后连续飞行32小时闯入南海空域执行模拟作战任务。与这些高调威慑行动不同的是,美国海军多艘侦察船持续不断在中沙群岛附近海域低调进行海洋探测活动。

美军上述行动令人眼花缭乱,哪些是表面功夫哪些蕴藏真正杀机?易评君抽丝剥茧逐一解析。

4月28日,美国海军巴里号驱逐舰(USS Barry)闯入西沙领海执行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被解放军海空兵力警告驱离。同一天,邦克山号巡洋舰抵近南沙群岛南薰礁。这两艘舰近期持续活跃在南海及周边海域,先后参加了美澳联合军演,且接近过南沙群岛。与水面舰艇“宣示性”行动同时上演的还有美国海军EP-3E三天之内两次穿越巴士海峡,抵近高雄市与汕头市之间空域进行持续侦察活动。

从4月29日到5月1日,美国空军先后派出三批六架B-1B轰炸机在东海、南海执行模拟作战任务,与过去15年来美军在亚太例行“轰炸机持续存在”(Continuous Bomber Presence)任务不同,此次美军飞机皆是从本土起飞直接抵达任务区域。长期跟踪美军机飞行活动的“航空瞭望”(Aircraft Spots)发布了6架轰炸机的航迹图。

4月29日,呼号为HYPER31&32的两架B-1B从南达科他州的埃尔斯沃思空军基地起飞,不远万里闯入南海执行“作战任务”,随后返回美国本土。此次往返飞行共耗时32小时,期间进行过一次空中加油补给。在国际劳动节当天,美军四架B-1B轰炸机分成两个编组,呼号分别为SNARK11&12和SNARK13&14,从德克萨斯州戴斯空军基地起飞,飞赴亚太地区执行任务。其中第一编组沿日本列岛东侧南下,在冲绳上空进入东海而后抵达关岛,第二编组则从西太平洋上空从北向南降落关岛安德森基地。

这六架B-1B分属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第八航空队下辖的第7轰炸机中队和第28轰炸机中队,主要担负核威慑和全球打击任务。其共同点是三个编组直接从美国本土起飞,连续飞行上万公里抵达中国周边空域执行所谓前沿威慑任务,不再经由关岛起飞。这意味着美国空军B-52在四月中旬撤离关岛后,其在亚太地区行动策略的彻底转变。

从2004年起,美国空军开始执行“轰炸机持续存在”任务,向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派出B-52、B-1B和B-2A轰炸机,每6个月一次轮流部署。CBP任务旨在确保美军至少有一支远程重型轰炸机特遣部队随时能够应对太平洋地区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因为这些这些轰炸机从关岛起飞,只需短短几小时就能飞抵朝鲜、南海等热点地区。不过,固定周期轮换和几条基本不变的飞行轨迹比较容易被地区大国摸清套路,随着中国中程导弹打击精度的快速提升,关岛本身成为是非之地,因此美国空军从2018年起就着手转变作战思路。





美国空军第28轰炸机中队两架B-1B连续飞行32小时,远程奔袭南海
为落实马蒂斯时期提出的“不可预测作战”(operationally unpredictable)的国防战略目标,美国空军将作战思路从“轰炸机持续存在”转变为“动态武力运用”(Dynamic Force Employment)。用美国防部的话说,“动态武力运用”主要着眼大国战争,意在增强战略灵活性和行动自由,通过更加灵活地调配现有资源塑造更为主动的战略环境,做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和大国之间长期战略竞争的两手准备。在行动层面,用机动部署取代海外基地固定部署,增加美军行动的不可预测性进而起到威慑作用。概括起来就是,战略上可感知,战术上难以预测,即向盟友传递美军必定会来的决心,同时增加潜在对手的应对难度。

具体到南海,美军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官网上对B-1B飞赴南海的解释是,“熟悉南海战场环境,展示美国空军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飞行,航行和行动的承诺”。第7轰炸机中队指挥官弗兰克中校(Lt. Col. Frank, Welton)不无得意地宣称,B-1B能够携带美国空军最大的常规武器,包括防区外空对地导弹,2000磅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以及LRASM远程反舰导弹,它不仅具备强大的对地对海远程打击能力,也拥有先进的自我保护套件能够以超音速飞行,具备不俗的防御能力。




美国空军第7轰炸机中队两批四架B-1B于劳动节当天从本土飞抵西太平洋
除了作战舰艇,轰炸机在南海高调挑衅外,美国海军多艘“胜利”级侦察船本周继续在南海活动。据国内智库“南海战略态势评估”公布的航迹显示,“胜利”号(USNS Victorious)从4月13日起始终在南海活动,到了4月30日,“能力”号(USNS Able)进入中沙群岛海域活动,而“忠诚”号(USNS Loyal)始终徘徊在巴士海峡以东海域活动。这三条舰同属美军海上运输司令部的“胜利”级海洋侦察船,满载排水量3300余吨,每条舰配备19名船员和5名军官,具有先进的海洋探测和情报搜集能力。2009年3月,胜利号侦察船在黄海与中国渔政船发生对峙,同年5月该舰在黄岩岛遭遇中国渔船“围观”。

航迹图明确显示美军保持在南海至少一艘侦察船的活动频次,美军长时间高密度对中国周边进行抵近侦察活动相比于“航行自由”,前者受到的关注度较低但危害性更大。除了可见威胁,美军攻击核潜艇乃至战略核潜艇也长期活跃于南海,对此美国媒体极少披露。

国内学者将美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总结为六大类,分别为:

宣示行动:通过军事行动彰显自己有权制定规则或对其认为不合理的海上主张提出质疑,航行自由行动是典型代表。

力量存在:南海是美军维系海洋霸权的重要海域,美军通过例行巡逻,舰机航行,港口访问保持其在南海的力量存在。目前美国海军在南海保持平均每天3艘次,全年约900艘次的活动频率,2018年美国空军B-52在南海飞行超过30架次。

军事侦察和情报收集:南海是美军空中侦察和情报收集的重点地区,平均每天有2-4架各种侦察机活动,全年超过1000架次。EP-3对华抵近侦察是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的罪魁祸首,此外美国海军P-8A和P-3C,空军的RC-135和全球鹰无人机,以及E-2D和SH-60等舰载机也活跃于南海。除了各类型飞机之外,美国海上运输司令部下辖的导弹测距船,海洋测量船和海洋监视船也长期在南海收集中国导弹发射数据,获取海底地形,浅海底剖面、海床表面地质以及海水温度、密度、盐度等战场环境信息。近年来,美军探测船被中国渔船围观甚至投放的无人潜航器被捕捞,均反映了美国在南海高密度的侦察行动。





美军3艘“胜利”级侦察船在南海台海活动,中国渔船多次与其交手。
军事演习和训练:美军第七舰队每年在南海及周边海域进行数百次的单边、双边以及多边演习,第三舰队,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也扎堆在南海演习,过去两年来,这些演习的数量和针对性有了显着提高。

战场建设和作战概念验证:2015年后,美军提出了一系列在南海针对中国的作战概念,例如美国海军的“分布式杀伤力”,海军陆战队的“先进远征基地”(EABO)概念,这些概念大多以南海为战场进行战争模拟。这些概念需要美军在南海进行实地验证。

威慑行动:威慑行动是指在敏感时期或定期向南海派遣战略平台以阻止其他国家可能发动军事行动,航母打击群(CSG),两栖戒备大队(ARG)都是其中组成部分。除了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美军还派出攻击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执行威慑任务,公开AIS数据显示,美军攻击核潜艇在南海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战略核潜艇部署属于美国“最高机密”,外界暂时无从得知,但毫无疑问,南海是其重要部署地区。第四类是战略轰炸机执行“轰炸机持续存在”和“动态武力运用”,B-1B奔袭南海就是此类代表。


通过对美军在南海行动的分类,我们能够全面深入理解为什么“美国才是推动南海军事化的主要祸首”。遗憾的是,由于中美在国际话语权上的差异,美军行为甚少被国际社会广泛知晓,而美国有意通过误导和抹黑,攻击中国在南海合理合法的维权维稳行动。从军事角度来看,美军舰船闯西沙等“航行自由”行动虽然舆论效果显著,但对我威胁远不及其他几类行动。正所谓看得见的威胁不可怕,看不见的隐患才可怕,比起“航行自由”,美国空军轰炸机从本土起飞奔袭南海,攻击核潜艇以及战略核潜艇“潜伏”南海这些才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杀招。

参考文献:

Hu Bo,"Six Categories of US Military Oper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ir Tendencies", www.scspi.org,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