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穿衣戴帽可能犯罪?专家质疑“伤害民族感情”新罪

2023-09-08 18:10:12




法律专家指,对“伤害民族感情”的模糊定义将导致执行上的问题

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劳东燕认为,由于该法律处罚标准模糊,“势必导致行政权力的选择性执法”,而国家权力直接干预公民个人的日常穿着领域,“明显有过度干预之嫌”。

“这样的立法规定可能会刺激民粹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肆意蔓延,进一步恶化公共领域的舆论环境,不当压制个人在日常穿衣与言论的自由空间,”她在微博上写道。

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童之伟也对该法律持批评态度,他表示“中华民族精神”由谁和按什么程序确认,是“几乎无法循法治原则操作”的问题。

“若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现在的草案通过该条,执法司法上必造成循长官意志抓人、定罪的实际后果,会贻害无穷。”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刘思达在微博上写道:“这种模糊性极大、容易被滥用的词语,我建议还是不要出现在法律条文里比较好,尤其是涉及限制人身自由的条文。”

不过,也有一些人对该修订表示支持,认为这些条文有助于打击“为军国主义罪行洗地”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爱国情感。

中国互联网上近年不乏通过对“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进行民粹式的攻击引发热议甚至打击的行为。

今年三月,中国警方在海口拘留了一名在夜市穿着日本军服复制品的女子。

上月初在台湾歌手张惠妹的北京演唱会上,身上穿戴有任何彩虹元素服饰的观众被禁止进入场。

有网民对于“一件衣服没穿好,一句话没说对,就可以被拘留或者罚款”表示担心。但也有网民表示,相信如果草案最终成为法律,将会有相关的明确解释。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的前总编胡锡进表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感情“需要维护,不容伤害”,但是表示有必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化。

最早于2005年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 规定如何处罚不构成犯罪的轻微违法行为,前身是1987年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国媒体报道称,此次修订是该法实施17年来的一次大修。

除了上述引发争议的条款,修订草案还新增了数种可以处罚的行为,包括考试作弊、组织领导传销、以抢夺方向盘等方式妨碍公共交通工具驾驶、升放携带明火的孔明灯、无人机在未获许可情况下飞行等。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以来试图对模范中国公民进行重新定义的又一例子。

2019年,中共中央发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当中包括网络自律、低碳出行以及对共产党抱有理想信念等要求。

相关报道:穿衣戴帽可能犯罪?专家质疑新法修订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