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英国内阁高官接连访华 分析:英中破冰后挑战仍多

2023-09-05 18:03:12



中英国旗

台北 —?

英国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才刚结束访中行程,英国商业及贸易大臣庄敦文(Dominic Johnson)接著到访上海和北京,显示两国努力“重启接触”。但分析人士认为,英国虽逐步与北京恢复经贸往来,但基于中国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仍紧绷,英中关系短期内也恐难大幅改善。

英国商业及贸易部国务大臣庄敦文9月3日于北京出席“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并发表演讲,这是一场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跟英方合办的论坛。

北京演说 庄敦文:欢迎中商投资

据《新浪财经》报道,庄敦文于演说中表示,除中企投资英国外,40多家中国金融机构也于伦敦开展业务,显示两国强劲的商业或人文关系,他重申英国对中国投资者的欢迎。

庄敦文于9月1日飞抵上海,会见当地英商并展开访中行程。早在他之前,英国外相祁湛明才刚于8月31日结束仅一天的“闪电式”访华行程,先后会见了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以及外长王毅。

祁湛明是5年来受首位访华的英国外相,他在接受英媒《BBC》采访时表示,英国“与中国断绝来往并不是可信的选择”。他说,此行“可在有分歧的领域直接而不含糊地表述立场,并在符合我们共同利益的方面进行合作”,两国也可望重建沟通管道,以避免“因缺乏面对面接触而导致更多的误判、互不信任和错误。”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主任曾锐生(照片提供:曾锐生)

针对英中关系“破冰”,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国研究院主任曾锐生在回复美国之音的电邮中表示: “两国对谈,而非互相叫阵。所以,祁湛明达到了重启部长级官员直接接触的目标。祁湛明未背离民主价值,虽然也未积极捍卫。双方是通过回避棘手的难题来避免对立。”

外相访华惹议 中英进入“后黄金时代”?

英中关系一度处于“黄金时代”,但因中国2018年暴力镇压香港反送中运动,又于2020年7月颁布《港版国安法》,且于俄乌战争期间站队俄罗斯而重创两国关系,让英国政府陷于两难处境:虽然两国出现严重的政治分歧,但中国至今仍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两相权衡下,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魏玫娟认为,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盼修复受损的双边关系,以争取中国的经贸或投资机会来改善英国经济,但这样的立场在英国保守党人士眼中,就是向中国示弱。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魏玫娟(照片提供:魏玫娟)

魏玫娟告诉美国之音:“就谁采取第一个动作来看,英国对于中国的需求比中国对英国的需求还强,所以,习近平当然有他的底气,非常有耐心的去等待西方国家,来跟他讲说,我们就共同合作吧!为了共同的利益。”

英国对华立场出现松动在境内政坛引发争议,祁湛明访华期间,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House of Commons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似乎刻意发布“倾斜的地平线:综合审查与印太”报告,敦促英国透过强化吓阻外交(Deterrence diplomacy)策略并整合资源,来防止北京对英国主权及利益的威胁。

魏玫娟说,该报告多次表态称:“台湾已是实质独立国家”,就是为了平衡英国政府对华过于软弱的形象。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英国保守党前党魁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更痛斥祁湛明,说他的访华行程是英国向中国“磕头的最新阶段。”他说,祁湛明拜会中国官员带有“绥靖政策”的意涵,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意,不敢让中国人不高兴。

对此,中国官媒《澎湃》8月30日解读,这是苏纳克政府采取比前两任首相更微妙的对华策略,除了主张改善英中关系,还将英国的对华表述由“威胁”改为“划时代挑战”, 祁湛明访华意在重启“接触”。

人权和经贸议题软硬兼施 中英互动难度高

或许为了向英国国内交代,祁湛明登机离开北京前,特别自拍视频发表于前身是推特的X社媒平台。他强调,此行已就新疆、香港及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案等问题,向中方提出挑战并呼吁中国取消对英国议员的制裁。但祁湛明同时也表态称:“不能在其他方面忽视中国,我们必须与中国合作,解决影响所有人的问题。”



前香港浸会大学新闻学系助理教授杜耀明(照片提供:杜耀明)

对于祁湛明的表态,位于香港的前浸会大学新闻学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英国政府既想跟中国维持经贸关系,又想继续和美国结盟,这样的双重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杜耀明分析,中国现在挑战的是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基于美国等盟友的共识,英国只能在有限空间里去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位于台北的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也同意,英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已经和美国同步,例如英国下议院的报告中,涉及台湾的部分就是源自美国众议院7月25日无异议通过的“台湾国际团结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该法案主张联合国大会的第2758号决议仅处理中国的代表权问题,不涉及台湾。他说,在此国际现实下,北京恐不会为英国想争取的经贸红利轻易买单。

林子立告诉美国之音:“他们(西方)希望,能够把国安议题界定为国家安全议题,可是经贸层面还是可以恢复正常往来,这个时候的球就在北京的手里了,(英国)对于北京的这个期待,我觉得恐怕会落空,因为它(中国)一向把贸易作为谈判的工具。”



位于台北的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照片提供:林子立)

尽管两国短期内难有具体的经贸成果,但林子立分析,中国对西方国家也并非无所求,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疲软、“疫后复苏”力道不如预期、地方债台高筑且房企财务接连暴雷等风险,中国政府也需取得外交成绩单。

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意大利等各国高官今年先后访华,正好让北京政府可以形塑“中国前景看好、国际社会需要中国”的大内宣,因此,林子立说,各国官员近期的高调会见,中西方不过各取所需。

战狼外交止息 中国展现战略耐性?

位于台北的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曾伟峯也认为,英中关系受美中关系和美英同盟所牵制,所以,英国无法单方面软化北京在香港或台湾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因此这些访华行程仅带有试探性价值,难有实质成果。

曾伟峯分析,今年以来,中国逐渐扬弃张牙舞爪的“战狼外交”,也意在化解国际社会对华脱钩、围堵等风险,试图重回国际关系的常态,以争取更多喘息时间发展国内经济。他说,中国仍希望利用自身的经济规模,来吸引并分化美国与其欧洲、英国等盟友,以达到各个击破的长期目标,因此眼前必须保持战略耐心。



位于台北的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曾伟峯(照片提供: 曾伟峯)

曾伟峯告诉美国之音: “英国下议院发布这个报告,如果在战狼外交前提(下),可能很多(中国)外交官就会在推特上面把英国官员骂到臭头,现在看起来好像相对比较少,所以它(中共)是要跟这些国家持续维持正常的交往。”

英国学者曾锐生表示,尽管中国面临各类经济及地缘政治难题,但其“外交政策仍以‘习近平思想’为中心,不会受外界认知变化的影响。习近平仍相信‘东升西降’,亦即东方或中国在崛起,西方在没落,因此仍坚守其的外交走向。政策虽可能略作调整,但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林子立则分析,由于美国、英国跟台湾2024年都将举行大选,届时各组候选人恐对华展现强硬立场,以换取选民支持,这将为各国缓解对华紧张关系的努力带来负面影响。在此前提下,未来不管是英中关系,还是中国的对外关系,主流走势将不再是壁垒分明的对峙,而是“既要去风险,又得保持往来”的复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