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俄国特工要毒杀死硬反华的布拉格市长?咋回事

2020-04-30 03:01:45

执笔/刀贱笑还记得捷克首都布拉格的那个“死硬反华”市长吗?

对,就是贺瑞普,那个顽固支持“台独”“Z毒”的年轻政客,去年底宣布断绝布拉格与北京市友城关系,转头跟台北缔结姊妹城市:“宁要台湾穿山甲,不要北京大熊猫。”

鼓噪反华余音未了,他又在借反俄赚眼球了。

就在昨天,贺瑞普声称自己正因遭到生命威胁而接受警方保护。他没明说威胁来自哪里,但媒体普遍认为,是在应和捷克媒体先前报道,即俄罗斯已将他列入暗杀名单。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连克里姆林宫昨晚都出来回应,斥责这是针对莫斯科的“谣言”。

1

事件起因,是捷克一家名叫“观点”(Respekt)的新闻周刊26日刊发报道,描绘了一桩俄特工密谋的暗杀计划,很有情节性:

三周前,一名持外交护照的俄罗斯男子,从莫斯科飞抵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哈维尔机场。报道援引捷克情报部门人员的消息说,这个俄罗斯人随身携带的行李箱中装有蓖麻毒素,一种致命毒剂:

而该男子潜入布拉格的目的,是为暗杀布拉格市长贺瑞普和该市第六区区长科拉尔。

据说,这么男子落地后直接被俄罗斯驻捷克大使馆的车接走了。因此这家捷克媒体怀疑,“俄大使馆正执行掩护特工的任务”。

捷克媒体说得惟妙惟肖,但迄今为止,捷克执法部门和政府人士都没证实报道的真实性。

不过,故事主角之一、“被暗杀对象”贺瑞普却不失时机地发声了。

27日,即“观点”周刊报道次日,他就接受俄罗斯自由派电台“莫斯科回声”采访,称自己两周多前便已开始接受警方保护,因为警方当时确认他正面临“生命威胁”。



但贺瑞普拒绝确认他是否成了俄罗斯特工的目标,也拒绝透露所谓的威胁到底是啥:

“警察保护是捷克警方的决定......我不能对其原因作出评论。”

贺瑞普不置可否,但捷克国内以及英国卫报等国外媒体,都“自然的”跟“俄暗杀行动”联系到了一起。

克里姆林宫、俄外交部和俄罗斯驻捷克大使馆,随即都对这种“联想”予以抗议,驳斥说那是毫无证据的“假消息”。

俄大使馆的声明难掩怒气:

“很明显,很明显,这篇文章是捷克共和国发起的旨在诋毁俄罗斯,并把塑造的俄罗斯敌对形象强加给捷克人民的宣传活动的一部分。”

2

贺瑞普暗示遭俄暗杀这个桥段的背景,是他上任两年来,带着布拉格市政当局屡屡操弄反俄议题。

怎么操弄?从今年的两件事中可见一斑。

第一件事,是布拉克第六区政府4月3日拆除苏联元帅科涅夫的铜像。第六区区长科拉尔是主要推手,因此也跟最初倡议这样做的贺瑞普一起,进了捷克媒体所说的被暗杀名单。



布拉格市拆科涅夫雕像,引起莫斯科方面极大愤怒。

一是因为科涅夫元帅其人,在俄罗斯被认为是不容玷污的英雄。

他是当年苏联红军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与朱可夫齐名。而且用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的话说,“捷克人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正是科涅夫元帅1945年5月率军解放了布拉格。

二是拆雕像这个行为本身,被俄斥为“亵渎俄罗斯军事荣耀的象征”。

最近几年,一些东欧国家不时通过拆除或毁坏纪念碑、建筑物等苏联时期象征符号,表达反俄情绪。而二战时期苏联红军为反法西斯所做的巨大贡献,又一直是俄罗斯引以为豪的历史遗产。

总统普京不久前甚至签署法令,要求对破坏卫国战争牺牲军人墓地和纪念碑等行为追究刑责,不论在俄罗斯国内还是国外。

但贺瑞普和科拉尔不仅放大有关科涅夫元帅的争议,指责他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还似乎是故意选在5月9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推倒了科涅夫的铜像:

一些媒体说这更加重了挑衅意味,使事件性质升级,甚至成为俄捷两国层面的外交争端。

第二件事,是两个月前,2月27日,布拉格市将俄罗斯驻捷克大使馆门前的广场,改名为“鲍里斯·涅姆佐夫”广场。



涅姆佐夫曾是俄罗斯反对派领袖,2015年2月遇刺身亡。事发后,俄政府强烈谴责那起谋杀“纯粹是挑拨离间”。

贺瑞普和布拉格市专门挑了涅姆佐夫遇害5周年的日子,更改俄大使馆门前广场的名字“以示纪念”,矛头所向也再明显不过了。

3

贺瑞普反俄,跟他的反华原因不尽相同。但在他上任两年来的一系列政治操作中,反华、反俄和反共也有一些共性。

媒体在介绍贺瑞普时,大都突出他的“民粹”和“人权”背景。

贺瑞普出身捷克海盗党,这是近年来在欧洲兴起的右翼民粹政党。用海盗党一位成员的话概括,这个政党的政治立场就是:

不会对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权问题袖手旁观;支持任何人权活动人士以及那些维护自身权利的反抗者们。

贺瑞普自己也把“人权第一重要”挂在嘴边。英国卫报说,他甚至把“重塑捷克人权卫士形象”视为己任。



这两个背景导致贺瑞普反华,同样也把他这样的政客引向反俄。

一来,民粹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排外。在捷克,排谁呢?针对有“历史纠葛”的俄罗斯是最安全的。

东欧国家中,捷克在反俄问题上一直比较激进,虽然程度不如波兰,但它在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跟美国和西欧国家都靠得很近。

二来,反俄和反共很容易联系到一起,因为俄罗斯前身是苏联,东欧国家大都认为自己是从“苏共”摆脱出来才有了现在。这种联系,使反俄在东欧国家有着“政治正确”味道。

民粹和意识形态因素之外,贺瑞普在反俄问题上大做文章,还有政治上更精细的算计。

贺瑞普现年39岁,作为“新生代”政客,他要在捷克政坛崭露头角,就得想方设法争取多数选民。

一位欧洲问题学者分析说,现在捷克等东欧国家的选民群体有相似性,大致可分为三拨:

一拨是经历了30年前苏东剧变的那部分人,有过亲身“反共”经历;

一拨是对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缓和时期有着深刻记忆的人,尤其是叶利钦时期,这部分人对俄态度相对缓和;

第三拨在“新生代”政客们看来最重要,就是苏东剧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明显的反共或“友俄”记忆,政治立场还在被塑造中。

三拨选民中,已有反俄、反共经历的和可被塑造的那两拨人,显然将占据国内选民多数。

贺瑞普,包括这次“暗杀风波”中的另一主角,布拉格第六区区长科拉尔,都是30多岁。

为了政治前途,他们都瞄准了这部分人,认为借助反俄、反共等可以把他们吸纳或塑造成自己未来政治生涯的票仓和基本盘,因此才会在相关议题上如此极端。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