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外媒:美台联合制武引战?未解的四大争议

2023-05-05 18:08:57

美国国防产业代表团近日访台,会晤台湾国防研发单位、军火商,以寻求联合生产武器。有专家看好进度、估计2025年即有具体成果;另有分析认为其“象征性意义较大”。这项合作面臨哪些关卡?能否有效吓阻北京、提升台湾防卫能力?



图为今年4月,台湾陆军炮兵司令部的士兵在台湾一个未公开地点进行军事演习。

(德国之声中文网)5月3日上午,台湾新党舆情中心主任季节站在美台商会举办的“台美国防产业论坛”场外抗议。他告诉DW:“今天这些军火商来台湾、谈这些合作,似乎就是要让台湾跟中国的对立加剧,好像巴不得我们打起来一样。”

论坛的与会者包含访台的美国25家军火商,美台商会会长韩儒伯(Rupert Hammond)也在现场发言表示,在不违反“一个中国”政策的基础下,美国要协助台湾提升自我防卫能力、扩大双方合作。

代表团访台前夕,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曾于4月27日发言指,美方的这些“军工复合体”历来热衷于在世界各地“兜售军火、输出战乱”,台湾执政党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令人不齿,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灾难。

美国军火商在台期间,也有台湾统派团体抗议,手持写有“美国军火商踩著鲜血数钱”的立牌。一辆贴有“打倒美国战争贩子”标语的箱型车从旁边驶过。



5月3日,台湾统派团体在“台美国防产业论坛”场外示威抗议。

“共同合作生产(军武)??这个敏感性是满高的,”台湾国防院(INDSR)副研究员陈亮智对DW表示,此举“反映出美国除了透过军售之外,将怎么样武装台湾??对协助台湾防卫具有一定意义”。

陈亮智说,台美若共同生产武器合作,确实会加剧台海紧张局势,但他认为两岸局势升级的起因,在于中国先“不断加强对台湾的军事压力”,进而导致“台湾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来武装自己”。他补充:“北京对台施压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美国造成了军事压力,因此台美在这方面其实是共同承担。”

近年来,台海周边不断侦测到中国军机和军舰。台湾总统蔡英文4月过境美国、会见美国众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后返台,次日中国即宣布对台实施3天军演,出动91架次战机,同时派出12艘次舰艇,包括首度投入操演的航母山东号。

面对两岸的紧张局势,陈亮智告诉DW,他不否认美台联合生产军武是“往准备战争这个方向前进”,但“离战争更近一点,并不代表战争真的会发生”。他说,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吓阻到对方(北京),拉高对方发动战争的成本,最终化解冲突”。

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学及国际研究副教授埃里克森(Jennifer L. Erickson)也呼应此说法,认为一般来说美国的武器出口是为冲突做准备,以阻止冲突发生。“这些(武器)生产线将有一种威慑作用。”

然而,这些军事合作也是在为“最坏的打算”做准备。陈亮智话锋一转提醒道:“如果北京就是豁出去了、吓阻最终失败,那就是必须应战。”

“当然,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时刻来到,”他说。



美国去年9月宣布向台湾提供11亿美元的新军售案,强调要在与北京的紧张关系飙升的情况下,强化台湾的防御能力。

美台联合生产武器4大争议点本次的美国国防产业代表团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国防产业最大规模的一批访台代表团。访台期间,他们参访了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台湾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和多个军工业厂商。

陈亮智分析,美国军火商此次大动作组团访台、出席双边论坛,最主要就是想了解台湾军火企业的实力,透过参访“看看台湾业界的产能和体质” 。5月2日,台湾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也向台媒表示,这些访台军火商“不是来卖武器的”,而是来选择合作的供应厂商。

然而,美国及台湾政府都尚未针对此类军事合作透露具体细节,也让合作留下许多争议点:

1. 美国政府的角色?

美国军事学者埃里克森告诉DW,美国厂商若想在海外生产军事装备,须依据相关法规申请授权,“这意味著,这些交易不仅需要公司之间的谈判和商定,还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和许可”。

“但美国政府在授权海外制造许可时,往往是非常有选择性的。”埃里克森补充说:“通常,此类制造协议是为了帮助另一国获得技术——但也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她认为,美国之所以有意与台湾共同生产军武,是为了使生产更接近潜在的“最终用户”,以便“更紧密和迅速地满足台方需求”。

此外,俄乌战争也可能带给了美国一些启示。埃里克森认为,美国和其他北约盟国正在为了“武装乌克兰”而陷入混乱,因此美方可能有意透过将台湾纳入军武生产链,来替台湾做更完善的应战准备,以免未来若台湾也不幸成为“冲突地区”时,出现同样的“混乱”局面。

但台湾前国防部飞弹指挥部计画处长周宇平向DW表示,台美双方要不要共同生产武器,台湾“应该掌握主动权,而非以美方为主”。他补充道,台湾军事实力并不弱,因此台方应以“技术的成熟度”、“是否为攻击性武器系统”去做合理的合作判断,而非对美国的提议照单全收。



前美军太平洋陆战队司令、退役中将鲁德尔(Steven Rudder,图右)和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协会董事长黄志芳(图左)在论坛上合影。

2. 实际合作遥遥无期?

由于美台共同生产军武的协商尚未有定论,外界担忧双方合作的时间表可能遭到美方推迟;而代表团此次与台厂的互动交流,也遭质疑成果有限。

“这个部分(代表团访台)象征性的意义较大,论坛其实也没有实质进度,”台湾前国防部飞弹指挥部计画处长周宇平向DW坦言道。他进一步解释,军事合作若要有重大突破,须深入了解双方产业,包含军方实际的需求等,“这不是几个月就可以完成的”,因此现阶段“谈开始合作实在是太早”,“且台湾军需规模不大,协助美方供应链生产倒是比较可能”。

不过,国防院研究员陈亮智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美台双方的军火生产合作其实都有“on schedule(按计划进行)”,预计“2025年就会看到很具体的成果”。

陈亮智分析,美台商会约在2021年提出联合生产武器的想法;2022年,美台商会会长韩儒伯也透露,此计画最快将于2024年落实;如今进到2023上半年,美国军火商就已采取行动造访台湾。 “我觉得这方面没有耽搁,”他表示,美方接下来很可能在公开或私下场合与台方签署多项备忘录,为下一阶段的合作铺路。


3.有助台湾提高防卫能力?


由于美国是全球武器出口大国,本身即具备研发、设计、制造的能力,因此其位于海外的产线多半是以代工零组件为主。有声音质疑,这对提升台湾军事技术的效果恐怕有限。

陈亮智就此回应道,不论美台双方透过何种方式合作生产军火,“无疑是要让台湾的武器可以更加多元化,而不是只有传统武器的销售”。他认为,台湾透过代工也有机会习得相关技术、提升对武器的熟悉度,同时还节省了武器的运送时间、美方需要派驻的训练人力等。

至于生产的武器种类,目前显示主要将以无人机及弹药为主。这令部分人士质疑,这些小型或轻型武器能否确实提升台湾的备战能力,或对北京达到一定程度的吓阻效果。

“无人机机种太多,台湾缺乏的是大型机种导控与传输的需求,尤其是卫星资讯传输,也就是实时监控的反应软件,”周宇平说,而轻兵器与弹药部分,他认为“台湾自己本就有生产线,协助美方自然轻而易举”,但对中共的威吓效果其实有限,“毕竟尚未成熟发展,仅在萌芽阶段(而已)”。

4.弥补延宕交付的对台军售?


此外,美国对台军售在近年来不断延迟交货,积压总价已高达近190亿美元,台湾亟欲取得的“F-16V战机”首批到货也可能延宕2年。台湾立法院民众党团5月3日召开新闻会提出,台湾军备长期倚赖美国,军售延宕凸显台湾安全出现“真空”,政府应拿出态度争取加速交货。

陈亮智表示,美对台军售迟迟未交货,对台湾而言确实是一个疑虑及隐忧,因此将部份产线移至台湾可能是解法之一。

不过,专门研究美国军售及军火贸易的埃里克森说,建立海外军武生产线需要很长的时间,尤其是针对先进的防御性品项,因此不认为这能在短期内提高台湾的防御能力。她进一步表示:“这是一个长期举措,而不是在目前(台海)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加快交付武器的短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