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媒体:收复台湾面临四大困难,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2023-05-01 18:09:12

近期,以美日韩为首的多国政要接连对中国台湾问题发表扭曲事实的论述,妄称“台湾供应链对国际贸易影响深远,不允许大陆通过武力手段改变现状”。

当然,对于这些带有强烈挑衅意味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时间进行了严厉驳斥,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没有资格谈论,更没有资格插手。

不过,即使大陆如此不遗余力地高调宣扬主权,同时抓紧落实实战防“台独”的军事演练,不少国外反华势力对于中国的发难和过去一样,始终停留在“台湾问题和其息息相关”等概念上,这似乎成了美西方用来攻击中国的相同软肋。

可问题是,即便许多国家自身实力和中国并不对等,也没有军事干涉台海的能力,跳梁小丑们仍旧要摆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要通过台湾问题来抨击中国,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大陆在自身发展存优的状态下,长期坚持“敌不动,我不动”的战略,使得美西方在各领域几乎都找不到大陆的把柄。

可深谙冷战对抗之道的美国,知道中美博弈的本质是倒逼对方自己出现失误,尤其是军事失误,类似于美国主动介入越南和中东两大泥潭那样。

而台湾问题,可以说是美国倒逼大陆出现军事失误的最大抓手和唯一希望,这才是近年来美台官员先后进行窜访表演的原因所在。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收复台湾,而以今日中国之军事实力,战术上想要收复台湾是不存在任何困难的。现阶段主要困扰我们的是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付出多少代价。具体有四大困难摆在眼前,分别是军事、外交、经济领域和地缘危机的困难。

一、收台战术与战略目标上的困难

俄乌战争初期的惨痛经验教训警告我们,收台的战术制定与收台的战略效应是无法拆分的,绝不能分时进行考虑。

虽然大陆一再强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解决台湾问题”,但决心不是代价,造成外部效应往往和代价相反的。

在周边国家看来,如果大陆真的“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才能解决台湾问题,那我们今后的困难只会更多,所以收台必须要有一战定乾坤的觉悟。

许多人都知道收复台湾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出其不意、雷厉风行和犁庭扫闾。但许多人不知道,这三点其实也有其相对应的难处和矛盾。

首先是出其不意,要在美西方事先并无准备,或者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结束战斗。如果像俄罗斯那样,还没动手之前就被美国觉察到端倪,处理起来就会麻烦百倍千倍。

毕竟当初若非对方早有防备,俄空降兵第一波空降基辅大概率已经控制住局势开启和平谈判了,哪还需要什么大军压境。

可说归说,想真正做到出其不意却十分困难,天上那么多军事卫星,大规模的战前军事调动难以瞒天过海,而小规模的军事调动又不能保证足以应对突发情况。如何做到精准动员而不打草惊蛇,这才是最难的。

而美日两国从制定战术计划到国会通过再到实战部署,走特殊通道也得两周以上才能做出具体反应,所以这两周时间(包括战备在内)是大陆收复台湾的战术成败线,不能“速战速决”,就会“没完没了”。

说完出其不意,雷厉风行的困难又在哪里?

首先,大陆这一次环台军演宣传,特地把台北蔡英文等人的藏身处用打击箭头标明了。这叫什么?这就是阳谋嘛。先告诉你我会怎么打,让你自行评估一下能不能防住。

这是只有在对台岛局势足够了解,对自身控制力足够自信的才能使用的阳谋,实战打出来的效果绝对是首屈一指的震撼。

但是,任何亮明底牌的行动肯定也会变相增加实战打击难度,是通过战术牺牲换来的一次战略交换。这种跨海的阳谋作战,对解放军而言是极其重大的考验。

最后说说犁庭扫闾,最好是把该收拾的目标一网打尽,杜绝“台独”分子出逃的一切渠道。

毕竟这些人无穷祸患,若放任其流窜到美西方等国,将成为西方在外交领域抨击中国的政治工具。

但扫闾和阳谋本身就是矛盾的,困难之处变成了如何通过外交渠道将事先遁逃的这些人引渡回国重新受审,让外部势力不对其实行政治庇护。这涉及到相当复杂的外部利益交涉,做好这一步才是收复台湾的圆满落幕。

二、外交战线上的抉择困难

既然上面提到了外部利益交涉,外交战线上的困难自然不能一笔带过。目前外交工作上的主要难点,在于大陆收复台湾时如何防止大国外交的连续震荡对国际局势的不可逆影响。

由于俄罗斯和北约(美国)的军事对立已经引起了国际政治的风起云涌。使得朝鲜半岛,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和以色列)也变得蠢蠢欲动。不少国家都在等待全新的战争窗口期到来,等待最大国际外交组织的无力化——“联合国架构的无序崩塌”。

试想一下,假如此时台海危机叠加爆发,对于国际外交而言无疑是一次全面打击,这与中国的外交环境诉求是冲突的。中国之所以迟迟没有武力收复台湾,是因为不希望“规则已经受损的国际外交变得更加没有规则”。

中国和美国不同,我们的和平发展路线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之所以德国新任外长拿台湾问题和国际环境说事,就是看准了中国正面临的难处。

中国只有在已然混乱的国际外交圈中保持成为“和平锚点”,才能成为秩序引领者,推动国际局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现在各国纷纷去美元化,加速人民币储备,正是看到了中国的“和平价值”。

可收复台湾这个问题,除非和平解决,否则一旦上升到军事层面,都会对中国的“和平价值”造成深远影响,哪怕台湾问题只是中国内政,但一个不得不通过内战去解决遗留问题的国家,外部对其的外交信心都会严重受挫。

因为俱佳的外交环境建立在“非战时”的基础上,而好的经济基础则需要建立在好的外交环境中。经济上的困难与抉择,是我们收复台湾过程中所要面对的第三个难点。

三、资本循环上的取舍博弈

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已经明确,大致为5%左右。首先,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估计,按理来说不应该定得这么低。

但结合我国最近在对外交流上的大动作,以及这些大动作所引起的国际经济层面的小变化就不难看出,大陆有意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是对国际形势的一种妥协,因为有些取舍我们不得不做。

当然,这里说的取舍并不特指收复台湾,因为要收复台湾的话,那么5%的增长目标可能还定高了。目前这5%的增长率,显然是没有考虑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大陆收复台湾时所做出的极限施压。

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来源于外部资本的流动投资,而通过分析俄乌战争对亚欧大陆的资本流动影响,就不难看出资本的趋利避害性远超想象。

资本流向性几乎无关战争的具体走向以及双方硬实力差距,它们总是受限于某些领域的成本上涨以及未来市场预期收益的萎靡。

美国为什么执意在我国南海搞事,又总是在台湾问题上反复横跳?难道美国人不知道解放军在第一岛链乃至第二岛链已经强于美国了吗?不,美国当然知道这一点,五角大楼针对中国的数十次军事推演和亚太美军所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演练绝不只是纸上谈兵。

美军跃跃欲试想要挥刀的原因只有一个——“战场距离中国一千里,距离美国本土始终上万里。”

无论是台海还是南海,只要美军在战争中没有遭遇重大失败,那么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经济影响就明显大于对美国的经济影响。假如中国没有能力将海上战线推到北美之前,这就是改变不了事实。

所以,中国现在一直尝试改善地区关系,要联合地区之力共同排除美国这个外来势力。所幸和东盟的经济合作已经初见成效,南海周边支持中国的国家已经越来越多。

而台湾离大陆更近,台海危机对大陆沿海经济上的打击最大,收复台湾是否已经到了不惜牺牲自身发展,甚至不惜改变外交路线也要解决的程度,是我们需要仔细研判的一大难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4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选举可能会给出最终答案,在那之前我们要做好多手准备。

四、收复台湾可能引发的地缘危机

国际外交的震荡始于国际秩序崩溃,而经济陷入停滞或倒退则是开启地缘战争的主要阀门,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喜欢没事找事,成天都想和中国赌国运的日本。

前面已经提到过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全世界三个主要大国中唯一还带着和平标签的国际关系锚定者。

所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越来越重要,使得中国能够调停伊朗和沙特的矛盾,能吸引欧洲领导人争先恐后访华,能让巴西领导人顶着美国压力和中国发表联合声明。

目前中国周边是相对和平的,且中国的硬实力也足以将大部分地缘危机压制于可控状态。当然,前提是美国没有进行干涉。

从“重返印太”开始到“印太框架”名存实亡,事实证明只要美国不作妖,中印边境矛盾是可以通过谈判来化解的。只要美国不发声,日本和韩国也不敢有进一步的行动(半岛核部署)。

因此,我们需要防范的美国以台湾问题为抓手,通过战备调动去牵制中国的国防力量,造成其它方向上的空档,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地缘危机。

虽然美军大概率不会亲自下场,但一定会支持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国提出不切实际的各种主张,又或者让美国的二次超前部署成为可能,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利的。

毕竟中国收复台湾的同时不可能一鼓作气的把这些遗留问题全部解决掉,如果后续再想应对,搞起来会相当困难。特别是半岛危机和南海问题,一旦处理不慎,不仅东亚地区的分化会加剧,南海周边的军事化也会让我们相当头疼。

而这些问题短时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此时收复台湾必须相当谨慎,千万不要低估任何一种方向上连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