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媒体:天堂太远,美国太近,挨饿的巴西正在印度化?

2023-02-12 18:10:11

印度和巴西,是当今世界上还在“挨饿”的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印度产业落后,养不起14亿人口也在情理之中,但国土面积排名全球第5、资源丰富、人口只有2.15亿的巴西还有人挨饿,就非常让人不可思议了。

根据巴西官方的报告,巴西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处于某种形式的粮食无保障状态,约有600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3000多万人生活在饥饿之中。在疫情这几年,饥饿的巴西人在垃圾桶里翻找食物的景象,到处可见。

面对如此严重的粮食危机,巴西新任总统卢拉在去年11月上任前夕,曾流泪感叹,“我没想到饥饿会在这个国家卷土重来。”他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在2026年任期结束时能让巴西人摆脱饥饿。

那么,巴西是如何沦为一个饥饿大国的?

一个被忽视的“21世纪的世界粮仓”饥饿大国巴西,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产粮大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完成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国家之一。

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国土面积约为851万平方公里,仅次于美国。东临大西洋,合适的经纬度让这里气候适宜、降水丰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有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20年期间,巴西的大米、玉米、大豆、小麦等粮食出口份额占全球比重的14.9%,2020年占比更是高达22.2%,比美国的21.5%还要高。由此巴西也成为了全球粮食出口收入最多的国家。

巴西作为世界第一大蔗糖生产国和出口国,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大豆生产国,世界第三大玉米生产国,已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地。另外,巴西的牛肉、猪肉、鸡肉等肉类产量占全球的份额也超过9%。

而中国,则是巴西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2018年,巴西仅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就高达666亿美元,占巴西农产品总出口额的65.5%。

另外,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巴西的可耕种土地面积还在连年增长。一般国家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只会减少或不变,但自1996以来,巴西投入耕种的土地却增加了1/3,同时产量也提高了10倍。

由于还有大量的可用耕地没有开发利用,巴西农业的增产潜力巨大,因此巴西也被专家誉为“21世纪的世界粮仓”。

地主不灭,才是一切饥饿之源作为世界粮仓,巴西是如何沦为饥饿大国的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巴西的土地分配极不均衡。大量的土地资源都掌握在地主手里,而大多数底层农民却沦为了给地主干活的佃农,整日累死累活,却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目前巴西是世界上土地集中率排名第二的国家。

有数据显示,该国48%的已开垦农业用地都集中在0.1%的大地主手里,“无地农民”多达2000多万人。

这些没有土地的人要不想踢足球或加入黑帮,就只能靠给地主打工讨生活,或涌进城市沦为贫民窟的贫民。

而巴西的土地之所以高度集中在大地主手里,则与该国殖民时代的土地弊政有关。

巴西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殖民时代巴西的经济完全由殖民主控制,包括土地资源。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并于1888年废除了奴隶制,但被解放的广大奴隶们,却没有获得任何土地。

随后,巴西的土地制度一直没有进行过根本性改革,这又加剧了该国土地分配的不平衡与两极分化。

当然巴西政府也明白,只有解决土地分配问题,才能缩小该国的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活力。但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阻力重重。

早在1964年的时候,巴西军政府就实施过一次土地改革,当时改革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征收大庄园主荒芜、利用率较低的土地,二是安置无地农民,如对其发放长期贷款。

但因为这些改革措施会损害大地主阶级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进展非常缓慢。至1994年,30年间巴西政府总共也只安置了30万户农民。

到了2003年,被誉为“巴西之子”、出身工党的左翼领袖卢拉当选总统,一度成了穷人的大救星。他当政8年期间,推行“零饥饿”和“家庭补助金”等民生计划,的确使巴西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

但他也只是通过发福利来缓解了底层民众的饥饿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分配问题。不仅如此,在他的任期内,巴西的土地兼并反而更严重了,而且他还加强了对农民占据土地行为的打击。

卢拉之后,巴西政治陷入震荡期,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倒退。再加上近几年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巴西在粮食危机问题上所取得的一点进展就“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兜兜转转20年,如今的卢拉又回到了起点。

巴西“印度化”的典型特征陷入粮食危机的巴西,也正在加速“印度化”。其实巴西与印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国除了都存在饥饿问题,还都有贫民窟,贫富差距巨大,而且都是土改失败的农业大国。

在巴西土地改革停滞之后,该国的“无地农民”自发成立了“无地者运动组织”(简称MST),长期与政府进行抗争。如:

2002年,近200名MST成员闯入时任总统家族在米诺斯州的大庄园,逼迫政府进行土地改革;2006年,700名MST成员闯入并打杂巴西国会,要求推行农业改革;2017年,超过1000名MST成员闯入巴西农业部长马奇的私人农场......

在巴西,每年的4月都被称为“红色四月”,以纪念一场关于农民运动的大屠杀。

1996年4月17日,该国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游行示威活动,结果宪兵队直接朝1500名手无寸铁的无地农民开了枪,酿成了一场惨案。

同样的,印度的农民这些年也一直“不安分”。莫迪政府多次试图土改,特别是要修改“征收土地要得到70%或80%土地所有者的同意”的规定,以便解决外资在印度建立工厂面时临的土地征收问题,但最终还是遭到了农民和反对党的强烈反对。

与此同时,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抗争也从未间断。自2021年数十万农民参与抗议活动以来,印度每年都会爆发大大小小的农民抗议,甚至暴乱活动。

其实不管是在巴西还是印度,底层农民与大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都已根深蒂固。而两国政府大多时候却是偏向大地主和资本的,这只会导致更多的无地农民成为牺牲品,甚至被逼上梁山。

历史上,任何一个将底层农民逼上绝路的政权都是难以稳定和持久的,如今的印度和巴西也正面临着同样的安全隐患。

天堂太远,但美国更靠不住如今77岁的卢拉王者归来,誓言要让巴西人不再饿肚子。豪言虽然振奋人心,但要实现起来又谈何容易?

首先,经历了几年的疫情冲击,巴西的经济增长乏力。即使卢拉采取提升穷人福利的老办法,恐怕也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其次,卢拉要想彻底改变巴西的财富分配,非得大刀阔斧地实施土改不可,而这必然会触动包括大地主阶级在内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阻力不可谓不大。就算卢拉有勇气挥刀,敢动真格,能获得多少支持也是未知数。

毕竟他也只是以微弱优势赢得大选的,他的支持率并不占绝对优势。所以总的来说,巴西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土地分配制度,是几无可能的。

天堂太远,美国太近,但巴西要背靠美国重振经济也不现实。整个南美国家作为美国的后花园,至今没有出现一个发达国家,巴西也不可能成为例外。

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正在搞逆全球化,企图与中国脱钩,打造排华供应链。而巴西如果投向美国阵营,就意味着会失去更大的中国市场,这对巴西农业经济出口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但另一方面,巴西也不大可能忽视北方强邻的存在而倒向中国,毕竟目前该国还有超过70%的农用商品生产被西方的几大跨国公司掌控。更重要的是,得罪美国之后,街头暴动甚至颜色革命,随时就会在这个国家发生。

所以巴西的唯一选择,就是学印度一样不站队、不结盟,不管与中国还是美国打交道,多做生意,少谈政事,才是聪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