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人民币成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这意味着什么?

2022-09-28 18:10:17

【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延续增长态势。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话题,美国哥伦比亚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中心主任、经济系教授黎麟祥展开深入探讨。

走出美元陷阱

魏尚进: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意味着什么?

黎麟祥:从外部环境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许多发展中国家采用固定汇率或管理汇率,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盯住美元的国家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继续盯住美元,并不得不积累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走入“美元陷阱”。美国过度使用其特权,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如美国国债)的利率非常低。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由于贸易融资美元短缺,亚洲贸易崩溃。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增长,美国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额将持续下降,美国的财政能力最终将无法为全球所需的储备和支付提供资产。世界需要一些其他货币来填补这一缺口,提供另一种全球公共品作为交换媒介,用于贸易结算。这些都是中国寻求从美元本位独立出来的部分原因。而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其他好处还包括减少对美元等外币和支付系统等相关机构的依赖。例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第二期于2018年5月全面推广上线。境外的外资银行可以直接向中国汇款和接收人民币款项,清算银行的重要性将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