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中国养猪大户的悲剧 “猪吃猪”到底怎么回事?

2022-07-26 18:10:21

近日,一则“正邦科技陷代养户断料风波”的新闻报道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猪肉一天一个价”,但“二师兄”却断了口粮,甚至在代养户那里上演了“猪吃猪”的人间惨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7月25日上午,正邦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公司资金相对紧张,因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导致少部分区域出现了偶发性断料现象,该小范围的断料情况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已通过资源协调得到解决。”

行业头部企业,何以至此?



投资者互动平台“互动易”截图

头部猪企饲料断供、资金承压,代养户曝光“猪吃猪”

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有用户发布视频称,在断(饲)料数天后,正邦科技代养户代养的猪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出现“猪吃猪”的现象。据国内媒体报道,广西南宁、江西赣州、四川江油、湖南湘潭等地的正邦科技代养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料问题。

据国内媒体报道,正邦科技某分公司财务负责人袁复昌在接受其暗访时表示:“猪吃猪明显是缺饲料,公司资金紧张,没法提供饲料,没办法,饲料缺久一点,就会出现猪吃猪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骇人听闻的“猪吃猪”并非无中生有。



一位定位为江西赣州的用户发视频称:已经出现“猪吃猪” 社交媒体截图

正邦科技是生猪养殖行业的头部企业。该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分两种:自繁自养模式和“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猪吃猪”的问题,就出现在后者上面。

所谓“公司+农户”模式,即正邦科技发展若干合作养殖农户,为其提供仔猪、饲料、兽药、技术等,同时负责生猪销售并承担有关市场风险。合作农户则负责育肥阶段猪场的建设投资,以及生猪的育肥饲养。

据报道,有合同显示,正邦科技向农户支出的代养费标准为1.5元/头/天,所有物料及肉猪均属正邦科技财产。代养户购买饲料喂猪,饲料款相当于暂借予正邦科技。但在正邦科技资金紧张,无法保证供料后,面对高昂的资金压力,很多代养户普遍不愿垫款购买饲料。

一些愿意垫资的代养户,后来也和该公司发生了矛盾:“我垫款之后,正邦把猪拉走一批,然后一句话都没,不仅不给结算,也不说垫款的事。后来我就和正邦闹翻了,最后一批猪我养了半个月,公司也不送饲料,也没药,猪死在猪圈里都没人管。”



网友曝光“猪吃猪”:地上猪粪都吃干净了 社交媒体截图

对于网络热议的断料问题,正邦科技回应称:受6月份猪价低迷及疫情因素影响,公司资金相对紧张,因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导致少部分区域出现了偶发性断料现象,该小范围的断料情况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已通过资源协调得到解决。

该公司表示:“随着国内生猪市场价格的回暖,公司将持续通过出售变现能力强的存货,迅速补充经营所需资金,目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已为正,生产经营正常。”

舆论争议之下的正邦科技,最近到底怎么了?

经营亏损、商票逾期,养猪巨头400亿新能源合作引争议

正邦科技2021年年报资料称,该公司“生猪出栏规模位居A股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前列。”资料显示,养殖和饲料业务一直是该公司营收的大头,两项合计占比在95%以上。在2021年,养殖业务带来的营收为289.55亿元,占比高达60.74%。



年报截图

但从数据来看,身为行业头部企业,正邦科技2021年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去年全年该公司实现营收476.7亿元,小幅下滑3.04%;但是,其归母净利润亏损188.1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27.62%。

该公司解释称,这是因为国内市场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同时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此外,报告期内,长江以北猪只感染弱毒导致猪只死亡等问题,也导致了“深度亏损”。



2021年正邦科技巨额亏损 图源Wind

从公司巨亏,到与代养户发生结算矛盾、猪只断粮。正邦科技的症结还是资金紧张。

在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终止并将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中,正邦科技表示:“鉴于公司所属行业目前正处于寒冬,为做好资金储备,公司根据当前行业以及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拟终止部分区域新建产能,以保证经营现金流安全。”这其实已经发出了资金承压的信号。

今年6月,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旗下11家主体发生商票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约5.42亿元……资金短缺的问题,几乎已经遮不住了。



公告截图

但让网友疑惑的是,在主营业务承压的关节节点,正邦科技却在琢磨新能源。

今年6月,正邦科技和国家电投签署了《“碳中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协议书》,双方有意在投资开发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领域强化合作,三年内预计投资总额达到400亿元左右。没多久,正邦科技就收到了深交所关注函。



正邦科技解释称,这是因为2021年下半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的持续低位运行使公司承受了一定的经营业绩压力,公司经营业绩受到明显的影响,公司现阶段资金面临一定紧张局面。

该项目前期主要将由国家电投进行投资建设,正邦科技将通过租赁屋顶的方式收取租金。在此合作模式下,该公司将提供符合条件的房屋建筑及土地,无资金流出,且可通过此项目收到租赁资金,加速现金回流,盘活资产。

对于正邦科技此番战略转型,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人并不看好。

有网友吐槽:“改天用新能源车运猪肉,还能蹭新能源车概念”、“猪都亏的活不下去了,还学人家新能源”、“出租一个废弃猪场屋顶硬说成投资400亿的新能源项目,太不务正业”……



社交媒体截图

在股价方面,正邦科技早已从逾20元的高位跌落。今日(7月25日)收盘,正邦科技收报每股5.89元,跌幅6.66%。目前其市值已经不到200亿元人民币。



Wind截图

猪市现在怎么样了?

正邦科技的新能源布局虽然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猪周期带来的压力行业早感受到了。

据国内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上市猪企亏损数额已经超170亿元——虽然天邦食品等5家企业上半年呈盈利状态,但是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靠养猪这项主营业务来实现盈利为正的。



图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把这些猪企的业绩和近日沸腾的猪价放在一起来看,却又是“冰火两重天”。

在不少地方,很多消费者都在反映猪肉价格较高的问题。

济南一家超市的营业员此前表示:“就这个颈背肉,我们以前搞活动时,还卖过每斤8.9元呢。那时候,大家一买就是五六斤,吃起来很有气势。可你看看现在,有时一天跳涨两元(一斤),确实让人压力不小。”

“这一轮价格上涨就是在这半个月内发生的。”成都市某猪肉销售摊主表示,半个月前,摊点上销售的前后腿肉售价11.9元一斤,现在卖到了17.5元一斤;五花肉从14.9元一斤卖到了18元一斤;排骨价格则从19元一斤涨至26元一斤,“摊点销售的猪肉价格直接受到进价影响……虽然猪肉价格在上涨,但是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还是很强。”

中国养猪网信息显示,今日外三元生猪价格为22.42元/公斤,内三元生猪为21.9元每公斤。环比涨幅超24%,同比涨幅超42%。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猪饲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豆粕价格最近涨势也很明显。一些企业头疼的饲料问题所言不虚。



图源养猪宝APP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25日下午对观察者网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4月规模猪场的出栏情况一般,大部分企业出栏量环比下降;二是此前几轮冻猪肉收储对供给端产生影响,三是新一轮疫情对猪肉调运造成的运输难度加大。

“正邦科技亏损不是个例,但负债率高于同行,亏损在猪价回暖后仍未见改善,与其盲目扩张不无关系,在过去生猪价格高光时刻,猪企不断加码存栏量,使产能、运营均处于满负荷状态,而随着猪周期恢复,正邦科技没能及时做好宏观调整,最终使企业陷入巨亏,诱发‘董事长被限消’、‘代养户断料’等风波。上述风波难免会对正邦科技商誉、品牌造成不良影响。”



正邦科技:董事长已被法院解除限制高消费措施

对于猪周期和猪价的热门问题,农业农村部本月20日也已经进行了解答。

中国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表示,6月下旬开始,中国猪价经历了一波上涨,近期已经有所回落。“总的看,这轮猪价上涨主要是恢复性、季节性上涨,叠加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但生产是充足的,后期猪价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动力。”

从过去的价格走势看,多数年份猪价都是从7月份开始季节性上涨。从养殖效益看,今年上半年猪价总体低迷,大部分养殖场(户)是亏损的,价格适当上涨有利于生猪产业持续发展。另外,从养殖成本来看,玉米、豆粕等价格持续上涨,一公斤肥猪比去年同期增加大约1元的成本,对猪价上涨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猪价较快上涨还有一些特殊因素,前段时间,随着学校、工厂复课复工,社会餐饮逐步放开,猪肉消费明显增加,拉动猪价快速上涨。同时,养殖场(户)压栏和二次育肥增加,猪肉进口量减少等因素也造成了猪肉供应阶段性减少,助推猪价上涨。

“目前,生猪产能处于正常合理水平,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当。从能繁母猪的数量来看,今年以来,存栏量一直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目前已连续两个月回升。预计7、8月份生猪供应和猪肉产量将稳定增加,下半年肥猪供应有保障。”

在业界看来,下半年猪企有望“扭亏转盈”。

西部证券指出,6月下旬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上行,已能覆盖上市猪企生猪养殖业务的完全成本。截至7月15日,生猪均价上行至23.24元/公斤,目前上市猪企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普遍在16.50~20.00元/公斤,最新猪价已能覆盖完全成本。“我们对22H2猪价较为乐观,预计上市猪企将普遍实现扭亏。”

相关报道:养猪大户的悲剧

在人们心里,猪是福气的象征,亦是憨厚的化身,更是代表着一种吉祥圆满的人生态度。



1992年,秦英林从22头猪开启创业之路。30年后的牧原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一大猪企。他亲自撰写《摆猪文》,不仅刻在公司文化墙上,更要求所有员工背诵。这里,我们摘录其中几句:

猪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他平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情无声息地离开。当人们看不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猪的一生,实则是伟大的一生!

……

尊重猪就是尊重自己,崇拜猪就是崇拜自己。

然而,猪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在国内第二大猪企的农户栏里,猪不被尊重,正发生着骇人听闻的故事。

近日,据网友爆料,正邦科技代养户代养的猪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出现“猪吃猪”的现象。

据北京商报,华北地区某养殖农户表示:“别人卖的东西是物件,但养猪人卖的猪是生命,卖了以后猪进入屠宰场就会被杀,我们说自己赚的钱都是杀生得来的,是‘发血财’,对猪会有愧疚,一般都会尽量对猪好一些,眼睁睁看着猪饿死或者猪吃猪,对养猪的人来说,很不好受。”



对此,正邦某分公司财务负责人袁复昌的反应十分平静,他分析称:“猪吃猪明显是缺饲料,公司资金紧张,没法提供饲料,没办法,饲料缺久一点,就会出现猪吃猪的情况。”

对于还未长大的正邦猪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悲剧。而别人家的猪傻乎乎,乐呵呵,吃饱长肥后坦然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7月25日,正邦科技也在互动易平台回应:受6月份猪价低迷及疫情因素影响,公司资金相对紧张,因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导致少部分区域出现了偶发性断料现象,该小范围的断料情况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已通过资源协调得到解决。

但据媒体报道,这种现象并不是小部分区域的情况。在广西南宁、四川江油、江西赣州、湖南湘潭等地均出现代养户“断料”的问题。并且,今年6月初开始猪价持续走高,到月末已经高达20.39元/公斤,并不低迷哦!



在我看来,正邦的断料死猪并不是因为什么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而是资金链极度紧张,无法支撑养猪业务正常经营下去。

01

困境重重

截止今年一季度末,正邦账上货币资金仅为30.73亿元。根据上半年业绩预告亏损38亿元-46亿元(取中位数42亿元),抛掉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额-23.14亿元,那么二季度预估亏损18.86亿元。不考虑货币现金用于短期债务偿还等情况,仅按照净利润额亏损来消耗货币资金,预估二季度末账上只有11.87亿元。

10多亿现金(含受限),又能做什么呢?

只是截止到一季度的数据,正邦短期债务(流动负债)就高达286.81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年之内要偿还的)的金额高达121.48亿元。一季度正邦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97%,二季度可能已经超过100%。如果是这样的话,即是资不抵债,破产的风险与日俱增。

正邦财务状况极为恶化。今年来,公司已经陆陆续续出现裁员、商票逾期、断料死猪、公司农户之间纠纷频发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啊,正邦早已开始壮士断腕,开启自救模式。今年4-6月,公司出栏均重分别为86.96kg、86.58kg、75.49kg,远低于远低于去年同期均在140kg以上的均重,也显著低于标准出栏110kg-120kg的均重。



当前,猪价上来了,但正邦栏里没多少货了。2021年5-8月,每月出栏维持在160-170万头之间,后出栏量一路下滑,到今年6月仅为75万头,较高峰下滑超过50%。

每月出栏量越来越少,叠加出栏均重越来越低,每月销售收入从30亿元大幅锐减至当前的6-7亿元。从这个程度上看,正邦的存栏的猪可能不太多了。即便下半年猪价再来一波大涨行情,可能也跟正邦没有多大关系了。没钱补栏,猪出完,离成为下一个雏鹰或许也就不远了。

正邦的遭遇令人咦嘘。遥想过去几年,正邦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啊。2017年,正邦出栏生猪342万头,养猪业务占比仅30%左右,而饲料业务超过60%。2018年全国遭遇非洲猪瘟,正邦想抓住“历史给的机会”猛加杠杆上产能,2019年出栏量飙升至508.4万头,跃居第三名。2021年出栏量已经达到1492.67万头,超越温氏与新希望,跃居行业第二。

产能疯狂扩张上来了,同时成本也随之上升过大,这是当前正邦陷入重重困境的重要因素。要知道,几年前的雏鹰农牧就是这样倒下的。

02

行业门槛

在上一轮猪周期中,因为非洲猪瘟对商品猪、种猪群伤害很大,去化程度也很惊人,让市场各方参与者对于猪价的高度和持续性保持非常乐观的预期。

不仅是行业内的大玩家,诸如正邦、新希望、牧原为首的集团性养殖企业大幅扩张,还包括中小型养猪企业、大中小养殖厂以及散养农户均大幅扩张。当然,还包括行业外垂涎欲滴的投机资本想要杀进来捞快钱。

2020年12月底,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在一次演讲上就曾披露过:今天房地产转行做养猪的,我们简单算了一,全国超过1000家。

但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是,猪价很快反转,迎来一地鸡毛。2021年1月猪价开启下行周期,从40元左右一路暴跌至10月的10.5元,创下本轮猪周期价格的最低点。



由于大批低能效能繁、高仔猪被哄抢、专业二次育肥爆发,本轮产能大跃进大幅提升了行业平均养殖成本,从15元左右飙升至至20元左右。然而,2021年二季度开始,冲破20元养殖成本线,产业开始深度亏损期,一直亏到今年6月末。

猪价暴力踩踏之后,此前疯狂涌入的行业外资本几乎全部出局。

行业内大玩家,诸如正邦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财务问题,新希望也好不到哪里去,出栏量被压减,养殖场与农户也损失惨重。但大型养殖集团唯有牧原还在按照自己的经营节奏在逆势扩张,去年是4026万头,今年出栏规划为5000-5600万头。牧原吃掉的市场份额,就是其他参与者的丢掉的或被迫退出的。

为什么牧原能够一步步做大,且成本控制比行业平均要好不少?在我看来,最主要的逻辑在于自繁自养的商业模式——有自己独特的育种体系、饲料体系、一体化养殖体系、猪瘟防御体系等等。

人们都说养猪不难,养猪门槛很低。但是低成本养猪的门槛很高,大规模低成本养猪的门槛非常高,大规模低成本养猪还想快速扩张的,门槛高出天际。

这从上轮猪周期(2018/5-2022/4)已经看出端倪。一方面,养猪是传统行业,存在规模化不经济的魔咒,想要快速扩张,且低成本养猪就需要工业化养殖。要达到这种状态,就需要有自己的育种体系、自繁自养的重资产养殖模式等,这对于很多企业和农户门槛太高。

其次,养猪投资非常巨大,且不确定性很强,容易大亏——大起大落的猪周期,时而大赚时而巨亏导致资本不敢轻易进入。这次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训,即便当前猪周期反转了,行业外资本纷纷杀入扩产能的情况几乎看不到了。

另外,低成本工业化养猪需要大量的技术储备,包括猪舍、种猪、饲料、智能化等方面。这没有长时间的行业积累,是完不成的。

可见,大规模工业化养猪,门槛非常之高。即便是行业内的大玩家,诸如温氏、新希望也几乎不可能跨越转型过来。因为它们选择了“公司+农户”模式,想要切换牧原的养殖模式,除非彻底清栏,从零开始。但资金量不允许,技术不允许,时间也不等人。

这就决定着养猪行业市场格局非常清晰,确定性也非常强——牧原会一家独大,吃掉行业内最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年出栏量前10的合计市场份额从2018的6.90%提升至2021年底的14.07%。其中,牧原2022年市占率为8.4%,未来将达到1亿头,占生猪养殖的14.3%,如果远期能达到1.5亿头,就占21.4%。

要知道,养猪这个行业规模很大。生猪上游(饲料、兽药、种养结合)、中游(养殖)、下游(屠宰、食品),模糊估算整个猪肉产业链为3万亿市值,而生猪养殖环节占全行业的45%,约为1.4万亿元产值。而整个白酒、亦或是乳制品也就6000亿元的盘子。

行业规模超大,赢家并不多,输家却可以很多。

03

尾声

在前面的文章,我们也曾下过判断:本轮猪周期反转开始于2022年4月。过往3轮猪周期(2006-2018年),一旦拐点出现后,猪价上行周期分别为20月、16月、26月。

其实,按照正常繁育体系推演,上行或是下行周期都应该是22个月。但由于大周期中会有小周期,会受到环保、瘟疫、消费淡旺季等多重因素干扰,上下行周期的时间往往会有不小的变化。

在我看来,本轮猪价上行时间可能比之前的周期会更长。因为去年开始的猪价踩踏,叠加饲料大涨,让产业现金流失血过重。不仅是去了产能,还去了财务去了信用。在本轮猪价上行过程中,应该还会去产能,原因无他,卖猪还债呗,降低负债水平。

根据长江证券调研,当前生猪补栏积极性并没有多高。在我看来,这主要还是此前失血过多,负债水平太高,没有太多现金流补栏。第二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各方参与者都谨慎了。

猪价上行周期,并不是说天天上涨,如同7月初。近来,猪价从23.92元回落至22.42元,但并没有改变猪价上行的基础逻辑。

还有就是猪股股价,在近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回撤,但也不代表说没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市值即现有价值,即未来现金流加总进行折现的值,而现金流跟利润、折现率等均有关联,与单一的猪价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并且,股价在中短期内并不一定符合现金流折现的结果,可能出现高估,或者低估的状态。中短期内,股价与猪价、A股大盘、资金风格切换等太多因素有关了。

但时间拉长看,股价一定会伴随着内生价值的增长而上涨。在残酷的养猪行业中,谁能够保持低成本优势,谁就会是赢家。当然,有赢家,就会有失败者,就会有悲剧发生。

【作者 | 墨羽枫香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