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六四周年悼念的最后避风港—香港教会陷两难

2022-06-04 18:10:24

六四33周年,在烛光难以燃点的香港,教会成为少数仍举办悼念活动的地方。香港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素来是最积极为六四事件发声的宗教,但如今难度愈来愈高,仍然希望以信仰纪念六四的教徒如何自处?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1UsuCXoVEqY"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支联会曾经连续30年在维园举行大型烛光晚会,被视为香港容纳异见的标志(照片拍摄与2011年6月4日)

多年以来,由五月下旬到六四前夕,香港天主教和基督教部分教会和团体,会各自举办悼念六四聚会。自从2020年起,政府以疫情为由禁止支联会在维园举行晚会后,这些以往不太受公众注目的教会聚会,成为极少数仍可较安全地集体哀悼的地方,甚至吸引非信徒出席。

有消息显示香港警方在如今六四33年纪念日到来的前一天,以“有人透过不同途径,煽动其他人在维多利亚公园一带非法集结,可能利用有关场地进行非法活动”为由,宣布关闭维园部分范围。踏入第三个没有维园烛光晚会的年头,教会由避风港变为风眼中一员。

天主教香港教区传播处在五月下旬表示,今年不会举办六四追思弥撒,因为前线同工及天主教正委对该活动会否触犯国安法感到忧虑。传播处称根据天主教信仰,可用不同方式纪念亡者,私下为亡者祈祷也非常有意义。

同一天早上,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到法庭应讯,晚上他在教堂亲自主持年度的“为中国教会祈祷日”弥撒,数百信众早早到场排队,坐满教堂,媒体蜂拥而至。“我们仍要受点磨练、受点苦,是为了忠于我们的信仰。”90岁的陈日君在讲道时如此勉励会众:“可能是在黑暗中,但不要紧,我们等待黎明的到来。”

李先生(化名)是正接受神职人员培训的修生,他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说,参加这次弥撒有更深切的感受:“(陈日君)枢机被捕一定会愤慨,有火烧眉毛的感觉,但也更激励教友坚持信心。”对于教区不办六四弥撒,他坦言感到有点愕然但表示理解。“去年六四弥撒的字眼已经很隐晦,今年的情况反映白色恐怖恶化,是有压力的。这是一个警号,当局虽然不是硬性禁止做某些事,但所用的方法正在影响宗教自由。”

今年六四适逢星期六,是不少教堂举办恒常弥撒的日子,信徒王小姐说会在当天的弥撒中自行悼念。她向德国之声表示:“因为红线不明朗,不希望圣堂为我们蒙上风险或牺牲,实在太多人被捕了,空间已经收得很窄。”

陈日君身为“612人道支援基金”信托人之一,早前因涉嫌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被国安处拘捕。获保释后,他与一众信托人被指没有为基金注册社团而遭票控。

“每一次当作最后一次”

至于基督教,相关主题的聚会也大幅减少,或以更低调方式进行。其中,举办六四祈祷会多年的循道卫理教会,今年以“为国民求平安”为题,举行仅限数十名教友参加的闭门祈祷会。活动简介指五四运动和六四事件,都在人民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他们祈愿上主弥补撕裂、医治创伤。

与会者阿豪告诉德国之声:“现实是在香港已经没什么其他渠道表达哀悼,其他活动都冇没了,祈祷会彷佛变成唯一。”他认为祈祷会的内容很温和,但担心这些少数仍会关注敏感议题的教会,日后面对的危险会愈来愈大。他慨叹:“现在参与的心态是,每一次都当作最后一次。国安法实施后,曾经以为很惯常的事情,都有心理准備它忽然会成为禁忌。”

支联会曾经连续30年在维园举行大型烛光晚会,被视为香港容纳异见的标志。陈日君枢机、朱耀明牧师等,以往都高调为平反六四发声。经历公民组织瓦解潮,今年是支联会解散后首个六四纪念日,亦是第一次没有团体申请在维园办悼念活动。

昔日每逢五月底,支联会领袖们总是忙于筹办活动,今年此时却因被控煽动顛復国家政权罪身陷囹圄,前副主席邹幸彤只能在法庭犯人栏中高喊“毋忘六四”口号。座落于大学校园的六四地标,包括香港大学的国殇之柱、中文大学的民主女神像等,已一一被移除。

今年在六四前一周,318名基督教领袖和信徒实名联署刊登纪念祷文,称:“悼念这个不能忘记,不能磨灭的历史记号。好让渴求和平,公义与自由的初心与热忱,不在危难和压力下消散。”祷文写道:“我们的眼涙并未流乾,我们的忧思仍未抹除。每当记起八九年的景象和面容,在那个伤心的六月天,梦断京华,天涯路远,我们岂能沉默闭口。我们哭泣,我们忐忑,但我们仍能坚持,期待著化苦难为祝福的黎明来临。”



由陈日君枢机(右一)被捕,到蔓延教会的寒蝉效应,梵蒂冈的取态备受关注(资料图片)

大局意识主导教廷取态

教会是否敢于悼念六四,被评论者视为香港宗教自由状况的风向标之一。《明报》报道,立法会议员、香港圣公会教省前总干事管浩鸣近期表示,他不认为国安法为教会带来压力,若只为个别事件祈祷毋须太担心,但“当中不是鼓吹什么,不是要翻旧帐”。

不过事实上,国安法在香港实施接近两年,它对教会的影响也渐渐浮现。投入天主教群体多年的信徒余小姐认为,普遍教会关心政治的意识并不强,本来也不太多神父会触碰相关问题。可是在国安法下,教会内仅余的敢言声音都慢慢消减。她向德国之声表示:“大家都默默地感受到,祷文少了社会议题,神父讲道时更加忌讳。”

部分天主教团体以往积极关注公共政策,并走在前线组织行动。余小姐指,教区内的关社小组、劳工小组等转趋不活跃,当中很多成员因社会局势而移民他国。她举例:“甚至有支援求职的小组都解散了,除了成员离开,也有恐惧的因素,因为不清楚禁区在哪而解散,即使工作不敏感,也为求安全至上。”她认为,香港政治环境急速转变,教会作为其中一员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教会的社会参与,更加侧重社会和慈惠服务,例如派物资、探访弱势,而非政策倡议。

由陈日君枢机被捕,到蔓延教会的寒蝉效应,梵蒂冈的取态备受关注,尤其中梵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将于今年9月到期。

浸会大学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分析,中国的大政策是要把宗教非政治化,令宗教的面向只维持在教理层面。他告诉德国之声:“梵蒂冈想保持宗教政策的便利,就要慢慢向非政治化一途靠拢。而中国定下的游戏规则--不干涉内政、不影响国家安全、不勾结外国势力,这些众多红线,相信教廷都会计算和避开。”他认为即使中梵协议再续约都只是表面文章,真正主导中梵关系的是这种“大局意识”。

受访的信徒都异口同声表示,对宗教自由前景不感乐观,他们可以做只是把握每一天活出信仰。余小姐说:“信仰给我们的不一定是平安,可能是困难重重。你背著十字架生活,跟你把它挂在胸口当装饰是两回事,如果你真的做前者,它本来就是个很沉重的信仰。”?

六四事件为何让没有亲历的人也感同身受?


旅居澳大利亚的中国漫画艺术家巴丢草在1989年六四惨案发生时只有2岁,在上大学前根本不了解这一历史性事件。美国汉学家林培瑞当年则在北京,体验到了独特的气氛。如今,他们都不断地呼吁大家关注六四。

“坦克男”已经成为了六四事件的标志性画面

(德国之声中文网)"那天晚上我还外出看了看,感觉气氛有些特别,但真的完全没想到他们会开枪屠杀。"美国加州大学的知名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对德国之声记者说道。六四事件发生时,他是美国科学院驻北京交流办公室的主任,居住在北京西北部的友谊宾馆,紧邻着中国人民大学。"其实我并没有亲眼看到屠杀的发生,但是在第二天的早上,我在人民大学的广播站那里,听到了许多学生、工人在惊魂未定、咬牙切齿地讲自己的所见,我也看到了许多人的自行车后座上都有沾有血迹的衣服。"

林培瑞说,当时四十来岁的他除了震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感触,至多就是有一丝"人类最为基础的感同身受和相互理解",这点和那天早上同在广播站的"卖菜农民、非洲留学生没有什么不同"。



旅居澳大利亚的中国漫画艺术家巴丢草 (2019资料图)

近年来在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频频发布讽刺中国政治漫画的艺术家巴丢草(艺名),在六四事件发生时只有2岁。他首次听说六四事件,要等到将近20年后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念书时。"当时我的寝室室友下载盗版电影,大家一起观看,很意外地发现下载包里附带了一部名为《天安门 -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的PBS纪录片。当时几个人一起在寝室里看完了这部3小时的纪录片,没有一个人中途走开。我们当时很疑惑:为什么就没听人提起过这个事件?"

在看了这部令他"大开眼界"的纪录片之后,巴丢草和他的一位室友开始对"翻墙上网"产生了兴趣。他对德国之声介绍说,当时他"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到89年大学生的处境中,感觉当年的大学生是如此轰轰烈烈地参与划时代的运动,自己却如此平庸。"

巴丢草后来翻阅了大量六四相关史料,还在移民澳大利亚后接触到了一些六四事件亲历者,因此逐渐意识到,这场在中国历史中非常罕见的抗争性民主运动应该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而且,它也应该成为全世界的集体记忆,因为六四在冷战铁幕摧毁中其实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在布拉格的一个冷战展览中,也看到捷克人民明确提到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剧变过程中,民众也受到了89年北京人民的鼓舞。"



美国汉学家林培瑞

谁在遗忘六四?

巴丢草能在镇压发生将近20年后了解这起事件,已经胜出了许多同龄人。由于中共当局对于信息的严格管控,年轻一代中国人对六四事件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浅薄。美国汉学家林培瑞也不无担忧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已经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六四。我在加州大学的文学课,几年前有一个很聪明的中国学生,分析鲁迅等作家的作品非常精道。但是有一天,他非常诚恳地来问我:六四事件,到底是学生杀害的士兵多,还是士兵杀害的学生多?我就感慨,他怎么会问出如此天真的问题?"

林培瑞指出,在六四之后,整个中国社会都呈现出了一种政治冷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政府管控信息造成了许多人的无知,但是,"枪打出头鸟"所造成的恐惧氛围,也是许多人刻意避谈、甚至刻意遗忘六四的重要原因。

巴丢草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当年的大学同学,在了解到六四事件之后,随后的反应也并不都像他一样。"这个真的是因人而异的。……我的同学里有些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有些毕业入职了国保部门。"

在汉学家林培瑞眼中,六四事件造成了中共理想主义信念的彻底破灭。"90年代后,高官都在忙着捞钱,中下层也在忙着搞钱,大家似乎都放弃了打造更好的社会这一理想,剩下的价值观只有自私自利,最多再加上一些空洞的民族主义。"

巴丢草则向德国之声表达了更多的担忧:"这不仅仅是刻意遗忘的问题。现在出现了一些并不否认六四事件的'小粉红',他们开始用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去合理化六四镇压,认为学潮是因为西方阴谋煽动以颠覆中共政权,认为西方是想破坏中国改革开放,而共产党镇压则是捍卫了改革开放,从而确保了中国人能够富裕起来。这种篡改叙事,其实比打压和遗忘更有市场。它也暗合了中国的外交转向:从韬光养晦转向战狼,转守为攻,篡改历史叙事,这是我非常担心的。"

不过,汉学家林培瑞却坚持认为,历史无法被轻易篡改。"六四的受害者家属不会遗忘,其实中共高层自己也不会遗忘,否则他们就不会日复一日地对网上的相关信息严防死守。他们最清楚,记忆是不可能完全抹杀的。"

纪念六四 不应拘泥于6月4日

林培瑞相信,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总是在追寻一种代表正义的共同价值观,六四事件造成的理想空虚,迟早会被填补。"这是深层的东西,共产党只能压制、无法毁灭。这也是我对中国政治保持长远乐观的原因。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很厉害的暴政,比如毛泽东推崇的秦始皇,还有隋炀帝,可是中国的人文传统却依然留存到了今天。当然,77岁的我不一定能再看到80年代那般充满理想的中国社会了。"

旅澳青年艺术家巴丢草则在以自己的方式来呼吁大家不要忘记六四。他经常创作六四事件题材的漫画作品,还在探索是否能以主题网络游戏的方式来向年轻一代华人传递相关信息。"我还在努力推动'坦克男'等六四相关标志成为推特等社交媒体上的emoji通用表情包,当然现在还有不小的阻碍,但愿能够在六四事件35周年时能够做成这件事情。"

巴丢草特别强调,表情包这样的形式,可以突破既有的纪念六四的模式,也不必拘泥于6月4日这个时间点。"其实六四事件和其他至今没能被昭雪的类似事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也应该纪念其他事件的受害者。我们不应该盲目地把六四事件拔高为'中国民主摇篮',而是应该从最基本的人性层面去牢记:那么多人死去,却至今没能被昭雪。"

六四33周年 美CECC呼吁中共公开面对向人民发动的可怕暴力


美国国会暨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星期五(6月3日)发表声明纪念天安门事件33周年。“我们呼吁中国政府允许围绕1989年事件自由和公开的讨论,并公开面对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对人民发动的可怕暴力,”CECC主席说。

CECC主席、来自俄勒冈州的民主党联邦参议员默克利(Sen. Jeff Merkley, D-OR)和共同主席、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民主党联邦众议员麦戈文(Rep. James McGovern, D-MA)在一份书面声明中称,33年前在那场以和平运动寻求民主改革和追求《世界人权宣言》中的人权价值而牺牲的人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正义。

“我们每年纪念这场悲剧,因为在中国大陆这样做太危险了,现在甚至香港也禁止了纪念活动,自1990年以来,香港每年都会举行烛光悼念活动,”议员们在声明中说,“今天,我们纪念那些人的勇气,那些在6月4日面对坦克和棍棒的人,和那些持续寻求有关那场大屠杀事件透明度和信息的人,包括天安门母亲群体。”



资料照:香港六四纪念馆内展出的香港历年举行的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烛光会的照片。(2021年9月5日)

从1990年到2019年,香港维园六四烛光晚会一直是全球纪念六四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但在2020年,香港警方以新冠疫情为由,首次禁止支联会举办维园烛光晚会,许多支联会和民主派的干部以及大批民众仍坚持自发前往维园悼念六四,其中许多人因此被香港当局逮捕,还有一些人被定罪判刑。

2021年,在北京强行实施国安法后的第一个六四周年日,警方继续以疫情为由拒绝批准维园六四烛光晚会集会。不过,仍有大批市民在香港各地“遍地开花”,点燃蜡烛自行悼念,但面临和前一年同样的情况,许多人因此遭到逮捕。



资料照:一名香港小女孩在香港中文大学曾经矗立自由女神的地点点燃了一枚蜡烛纪念六四死难者。(2021年12月24日)

由于香港当局的打压和香港政治自由不断被压缩,预计今年香港不会有六四事件的相关集会,也不会重现维园烛光悼念活动的景象。

CECC领袖们说,他们也在六四天安门事件33周年之际向所有时至今日仍不顾中国政府系统镇压而继续勇敢地传递民主自由火炬的人致敬,包括维权律师、维吾尔人和藏人、基督徒和法轮功学员、民主和言论自由以及劳工权利倡导者,还有所有渴望结束酷刑、任意拘留和种族灭绝的人士。

默克利和麦戈文说,“我们承诺美国国会将铭记天安门大屠杀事件,直到每一个在中国和香港的人都能自由地、无所畏惧地这么做(纪念六四)。”

“我们呼吁中国政府允许围绕1989年事件自由和公开的讨论,并公开面对(reckon publicly)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对人民发动的可怕暴力,”议员们接着说,“我们呼吁香港政府撤销指控,释放所有因参与追悼天安门悲剧集会而被拘留的人,并允许恢复维园一年一度的烛光守夜活动。”

此外,议员们还呼吁参众两院正在协商的大型抗中法案能包括条款,为受北京政府打压或为了逃离迫害的香港居民以及维吾尔人提供安全可靠的人道主义援助,让他们得以进入美国寻求庇护。

上百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两党议员目前正针对一项大型技术投资法案进行协商,这项法案是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最为重大的科技研发计划,将为美国制造业、供应链和先进技术研发等领域注入大量资源,目的为厚植美国技术实力在国际舞台和中国展开抗衡。

CECC领袖们在声明最后表示,“我们将继续为天安门精神和遗产最终能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实现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