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多维:公信力受创 别让“方方事件”在西安重演

2022-01-06 18:10:05


西安新增新冠疫情病例数量已经降低。(新华社)
不少个体在疫情期间的悲惨经历被报道出来,就医难、吃饭难、考试难、住宿难……疫情管控流程亦问题频发,配送难、出行难、隔离难……诸如此类,是否皆完全不能预料?提前做若干应急预案,疫情中根据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是否真有那么难?

有辩护声音或说,政府当然有相关预案,但事出无奈,难免不能周全。

这就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社会治理的本质究竟为何,秩序是服务于人还是人要服务于秩序。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要求下,治理者们似乎信奉“抓大放小”是天然正当的,社会持续运行要以稳定为前提,期间自然有所取舍不能得兼,从逻辑上、从整体上说,这没有问题。那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就在,政府不应也不能将“抓大放小”视为正当,社会并不要求治理者尽善尽美,但后者必须有尽善尽美的自觉及为之充分不懈的努力,这是公义所在,更是道德所在。

“稳定压倒一切”没问题,但能否将“压倒”的范围尽可能缩小,将“压倒”的程度尽可能降低?“抓大放小”没问题,但“大”抓住了,“小”是否也能想办法去抓,能否少一些无奈放弃,多一些尽力争取?

社会治理归根结底是要为人服务,那就要想方设法关注到每一个人。但残酷的现实似乎并不支持这一美好愿景,“抓大放小”的官员们究竟是力有不逮还是怠惰懒政,实在不难分辨。

当“稳定”成为官员政绩表的最大加分项,这对治理者形成一种错置的鼓励,他们将愈发缺少社会治理主动性,因“抓大放小”足够用来搪塞掩盖他们的懒惰和无能。

政府公信力的逐渐流失是比疫情更严重的灾难。身疾易治,心疾难医,后者必须得到足够重视,那是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