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笑话

回顾:1970年初的中国

2024-01-10 17:15:04

半个世纪前的中国,虽然并不富裕,但是大城市能看到轿车了。照片拍摄地是南京



1970年代,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对那个年代的故事,渐渐不再提起。

吃得不太饱,穿得不太暖,娱乐不太丰富,衣服有些补丁,永远是黑灰绿三种颜色。

黑白电视、28寸自行车、大型收音机、又破又厚的大棉袄……这是大多数人对70年代的印象。而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则把70年代当作一个遥远的传说。


1972年,北京已经出现不少游客了,虽然他们穿的衣服还十分传统。



当时的中国,很少家庭买得起照相机,即使买得起,也是海鸥、凤凰、珠江等国产相机,只能拍摄黑白照片。而且他们只拍家庭纪念照,不会浪费胶卷去拍大街。

不过幸运的是,70年代有少数外国摄影师,在难得的机会里进入中国,拍摄了当时街头百姓生活的彩照。70年代的中国大城市,是什么生活水平?下面来看看。


不到长城非好汉!1972年,一位摄影师正在给北京一个五口之家拍照。他们的衣服上没有补丁,在当时来说算条件比较好的了。

1977年,沈阳的一大片农田,人们正在辛苦地劳作。当时的东北非常繁荣,是国家重工业基地,而沈阳是东北第一大城市。

济南第一景点——趵突泉。1972年已经有游客了,一位使用“双反相机”的摄影师,正在给游客拍摄“到此一游”纪念照。尽管如此,当时大多农村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旅游的经历。


广州沙面,一所小学正在上体育课,同学们正在沙坑里跳高。1978年的广州,虽然是全国大城市,但还未能入选“一线城市”,比不了上海、天津。

1973年的老北京胡同,当时胡同非常整洁干净。三位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好奇地看着拍照的外国摄影师。

70年代的北方大城市——大同,在一座名叫华严寺的寺庙门口,很多孩子在玩耍。他们穿着的衣服,比想象中好很多。


再来看70年代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高层建筑已经非常多了。苏州河上很多船只,城市风貌非常壮观,远远在北京、广州、深圳之上。但广大农村地区,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不同。

以上就是外国摄影师镜头中,70年代的中国大城市,大家可以看到是什么生活水平。当然,当时的农村地区,穿打补丁的衣服会更加常见。

1973年的中国,中山装、军绿大衣、28寸自行车,充满那个年代的气息



朋友,你还记得1973年吗?那是半个世纪前的中国。

如果你经历过那个年代,至今还有什么记忆?如果你是年轻人,你从爷爷奶奶口中,对70年代有怎样的印象?

那个年代生产力不够发达!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这新婚“四大件”只有极少家庭能买得起。

1973年,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当时的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那个年代大街上的行人,有着怎样的精气神?

下面,一起来看英国摄影师约翰·布尔默(John Bulmer) ,1973年在街头偷拍的12张彩色中国照片,非常罕见!

1973年的年轻人,穿的衣服比较正统、保守,不像现在的年轻女孩,穿得色彩艳丽,越穿越短。那个年代的女青年,居然已经热爱旅游了。


1973年,还不流行穿羽绒服,无论老小都穿着厚厚的棉絮,这个小朋友最少穿了7件衣服,还是觉得冷。如今半个世纪过去,老人不在了,小朋友已经步入晚年。

街头一位扛着铁锹的民工,他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脸上的表情,都充满那个年代的味道。

街头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她的娃娃,非常好奇地看着这位拍照的英国摄影师。1973年,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见过老外,非常好奇。

那个年代的人,穿的衣服永远只有三种颜色:黑、灰、绿!街头有一种干净整齐、友善往来的生活气息。

飞鸽、永久、凤凰,是70年代最着名的单车三大品牌!当时买单车不仅要钱,而且要票才能买到。那时的人安分守己,没有人敢偷自行车。

70年代的小朋友,都喜欢戴这种瓜皮帽,非常保暖。只是光阴易逝,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如今已经退休在家带孙子了。

1973年的城市街头,看不到轿车,马路虽然不宽,但行人并不密集。至于堵车,在当时就像天方夜谭一样。

1973年的的清洁工,当时的卫生装备十分简陋,不过那个年代很少垃圾,塑料袋根本就看不到,所以城市自然干净整洁。

70年代的离婚率非常非常低,照片中这小俩口,靠三轮单车运货,过着虽然没多少钱,却知足常乐的生活。

1973年的胡同,当时的胡同还没有大规模拆掉,保持了比较原始的气息。当时胡同里也不会停放那么多私家车,道路显得宽阔自然。



以上就是半个世纪前,英国摄影师约翰·布尔默在中国的城市街头,偷拍的12张珍贵照片。那个年代中国只有黑白照片,还没有彩照,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