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晚清军队近代化的第一个老师——洋枪队

2019-11-08 04:01:10

一、华尔洋枪队的成立背景及特点

1860年5月11日,天京。

洪仁?⒊掠癯伞⒗钚愠伞⒗钍老汀⒀罡ㄇ宓忍?教旃?饕???啄裕?诖莼俳?洗笥?淖=莼嵋樯希?致鄄⑷范?颂?教旃?乱徊降恼铰苑秸耄?床扇『槿诗提出的“先取苏常,后攻天京上游”的战略,命李秀成率军东征苏常。

李秀成东征

5月15日,李秀成率军东征,一路所向披靡,太平军连克常州、无锡、苏州、昆山、太仓、嘉定、青浦、松江,兵锋直逼上海。当时,清政府在江苏的势力极其空虚,面对李秀成大军压境一筹莫展。(东南要害,均为贼踞,苏省已无一兵一将,全境空虚,固已无从措手)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地方势力想到了洋人。

苏松粮储道杨坊和苏松太道吴煦请求驻上海的英、法军队帮助防守上海,但当时英法两国与清政府还处于战争时期,正打算北上进攻大沽口,不愿与太平军发生冲突。无奈之下,杨坊和吴煦找到了美国浪人华尔,雇佣其组织了“洋枪队”。

华尔

华尔的经历非常富有传奇色彩,他早年学过军事,抢过邮车,贩过“猪仔”,在墨西哥打过仗,还加入法军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来到东方冒险,在一艘中国船上当大副。从个人素质上讲,华尔闯过五洲四洋,眼界开阔,胆大心细,极富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而且懂西方近代军事,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从后来的表现看,他确实是一个优秀的雇佣军首领。

最初的洋枪队规模只有一两百人,由欧美人为军官,东南亚人(以菲律宾水手主)为士兵,之后,随着洋枪队屡立战功,其规模也不断扩大,到1862年8月时,洋枪队领饷官兵已达6500余人,加上辅助人员,全军超过12000人(此时士兵以华人为主)。洋枪队还被清廷封为“常胜军”,得到了清政府正式承认。

洋枪队装备的夏普斯单发步枪

洋枪队是一支完全近代化的雇佣军。从编制看,它有1个来复枪团,5个步兵团,若干狙击兵连,1支内河舰队,1支大型运输船队,1支工兵队,2个兵工厂,1个军医院;从装备上看,大部分士兵使用来复枪,发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尖圆子弹,还有各种火炮37门,每门炮常备炮弹500发。此外,洋枪队还装备有作战用的机动设备:野战桥、野战炮架、炮舰、铁甲汽轮等。从训练上看,洋枪队完全采用西式训练法(纯用夷法),连发号施令都全部采用英语。

洋枪队炮兵

华尔对洋枪队训练一丝不苟(一切不惮繁琐),作战往往身先士卒,他懂得诸兵种之间的协同配置,火力配系,对在南方江河湖汊水网地区作战深有研究,对保持军队机动能力和后勤补给尤其重视,洋枪队作战往往内河舰队、运输船队、工兵、医院一起出动,配合作战,效率和战斗力远非中国传统军队可比。华尔还非常注重战前情报搜集,除了雇佣大量间谍搜集情报外,他还喜欢亲自抵近侦查,获取第一手信息。

洋枪队

在华尔的训练和指挥下, 洋枪队成了一支对付太平军的王牌劲旅,欧美列强对洋枪队的印象也从“海盗、雇佣劫掠兵”,转变成了“清朝军队中组织最好、效力最高的军队”,是“中国军事改革的典范,军队西方化的核心”。

实际上,相比镇压太平天国,洋枪队对清王朝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引领清军近代化方面。当中国军队还在采用中世纪的方式战斗时,洋枪队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为中国军事领域注入了无限变量,在洋枪队的启蒙和引领下,中国军队从武器变革出发,步入了军事近代化的快车道。

太平军俘虏洋枪队士兵

二、洋枪队对淮军的影响

洋枪队的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学生,是李鸿章创建的淮军,洋枪队对中国军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淮军的影响,并通过淮军壮大而带动整个清军的近代化变革。

1862年4月,当洋枪队在上海附近连战连捷之时,李鸿章率领刚刚组建的淮军从安徽到达了上海,担纲江苏战场对付太平军的主力。

当时,淮军一切都“山寨”湘军,甚至一些部队都是直接从湘军那里借来的,而湘军是一支很传统的军队,其装备、组织、战法、制度已远远落后于时代,这种情况在中国内地作战时还不明显,一旦与驻上海的西方军队相比,高下立判。

淮军成立初期营伍编制

淮军的武器装备处于冷热兵器混合使用的水平,以初期的一个营为例,全营下辖38队,有枪炮19队(劈山炮2队,抬枪8队,小枪9队),刀矛19队,全营共有火器127件,其中小枪99杆,抬枪24杆,劈山炮4门。

小枪,就是鸟铳,是明朝时期仿制西方火器制成的火绳枪,抬枪是2人操作的大型鸟铳,劈山炮是在明朝红衣大炮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前装滑膛炮。这些火器不仅射程近、威力小、准确性差,而且装填很慢,不仅与洋人的武器存在代差,甚至在太平军面前也无法占到便宜,要知道,当时李秀成手下的西洋火器也不少。

李鸿章率军进入上海后,通过与洋枪队并肩作战以及与英、法等国军队接触,很快意识到了淮军落后。在之前的《从时代环境以及统帅性格理念入手:浅析淮军与湘军的差异》一文中,我们对比过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区别,相比曾国藩的刻板与守拙,李鸿章做事比较功利、取巧、善于变通,他很少受传统的限制,敢于接受新事物。

李鸿章

李鸿章看到西方军队“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各项军火,皆中土所无”,大为震惊羡慕,之后又目睹李秀成部“专用洋枪,力可及远”,便得出结论:唯有多用西洋军火以制之。意思就是对付要对付李秀成的洋枪,必须多用西方军火。类似羡慕的话,李在奏折或书信中张口就来,比如“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挡辄糜,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西洋炸炮重者数万数千斤,轻者数百数十斤,守战工具天下无敌”等等。

起初李鸿章要求淮军“随军学其临敌之整齐肃静,枪炮之施放准则,亦得切磋观感之益”,也就是学习洋枪队临阵时严整的队形和纪律,以及发射枪炮的准则,切磋观摩,后来直接认为“外国利器枪兵百倍”,如中国仍然沿袭旧制,不做调整和改革,势必“厝火积薪,可危实甚”,于是决心“废弃弓箭,专精火器”,“尽改旧制,更仿夷军”,对淮军进行全面改组和升级。

换装后淮军一营编制情况

在李鸿章的强力推动下,淮军开始大批量换装淘汰落后武器,换装洋枪洋炮,并学习洋枪队的军事编制和训练作战方法,逐渐由冷热兵器混用向热兵器方向过渡,中国军队的近代化由学习洋枪队开始,此正式拉开序幕。

三、洋枪队是如何引领清军近代化的

西方学者曾称赞洋枪队是“十九世纪中国的一个创举”,并预言它“可能导致产生一支近代中国军队”。的确,华尔所创建的洋枪队对中国晚清军队近代化产生了非比寻常的影响,尤其是在清军武器装备变革,军事训练、作战以及军事教育的改变,近代军事思想、战术原则的确立方面,起了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一)引领了晚清军队武器装备的划时代变革

军队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其次才是由武器装备近代化引起的战略战术、军事思想、军事训练、军事工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洋枪队对清军武器装备近代化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让清军对洋枪洋炮的强大威力有了更直接、更深刻、更实际的认识,二是洋枪队为清军开辟了进口外国武器的渠道。

《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淮军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军虽然遭受了西方军队碾压式的打击,但对西方武器装备的认知很粗浅、笼统,对其重要性也认识不足。江南大营中的绿营部队也曾装备过很多样枪,但训练不足,战术落后,无法发挥新式武器的威力。湘军也曾购买洋炮对付太平军,但曾国藩却认为“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然则将士真善战着,其必力争洋枪洋炮者乎”,意思就是真美人不靠妆饰,真书法家不讲究笔墨,真正善战的部队,难道一定要依靠洋枪洋炮吗?

李鸿章地处华洋杂处的上海,其见识和视野自然不是其他清军将领所能企及的,在亲临前线观摩洋枪队作战以及与洋枪队首领华尔多次接触后,李鸿章内心的小宇宙再也无法淡定,淮军换装势在必行。由于英法两国对武器出口的限制,淮军能买到洋枪,但很难买到新式火炮,李鸿章不得不公关华尔,找华尔代购。在此之前的1860年初,中外会防局成立,洋枪队获得了英法美等国的认可和支持,各种先进都对洋枪队敞开大门,搞点武器对华尔而言是小case。

英国教习训练常胜军

淮军的武器装备更新是卓有生效的,《淮军志》记载:“淮军初到上海,军中尚无洋枪,······约两年时间的发展,几全改观,主要利器则为洋枪和炸炮。”到1868年8月捻军被镇压时,淮军已全部更换洋枪并淘汰劈山炮,在清军中率先完成了武器装备的近代化。

(二)改变了清军传统的操练和作战方式

有了先进的武器不一定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这涉及军队的训练问题。淮军旧有的战术缺乏协同作战能力,抬枪、小枪远距离打击时,大刀、长矛只能等着,大刀长矛冲锋时,抬枪、小枪只能闲置,作战效率低。洋枪则不同,它装备了刺刀,整合了远距离射击和近距离肉搏的功能,大大提升了作战效率。但是想要充分发挥洋枪的威力,肯定不能依靠之前的一字阵、三才阵等旧的战法,一切都得重新学习。

淮军盛字营号坎

李鸿章也意识到淮军旧有的操练和战术与新式武器不兼容,难以发挥先进武器的威力,并认为“洋枪实为利器······而操练未队伍,不中用”。为了提高淮军战斗力,李鸿章决心全面学习洋人的训练方法和作战方式。淮军一面选用外籍教官随营训练,一面在上海郊外的凤凰山设立训练基地,由洋教官集中训练。

1862年底,刘铭传部聘请法国军官毕乃尔到军中教授洋枪使用方法,开淮军聘请外国军事教练之先河。1863年戈登出任常胜军首领后,与淮军关系更加融洽,戈登直接从常胜军以及英、法军队中聘请了大批外籍教官到淮军中,教授枪炮使用方法和队列、体操、行军、测绘、战阵等军事课程,等到1864年常胜军裁撤时,李鸿章还特意留下了11名常胜军军官充当教习。

戈登

在外国教官的帮助下,淮军的作训方式大有改观。

首先是训练时间的延长。在清军旧制中,练兵方式非常简单,新兵训练一两月就可以上战场,但淮军加入体操、行军、测绘、战阵、枪炮施放等训练项目之后,训练时间延长到了半年。其次,战术全部采用西式。改进后的淮军战术将兵力部署为3个梯队,散兵间距为3步,梯队间距为百余步至数百步,进攻时,第一梯队以散兵战的方式射击推进,抢夺阵地并消耗敌人火力,第二梯队呈紧密队形紧随其后,准备集中突破,第三梯队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待命。防御时,则结成空心方阵或实心方阵,抵御密集步兵和骑兵冲锋。

淮军训练

最后,在火炮使用上,淮军改变了之前单独进攻或防御的战术,加强了步炮协同。进攻时对敌人进行火力覆盖,打乱其防御部署,掩护部队突击,防御时拦击敌人攻击队形,阻滞敌军攻势,使己方退而不乱。

1865年9月,曾国藩在检阅淮军后写道:“操演阵法,纯用洋人规矩,号令亦仿照洋人声口,步伐极整齐,枪炮极娴熟,平日所见步队不逮此远矣。”全用西法操练的的淮军,不久后成了晚清经制军的榜样,其装备作训被其他清军纷纷仿效,局面为之一变。从这个角讲,正是那批来自于常胜军或与常胜军大有渊源的外籍军事教官,手把手将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和作战方式教授给了清军,推动了中国军队在“软件”上的近代化。

(三)颠覆了清军传统的军事思想

近代以来,清军的军事思想变迁,是在与外国军队交战、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但作为交战方,清军难以了解、掌握外国军事指挥的内涵。而洋枪队是清政府的雇佣军,这使得清军能深入其中了解西方军事指挥的全过程,清政府甚至特地要求与洋枪队共事的清军将领,趁机打探外国军队的情报(藉此查看外国营垒虚实)。

淮军炮兵部队

在与洋枪队深入接触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发展了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已经成了过去式,“操练枪炮,均采西式”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这一过程中,外国武器、军事顾问、战争理论等涌入中国,对传统的军事思想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华尔就读于美国军事院校,有过丰富的军事实践,戈登将门出身,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二人均能熟练运用西方军事理论指导作战。比如,洋枪队攻守时,重视两翼以及后路的作用,一改清军只重正面、忽视两翼和纵深的旧习;进攻时,洋枪队讲究步炮协同、水陆配合,“炮船水勇均能登杀贼”,且尤其注重发挥炮艇、火炮的威力;战前,洋枪队非常重视情报工作,指挥官力求亲自掌握敌方情况等等。

中国的近代化始于军事领域的近代化,而军事领域的近代化始于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在这一点上,洋枪队所引发的近代化“蝴蝶效应”显得非常重要。在此之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开明官员,从军事角度出发,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企业、军事教育学堂,持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聘用西方军事教官,向西方派遣军事学员等等,这些发端于军事领域的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剑桥晚清中国史》也认为:“(洋枪队)历史意义最大的莫过于提供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因为武器装备与随之产生的军火制造业,其进步的技术可用来促进中国军队和军事工业的现代化”。


【参考资料】

《洋枪队淮军浅论》陈九如

《洋枪队与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苏贻鸣

《火器引进与淮军军事改革》黄凯

《上海华尔洋枪队——近代中国军事改革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