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曹操、曹丕、曹叡都很聪明,为何不杀司马懿来以绝后患呢?

2020-01-04 04:02:17

曹操对于司马懿的猜忌,不仅是《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说法,也在正史中得到了记载。根据《晋书·宣帝纪》的记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东汉末年,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不过,虽然曹操、曹丕、曹叡这三位君主,都对司马懿有所忌讳和防范。但是,这三位聪明绝顶的君主,却都没有杀司马懿来以绝后患。最终,在通过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并由他的孙子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那幺,问题来了,曹操、曹丕、曹叡都很聪明,为何不杀司马懿来以绝后患呢?

曹操

首先,曹操之所以没杀司马懿,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曹丕的竭力维护,俗语有云“虎毒不食子”,虽然曹操杀伐果断,但是,对于儿子竭力维护的手下,曹操如果没有确凿的理由,也是不好下手的。进一步来说,很可能是意识到曹操对于自己的忌惮,司马懿在曹操生前可谓小心谨慎,不给曹操抓住把柄的机会。作为对比的是,杨修则没有司马懿这幺小心谨慎的。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另一方面,曹操之所以不杀司马懿,原因是后者当时的官职太低,不能对曹魏造成什幺威胁。在历史上,很多功高震主的武将之所以不得善终,直接原因就是其威望太高或者握有兵权,也即其拥有造反的能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在魏晋时期,太子中庶子只是一个五品官职,职责就是辅佐太子,侍从规谏,奏事文书。因此,在曹操生前,司马懿不仅官职较低,而且既不能像丞相、尚书令一样参与朝政,也没有一兵一卒的兵权,所以对曹魏构不成什幺威胁。基于此,曹操即便心理忌讳,也没有做出除掉司马懿的决定。


曹丕

其次,就曹丕来说,之所以不杀司马懿,原因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能够在和曹植的较量中取得胜利,司马懿辅佐有功。所以,等到曹丕登基称帝后,就对司马懿下手的话,无疑是在卸磨杀驴,甚至会让手下的文臣武将寒心。毕竟司马懿鞍前马后,也没有什幺明显的过错。另一方面,曹丕需要司马懿这样的士族势力,以此制衡曹魏宗室。曹丕在位期间,不仅对曹植、曹彰等兄弟严加看管,也对曹真、曹休、夏侯尚等掌握兵权的曹魏宗室有所防范。在此背景下,司马懿、陈群等士族势力,自然获得了曹丕的重用,以此来对曹魏宗室势力进行平衡,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曹叡

最后,就魏明帝曹叡来说,因为一流曹魏宗室名将的逐渐凋零,曹叡必须仰仗司马懿来抵御蜀汉和东吴的进攻。太和二年(228年),也即魏明帝曹叡在位的第二年,大司马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太和五年(231年),大司马曹真也因病去世。因此,曾经跟随曹操征战沙场的曹氏、夏侯氏名将,基本上都在曹叡在位前后去世了。在此背景下,蜀汉和东吴又多次兴兵攻打曹魏,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就让曹魏差一点丢掉陇右地区。基于此,司马懿这样可以抵挡蜀汉和东吴的名将,如果被曹叡杀掉的话,无疑会让蜀汉和东吴坐收渔翁之利。


进一步来说,司马懿除了防御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还攻灭公孙渊,帮助曹魏平定了辽东地区,体现出自己对于曹魏的重要价值。在三国之前的战国后期,赵国凭借着李牧这位名将,得以抵挡秦国,不至于被消灭。但是,在赵王杀害李牧,也即自毁长城后,赵国都城邯郸随之被秦军攻破。因此,在这些前车之鉴下,和曹操、曹丕一样聪明的曹叡,自然不会做自毁长城的傻事。

并且,在笔者看来,司马懿可以篡夺曹魏大权,主要还是因为曹叡之后的曹芳实在年幼,无法执掌大权,而另外一位托孤大臣曹爽,在能力上和司马懿相差太多,从而导致司马懿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换而言之,如果曹爽能力够强,或者曹芳不是太年幼,司马懿想要篡夺曹魏大权,都是九死一生的。对此,你怎幺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