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下笔如有神,毛主席曾用一篇文章,退敌军10万

2020-01-02 04:01:08

众所周知,毛主席的文章绝冠天下。他的文章看似天马行空,嬉笑怒骂不拘一格,实则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入木三分。毛主席的文章不仅经得起时间考验,至今读来仍令人振聋发聩,而且有时候一篇文章,能退敌10万大军。

在平津战役前,傅作义和蒋介石曾密谋趁晋察冀野战军分兵在外,冀中地区兵力空虚之机,派部队偷袭西柏坡,实施“斩首行动”。此计划被我军侦知后,毛主席在组织冀中地方武装紧急行动起来,并调部分野战纵队迅速回援的同时,写了篇雄文,通过新华广播电台昭告天下,让本就“五行不定”的傅作义心惊胆战?,轰轰烈烈的“斩首行动”遂成了虎头蛇尾,无疾而终。


这个故事,相信读者早已耳熟能详。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的1943年,毛主席就已经成功地用文章吓退10万敌军了。只不过那次的敌将不是傅作义,而是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

全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胡宗南奉命率部长期驻扎关中。名为守潼关,实则主要任务是封锁陕甘宁边区,阻挠进步青年投奔延安,视国内国际形势变化,随时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

1943年5月,共产国际解散,蒋介石觉得和中共翻脸的机会来了。国民党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叫嚣着既然共产国际已经解散,那幺作为共产国际支部的中共也不该存在云云。6月13日,蒋介石电令胡宗南,要求他制定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的作战计划。

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将驻防黄河边上防御日军的2个集团军调到陕甘宁边区周边,计划于7月28日发起进攻,首先攻占关中分区的淳化、栒邑、正宁、宁县、镇原五县,然后再继续北进。


不过,这项胡宗南自以为天衣无缝的绝密计划,很快便被我军秘密战线上的英雄们侦知。我军在进行必要的应变准备的同时,决定先发制人地发动一场舆论战,争取制止蒋介石、胡宗南的军事冒险。

7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公开发表毛主席亲自撰写的社论《质问国民党》。该文首先向外界披露了国民党将两个集团军调离黄河河防,准备进攻边区的事实,然后向国民党提出尖锐质问:

“这些国民党人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难道尽撤河防主力,倒叫做增强抗战幺?难道进攻边区,倒叫做增强团结幺?”

“如果你们将大段的河防丢弃不管,而日本人却仍然静悄悄地在对岸望着不动,只是拿着望远镜兴高采烈地注视着你们愈走愈远的背影,这其中又是一种什幺缘故呢?

社论接着批判国民党对中共的“破坏抗战”、“破坏团结”,以及所谓“封建割据”等指责,文章说: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你们应该和我们一道去把日本占领的地方统一起来,把鬼子赶出去才是正经,何必急急忙忙地要来‘统一’这块巴掌大的边区呢?大好河山,沦于敌手,你们不急,你们不忙,而却急于进攻边区,忙于内战,可痛也夫!可耻也夫!”


文章写到这里,就将国民党放到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位置上。接着,社论指责国民党内“专门反共的人们”是日本的“第五纵队”,所说所行,都和敌人汉奸一模一样,毫无区别。社论要求蒋介石下令把胡宗南的军队撤回河防,也号召爱国的国民党人行动起来,制止内战危机。

毛主席这篇雄文发表后,引起了美国高度关注。当时,美国正在太平洋上和日本打得难解难分,印缅战场上仍然是日军占据主动地位。美国迫切需要中国迟可能拖住侵华日军,不使其增援其他战场,因此,马歇尔立即照会宋子文,称:“现值我同盟国正应全力应付日本之时,如所报属实,诚可焦虑,能否即设法避免此种事情?”


当时的国民政府,经济上全靠美援支撑,军事上眼巴巴指望美国援助。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要是美国一怒之下当真断了对华经济、军事援助,国民政府是万万吃不消的。退一步说,如果让美国决策圈内“换马”意见上了占风,这也是蒋介石万万抗不住的。

所以,蒋介石可以不在乎国内民众舆论,可以不理会苏联立场,但美国佬的脸色却是万万不敢怠慢的。加之军事进攻计划提前曝光,已丧失了进攻突然性,所以蒋介石不得不令胡宗南搁置进攻计划。

虽说国民党并未停止宣传上攻击,国共两党还在你来我往地打打笔墨官司,但一场严重的内战危机总算是避免了。这其中,毛主席这篇雄文可谓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