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噶尔丹:砍向满清的第一刀(十三)一带雄主的末路(终)(西域系列之二十三)

2020-01-01 04:01:13

原创   半路一把刀

·一代雄主的末路



噶尔丹的军队与费扬古的西路清军在昭莫多打成了胶着状态,场面十分惨烈。《圣武记》记载:“贼冒矢铳鏖斗,至暮不退,人人如怒虎,林木皆震”。

这时候,天色就渐渐暗了下来。焦虑的费扬古和殷化行站在山顶上了望敌阵,忽然发现,准噶尔部队的后方有一大堆人马一直都没有动窝。也就是说不管前方怎幺打,那一块一直都是静止不动。而且那一坨还人马非常密集。

那这是一个什幺情况呢?

殷化行马上就明白了,于是赶紧向费扬古请示:那一块儿地方的人马一直都没动,肯定是噶尔丹后勤补给的牲畜和妇孺,现在我们这样死磕不是个办法,建议派一支部队,绕到后面去偷袭,准噶尔军一旦失去后勤,必定大乱。

费扬古一看,没错,这的确是个办法。当即命令东侧的部队攻击准噶尔军的侧翼。再让一支部队沿着西侧突袭准噶尔后方的辎重。


准噶尔军正在前面和清军酣战鏖斗,忽然就听到阵后大乱,妇孺哭喊。这一下,准噶尔军士气大泄,一下就乱转了阵脚。费扬古一看偷袭成功,立刻组织全军夹击。一时间清军呼声震天,弹如雨下。准噶尔军顿时就撑不住了,一片溃败,四散而逃。

清军记载当时准噶尔军是尸横遍野,河沟里都填满了。

噶尔丹一看情况不妙,率领数十骑突围逃出。


这时天也黑了,清军是月下追击了十五六公里。殷化行在前面追着追着,回头一看,跟上来的只有三百来号清军,赶紧,停下吧。于是费扬古传令收兵,这时候天色已经黎明,于是清军打扫战场。

这一打扫战场,清军才发现,噶尔丹的妻子阿努,竟然也身中枪炮,战死在了沙场。

史料记载,噶尔丹和阿努两个人一直感情很好,而且阿努始终也是噶尔丹的得力助手,可想而知,阿努这一死,对噶尔丹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昭莫多之战,《圣武记》统计的数字是“斩数千级,降三千,获马驼、牛羊、庐帐、器械无算。”“无算”就是无数——你就瞎扯吧,无数是多少?从昭莫多一直堆到北京城?俄国的史料记载是歼敌2000多,俘虏200;而也有史料记载是歼灭准噶尔军2000余人,俘虏2000余人,缴获牛2万余头,羊4万余只。

但无论那种记载,都表明噶尔丹的主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大捷。



康熙呢,这时候正在往北京城里撤的途中,一面撤,一面揪心西路军和噶尔丹到底撞上了没有?如果撞上了又抓住噶尔丹没有?

他派出去追击的马思喀,倒是在昭莫多之战后的第二天夜里和第三天,连续派人送来了消息,报告皇上,西路军胜利了。

康熙还是不放心,一心等费扬古的奏报。第五天,五月十八日,费扬古的详细战报终于来了,康熙是等不及人把奏章送进大帐,连忙跑到外面,亲自打开看,大喜:干得好,回去后统统重赏。然后带着随行的大臣,三拜九叩,拜谢老天。

六月初九,康熙终于回到了北京城。历时98天。

现在你去北京的国子监,还能看到一块清政府立的石碑,就是记载这事儿的。



但是虽然噶尔丹通过此役基本再无重振的可能,但归根结底还活着,活着,康熙就不放心。于是康熙继续采取了一系列动作。

一是与策妄阿喇布坦达成协议,绝不让噶尔丹返回新疆境内。

二是勒令所有的蒙古王公,尤其是青海和硕特的台吉们,断绝一切给噶尔丹的资助和联系。

三是严令费扬古、孙思克等将领将科布多向外的通道全部围死。

四是开始追查五世达赖到底还在不在人世这件事儿,因为整个过程中,拉萨的黄教教廷那边一直都是在支持噶尔丹,这个根子不解决,就无法安宁。所以康熙向拉萨怕钱使团,明确说如果五世达赖还在,就面见大清的使臣,告诉噶尔丹投降——当然,清政府的使团一去拉萨就把桑结嘉措给揭穿了,这就使得桑结嘉措再也不能假借五世达赖的名义帮助噶尔丹。

最后,康熙在回到京城仅3个月后便再次带着大军跑到了内蒙古、宁夏一带转悠,亲自坐镇指挥,再次勒令噶尔丹投降。



而此时噶尔丹逃回科布多,陆续收集残部,还有四千来人,但形式却很不乐观,据投降过来的噶尔丹部下说,是“困穷已极”,牲畜寥寥无几,很多人连帐篷都没有,甚至到了挖草根果腹的境地。

于是噶尔丹的部下纷纷弃噶尔丹而去,有些人投降了满清,有些人投奔了策妄阿喇布坦,比如噶尔丹的一个部下一次就带了一千人投奔了策妄阿喇布坦。

等到1696年的11月,噶尔丹身边仅剩下几百人。


当然噶尔丹还抱着东山再起的希望,这时候向青海、西藏派出了一个160人的使团,带着14封信,但这个使团一出来就被清军全部抓获,信也搜走了——根本就无法越过清军的封锁线。

这个时候,哈密的统治者是额贝都拉,在昭莫多之战后,已乘机脱离了准噶尔人的统治,归附了清朝,向康熙表示:“若噶尔丹来,臣等相机竭力擒之;若闻声息,陆续奏闻。”

这样,哈密归属了满清,康熙立刻对额贝都拉加封,这就是第一代哈密回王。当然,最初加封的时候他还不是回王,只是封他为一等扎萨克,主管哈密地区,额贝都拉家族成为哈密回王是后来的事了。

额贝都拉归附清朝后,倒也真是说到做到,1697年,当康熙在内蒙古地区转悠完,回到北京城不久,额贝都拉就将噶尔丹派往哈密打猎的儿子赛卜腾巴尔珠尔给抓住了,直接押送给了清政府。康熙立即命令打入囚车,押送到京师。据说当时围观噶尔丹儿子的人是水泄不通。



1697年3月,康熙给噶尔丹下了最后通牒,要他投降,同时准备第三次亲征,对噶尔丹进行最后的一击。此时,噶尔丹的一个手下来投降,同时带来一个消息:其实噶尔丹已经死了。


噶尔丹是在1697年的3月13日去世的,第二天尸体就进行了火化。终年53岁。





噶尔丹是怎幺死的,史料中一共有两种记载。

一种来自满清的史料,说噶尔丹仰药自尽,也就是自杀了。但是这个说法不可信。

以噶尔丹的性格,而且是从小接受黄教教育,还是活佛,是不可能自杀的。自杀说,不过是康熙为自己找回点面子,要不然,大清的皇帝费了这幺多年劲儿,花了这幺钱,死了这幺多人,到头还没把人家抓住,人家自己死了,多没面子啊?!而自杀身亡,好歹也是被我大清逼死的,一来说明你走投无路,自绝于大清的领导和准噶尔人民,;二来也是抹黑噶尔丹的活佛身份。你不是活佛吗?怎幺也自杀了?说明你就不是正经的活佛。

其实你要是看清代的史料,都会发现这个毛病,反正大清的敌人自己死了的,统统都是自杀,比如后来说阿古柏也是自杀。

噶尔丹之死还有一种记载来自国外的史料,是暴病而死。这个可以理解,众叛亲离,生活窘迫,精神压力巨大,在一连串的打击下,终于身体崩溃,



对康熙来说,就算噶尔丹火化了,骨灰我也得拿到。而且当时噶尔丹还有个女儿,也不能放过。噶尔丹骨灰当时是被一个手下叫丹济拉的人拿着的,丹济拉准备带着噶尔丹的骨灰和女儿投奔策旺阿拉布坦。但康熙最终派人劝通了丹济拉投降清政府,然而就在丹济拉带着噶尔丹骨灰往大清那边去的时候,策妄阿喇布坦得知了消息,半道上派人抢走了噶尔丹的骨灰和噶尔丹的女儿——你要噶尔丹的骨灰干什幺?放在帐篷里每天骂一遍?还是绰罗斯家族的骨灰怎幺着也不能给外人?

但是康熙不见骨灰不罢休,因此跟策妄阿喇布坦交涉:不行,噶尔丹的骨灰一定要给我。他女儿也要交出来。

这样,策妄阿拉布坦拖了一年后,终于把骨灰给了康熙。又死扛可一年,把噶尔丹的女儿也交给了清政府。

那幺康熙为什幺死活要噶尔丹的骨灰呢?

因为他要“挫骨扬灰”。解心头之恨倒是其次,重要的,这是一个象征,象征着自己终于彻底的完胜了噶尔丹,告知天下敌对者的下场。



拿到了噶尔丹骨灰的康熙,让京城的文武百官们和军队在城外的练兵场上集合,将一代雄主噶尔丹的骨灰,当众迎风扬撒,随风落入尘土。



噶尔丹的时代完结。

而准噶尔汗国,正式步入了策妄阿喇布坦的时代。

此时的康熙不会知道,一个真正强盛的准噶尔汗国才刚刚开始。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关于准噶尔:后来怎幺样了?

噶尔丹之后,他的侄子,僧格的长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了准噶尔之主。由于噶尔丹的战败,准噶尔的西邻哈萨克乘机脱离了准噶尔的统治,这就又导致了其后准噶尔与哈萨克连年的缠斗,最终策妄阿拉布坦彻底击败头克汗,哈萨克汗国的三个玉兹从此便各自为政,再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而面对俄国人的不断推进,策妄阿拉布坦也进行了反击,在亚梅什湖对俄军进行了重创,迫使沙俄撤出了这一地区。

但总的来说,策妄阿拉布坦的政策是休养生息,尽量不对外发动征伐——至少初期是这样,不过和所有有作为的蒙古汗王一样,策妄阿拉布坦也一样有着成吉思汗的情结,所以他最终一举吞并了和硕特汗国,占据了整个藏区。然而由于策妄阿拉布坦的政策失误、用人不当,很快就逼迫藏区倒向了清政府,从而使清政府将藏区纳入了版图。

策妄阿拉布坦之后继承大位的,是在和兄弟搏杀中胜出的长子噶尔丹策零。与他的前辈们一样,噶尔丹策零也是一位雄心勃勃、颇具才干的领导者,先后支持罗卜藏丹津叛清,同时击败了康熙的儿子雍正,将雍正的部队揍的惨不忍睹,使雍正不得不和准噶尔人签订了和平条约,以至于清政府直到乾隆时期都留下了后遗症,不敢与准噶尔交锋。

噶尔丹策零之后,还是由于继承人的问题,准噶尔爆发了内乱,这场内乱最终导致了阿睦尔撒纳引清军入疆,复叛清而被歼灭,新疆境内的准噶尔人几乎被屠杀一空。清政府前后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终于将新疆纳入版图,形成了今天新疆的民族格局。

这是一部风起云涌的历史。

如果对准噶尔历史有兴趣,汉文的清代史料建议可以看看《亲政平定朔漠方略》《平定准噶尔方略》《圣武记》以及《清实录》相关内容;藏族方面的史料有《五世达赖传》《咱雅班第达传》等;俄国方面的着作有伊·亚·兹拉特金的《准噶尔汗国史》,日本方面也有一些研究着作。至于现在国内的研究着作,也比较多,自己选择吧。





·后记:

不了解准噶尔人的历史,就无法了解新疆的清代历史。

而对这段历史的无知,就会对新疆今日民族格局的形成情况模糊不清,更不会了解新疆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以及柯尔克孜族之间的历史恩怨与渊源。

在我的身边,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对待自己的族群,要不妄自尊大,要不妄自菲薄,脑海中都是一些拼凑而来的,似是而非的概念。

具体到噶尔丹的这一段历史,很多人,尤其是汉文化圈的人,大都所知甚少,根本不知道新疆还有这样一个恢宏壮阔、波澜起伏的故事。

作为一个业余的新疆历史爱好者,我对噶尔丹的了解始自袁澍老师,当年他在课堂上讲的准噶尔历史使我第一次知道了乌兰布通之战的驼城,知道了昭莫多之战的命悬一线,现在他在讲这两次战役的情形我还记忆尤深,历历在目,这直接激发了我了解新疆历史的兴趣。

其实,噶尔丹的故事只是整个新疆恢宏壮阔历史的一小部分,我一直有着写一写这些历史和更多人分享的想法,因而选择了噶尔丹作为这个分享的“第一刀”。

但是真写起来,也很是担忧,怕写出来不尽人意。通过现在的情况来看,噶尔丹的故事关注度远远低于我写的风光类、饮食类文章。有些人嫌太长,内容太密集,看起来累,这也难怪,大家都更倾向于阅读轻松短小的东西,虽然我已经很努力的把这个故事尽量写的有趣——我知道,越来越多的人阅读已经越来越碎片化。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里面的人名对汉族人来说太难记,记住了后面又忘了前面,谱系也容易记混——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我也想了办法让这些名字和谱系尽量的简单清晰。

原本我也没想到这“第一刀”砍了这幺长,但是一写起来,往往有难以刹住的情况,这就像骑着一匹骏马在草原上,走着走着就会策马狂奔起来——好玩就行。

其实我已经去掉了很多枝节,减掉了很多可说可不说的内容。比如说噶尔丹灭了两个异母哥哥后,其实还有一段时间是扶持那个后来被他毒死的侄子,索诺木阿拉布坦,当了一阵准噶尔部首领的。再如也先的母亲是汉族人,也先没杀明英宗朱祁镇,其实也有他母亲的因素等等。

还有一些史料过于狗血,我也没用,比如关于满都海夫人的,有种说法是其实她在嫁给满都鲁大汗前,就有一个情人,而这个情人就是在满都鲁死后追求她的撒哈尔的那个后裔(忘了这个情节的自己到前面翻),一直对满都海痴心不渝,但是满都海还是选择嫁给了7岁的巴图蒙克(达延汗)。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情节过于像狗血的韩剧或者TVB剧了,所以没有采纳。

所以说写这一段历史实际上是很费神的事儿,不是说拿来史料改写一下就行,最头疼的是如何取舍,如何从头绪繁杂的记载中理清脉络。而更头疼的是这一段历史,满清史料、俄国史料、西藏史料的记载往往大相径庭,有些说法是完全不同,就算同为清代的史料,也常有记载不一的地方,而准噶尔人作为游牧民族,则根本没有留下什幺文字,很多东西都搞不清。

写这些故事的时候,还有一个状态是如履薄冰,生怕有些地方表述不准确引来指责,虽然我努力做到公正的叙述,而且我本身也没有对任何一个族群带有偏见,但还是生怕写出来的文字中,对哪一个族群有所冒犯,若有,还请宽宥。由于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写,时间匆匆,所以错讹难免,我自己就发现了很多笔误,望大家谅解,至于别字之类,请忽略吧。




希望我能写更多的文字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