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汉服抄袭韩服?李氏朝鲜的第一套汉服是从南京带回国的

2020-12-09 17:05:04

最近,一场服饰之争闹得火热。


一位中国画师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被韩国人围攻,说他笔下的 " 汉服 " 抄袭了 " 韩服 "。

这还不算完,紧接着,这些韩国人还发起了 " 韩服挑战赛 "。


△部分韩国网友回复


有韩国的网友发帖说," 不要抢夺别国的历史,给人们带来混乱 "。

真的如此吗?稍作梳理," 历史 " 其实清清楚楚:韩国人口中的 " 韩服 " 有据可考源自中国,承袭的是明制汉服。李氏朝鲜 " 衣冠制度,悉通中国 "。

要真正算起来,李氏朝鲜的第一套汉服就是从南京带回去的。

01

首次赐服

明朝初年,朝鲜还叫高丽,国王名为王颛。

洪武元年,也就是 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即位,派使者去告诉高丽,咱们这已经改朝换代了。

△朱元璋画像


第二年,高丽国王王颛也派了使者到大明来,祝贺明朝开国,并请封号。朱元璋派使者给他送去了金印文诰,并且封他为高丽国王,从而确立了两国的宗藩关系," 自是贡献数至,元旦及圣节皆遣使朝贺,岁以为常 "。

当时,两国交好,高丽使团来访特别频繁。

贺新年要派一个使团,朱元璋过生日也要派一个使团,领了圣旨要谢恩还得派一个使团 ……

往往前一个使团还没走,后一个又来了,南京城里同时逗留着好几个高丽使团。

后来,朱元璋下令要求高丽王朝不必一年一贡,三年进贡一次,仅用棉布表达心意即可。

△明初皇城图


洪武二年(1369 年),高丽使团来贺朱元璋的生日,瞅着领导心情不错,就开始大倒苦水,提出了一些小小的请求:" 请赐本国朝贺仪注 "" 请祭服制度 "。

我们高丽以前都是参用唐代制度,自从成为元朝藩属之后,又要剃辫发,又要穿胡服,可太惨了!我们不喜欢最炫蒙古风,一心想要加入中华文化圈。

说得多么诚恳,于是朱元璋不仅给了高丽所请求的冠服,还给了好些个赠品,既有明朝重新校正的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又有六经四书、《通鉴》等经史典籍。这就是明朝对高丽的首次赐服。

△编钟


高丽太祖在《训要十条》当中,有对冠服的训诫 :" 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尊其制。" 而朱元璋即位后,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做了大的调整。于是明制汉服被高丽视为正统,奉若瑰宝。

《高丽史 · 舆服志》中记载,这一次明朝颁给高丽的冠服,有国王和臣下的祭服、国王朝服以及王妃冠服。其中,官员祭服共分七个等级,其规格 " 比中朝臣下九等,递降二等 ",也就是高丽本国官员的服饰等级,比同品级的中国官员要降低两等。

△李氏朝鲜官员常服


02

期待已久的官方认证

美好的关系没有维持多久。

洪武七年(1374)开始,高丽发生内乱。国王王颛被弑,新王派使者来大明纳贡,朱元璋像一个生气的家长,理都没理犯错的 " 熊孩子 "。

△高丽国王王颛


洪武二十一年(1388)四月,高丽东北面都指挥使李成桂发动兵变,废主自立,又惹得朱元璋不大高兴。所以赐了 " 朝鲜 " 国号,却始终没有封李成桂为 " 朝鲜国王 "。

没有得到官方认证的李成桂,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主动示好,派遣使者送来了九千八百多匹贡马,朱元璋也不吝啬,回赐纻丝绵布等近二万匹。

直到建文帝即位后,靖难之役爆发,为了避免朝鲜倒戈,建文帝朱允炆终于封了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为 " 朝鲜国王 ",并赐九章冕服,李氏朝鲜得到了明朝的官方认证。

△朝鲜国王李成桂画像


03

赐服也有大数据

翻开《明实录》,可以发现一组有趣的大数据。

在与明朝建立宗属关系的朝贡国中,朝鲜是来华朝贡最频繁的国家。在明朝官方主持编修的《明实录》中,记载有两国服饰贡赐相关的条目多达 500 余项。

数据显示,赐服从明太祖开始,次数逐朝上升,到明英宗的时候最频繁,记录超 130 多条。之后递减,在明穆宗时最低,仅有 7 次记录。至明神宗时,又反弹回升到 40 多次。

这条贯穿明朝 200 多年的赐服次数曲线,就像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里的曳撒形象


200 多年间,这么多次赐服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明朝换了个皇帝,或者生了个皇子,一高兴就会给朝鲜赐服;作为宗主国,册封朝鲜国王、王妃、世子的时候,也得赐服,还是规格较高的诰命冠服、冕服等;朝鲜国王去世了,明朝也会赐服治丧。

这是明朝以宗主之姿,主动进行的赏赐,还有一些情况属于回赐。朝鲜来纳贡,有贡则有赏,赐服;遇上皇上生日、皇太子生日或者春节,朝鲜都会派使节前来祝贺,不能让人家空手回去,赐服;对于明朝的颁诏、册封、救济,朝鲜国王常常派使节来谢恩,谢完恩还是给他们带点衣服回去。

所赐服饰也非常多元,共十一类,有袍、袭衣、蟒衣、冕服、祭服、冠服、朝服、常服、胖袄、靴袜、冠带,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应用场景,可以在多种场合都穿得体体面面。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里的袄裙形象


受赐对象也不全是朝鲜王室成员,朝鲜差来进贡使臣、奏事陪臣、出使的相国、侍中等官员也都有份,甚至是流落至中国海域的朝鲜百姓,史称漂海人、流域人,也能得到赐服。《明英宗实录》中记载,正统十二年(1447)," 礼部奏,会同馆收养朝鲜国飘海军洪承龙等十三人,告天寒无衣,命给与胖袄裤鞋各一。"

04

误会的由来

公元 1644 年,明朝灭亡,清朝统治者强推 " 剃发易服 " 政令。此后,明制汉服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清朝却没有对李氏朝鲜的服饰加以限制,也由此产生了许多笑中含泪的故事。

△明代官员常服


康熙三年(1664),朝鲜使者洪命夏来到北京时,不少汉人看到他的服饰," 皆有唏嘘叹息之色,欲语未语 …… 盖见我衣冠,自不觉其感慨而然也 "。

然而几十年过后,当汉人再次看到朝鲜使者时,早已不再唏嘘,反而像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朝鲜文臣画像


乾隆年间,朝鲜使者李德懋出使北京,很多老百姓看见朝鲜使者穿着乌帽团领,行四拜之礼,就指指点点地说," 这人好像唱戏的。" 因为在清代,戏子登台可不受限制,穿前朝服饰。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一,朝鲜人洪大容随朝鲜贺岁使节,盛装朝拜,表达朝鲜国王对满清皇帝的祝贺。一个叫潘庭筠的汉族文人,看见洪大容 " 以方冠,着广袖常衣 ",啧啧称赞 " 制度古雅 ",还是洪大容反过来告诉他," 我们的衣服皆是明朝遗制 "。

△南京云锦博物馆复原的明代龙袍


回到眼下这场服饰之争

韩服确实与明制汉服相差无几

各国文化本就不是相互孤立的

然而

历史必须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