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俄罗斯天天欺负乌克兰,原因都在这里

2019-12-20 04:02:17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乌克兰不肯低头

NO.710-乌克兰不肯低头

作者:顾安娜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矛盾已经由来已久了。

当俄国完成了庞大国土的整合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而强势的帝国,并且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向外扩张以获得更多的空间和安全感,西南侧的乌克兰当然总是会成为帝国的首要目标。

俄罗斯与邻居们

但乌克兰并不愿服从。无论俄国人是用武力征服还是经济联盟的方式,总是难免遭到乌克兰人的抵制。两国也就这样分分合合,数百年而不觉得厌烦。

这是怎幺回事呢?

基辅与莫斯科

乌克兰人在俄国人面前的自信,首先就可以从两国的光辉历史说起。

在乌克兰土地上兴起的第一个国家,是以现在的首都基辅为核心的基辅罗斯。建立基辅罗斯的,是一群对商业路线非常敏感的商人。

从芬兰湾到亚速海

从喀尔巴阡到乌拉尔

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最早对东欧进行文明传播的,是来自北欧的瑞典人。他们为了与富饶的拜占庭帝国建立贸易线,沿着芬兰湾进入了今天的俄国,并且在伊尔门湖附近的诺夫哥罗德定居下来。

在大西洋沿岸国家发现新航线之前

东方才是贸易致富的源泉

意大利城邦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瑞典人表示也想分一杯羹

其后,瑞典人沿着南方的洛瓦季河进入了俄罗斯西部的丘陵地带。这里海拔不算高,但是对东欧影响巨大,许多重要河流都发源于此。

瑞典人的南下路线上集中了今天的众多大城市

(当时的圣彼得堡还是一片阴冷的沿海沼泽地)

从方位上看,他们率先接触的应该会是拉脱维亚的母亲河道加尔河,但这个方向显然不能通向拜占庭。紧接着,他们又遇到了第聂伯河的上游源头,并且发现这条河的走向大致上是向南的,最终能够进入黑海,把商人们带到繁华的君士坦丁堡。

1422年的君士坦丁堡

对于当时的瑞典人就是如同现在纽约一般的存在

从地理上看,基辅这座城市位于第聂伯河众多支流的交汇点上。出于其本身的富饶,以及水运上的枢纽地位,这座城市很自然地成为第聂伯河的中心城市。再加上这里确实是从北方通往黑海沿岸世界的中转站,这让基辅比俄罗斯境内那些细碎河流之间的小城市更容易得到古代先民的重视。

切尔诺贝利就在不远的地方

从地表植被条件看,基辅正好位于北方的密林地带和南俄草原的交界点上,作为农耕和商业并举的民族,能够控制的安全区也就到此为止了。继续向南,他们将会深入南俄草原的边缘,在开阔的平地上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游牧民族袭扰的对象。而以险要的交汇点基辅为首都,则能够和中国人定都北京一样起到天子守国门的效果,聚集对外防御和扩张的资源。

当然如此良好的位置,绝非要等到瑞典人在公元十世纪进入基辅才建立城市。当地的东斯拉夫人部落,早在公元9世纪初,就已经在这里建设了全东斯拉夫文明里的第一座城市,基辅城。只是这座老城的位置在杰斯纳河和第聂伯河的交汇处,与今天的城址分别位于第聂伯河的两岸。

基辅城的圣徒索菲娅大教堂

其诞生就是为了纪念罗斯军队战胜草原民族的入侵

基辅绝佳的地理位置,让这座城市和以之为核心的国家,都有着远远领先于其他东斯拉夫民族的悠久历史。从文化自信上来说,居住在这里的东斯拉夫人完全有理由鄙视东方的“同胞”。他们也经常强调自己远比俄罗斯人更有资格象征东斯拉夫正统。

这样一个国家,确实很难向东边的暴发户低头。

老实说,斯拉夫兄弟们都不肯向俄国人低头

白俄罗斯还刚把国名改成了白罗斯

向西竞逐

当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上的自信并不构成乌克兰长期独立于俄罗斯的理由。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被后起之秀征服和同化的例子有很多,地缘整合上的难度才是限制了俄罗斯借道乌克兰西进的主要原因。

乌克兰最重要的河流第聂伯河发源于俄罗斯境内,但这段上游其实并不重要,为第聂伯河提供主要水量的是中下游的一系列支流。俄族人想通过河流上下游的联系来整合乌克兰还是很困难的。

而且俄族人在崛起的早期,主要经略方向也不是第聂伯河上游这片被密林所覆盖的山地。从莫斯科出发,向北控制瑞典人留下的诺夫哥罗德,并探寻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是更加省力的操作;而在南方,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第聂伯河流域还稍显遥远。

虽然东欧看似是一块辽阔的大平地

但俄国与乌克兰之间还是隔了一条矮矮的丘陵

但其实一直到这个时候,双方的区别还没有那幺明显。他们不仅同属于罗斯人,还经常分分合合。真正的问题,其实出在两者和外部强权之间的关系上。

相对于俄罗斯而言,乌克兰虽然是早期更好开发的土地,但也同样位于东欧的十字路口上,很容易成为周边各势力向外扩张的走廊。蒙古西征,消灭了基辅罗斯的政权基础;日耳曼人东进期间,也和第聂伯河流域的政权打得不可开交;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之后,也对乌克兰动过手,希望建立一个环黑海帝国;波兰-立陶宛联邦在北方崛起时,也控制过第聂伯河两岸。

俄国人尚且自身难保的时候

就不要想着向南拱了

在北方依托森林保护尚不失封侯之位

多次的征服与抵抗,让乌克兰这片土地上的居民越打越团结,并且将第聂伯河流域视为本民族不可丢失的核心圣地,逐渐就和东边同属东斯拉夫的俄国人有了认同感上的差异。

当然乌克兰人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人对俄国很感兴趣,在沙俄快速扩张,并且表现出愿意从波兰、土耳其等国手中保护乌克兰的时候,对俄国有很强的归附心态。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人则更倾向于向中西欧靠拢,在宗教和文化上与俄国处处抵抗。而生活在南方草原的哥萨克人则流动性更大,他们对自己属于哪个国家并不很重视,相对独立。

东乌克兰与西乌克兰

在这种格局里,历史上的俄国还是很有机会的。如果能拉拢东乌克兰心向俄化的部分,向西乌克兰表现出愿意提供保护的善意,并贿赂哥萨克贵族为其效力,就能够在形式上统合乌克兰,将其纳入帝国的版图。于是在1654年,乌克兰和沙皇俄国正式合并。

可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俄国与乌克兰之间的密切联合并没有持续太久。

你只是一个地方政府

如果说俄国统治者为了拉拢乌克兰,而在一开始向乌克兰多有示好,并且通过利益输送的方式稳定住了乌克兰的反抗之心,那幺到了俄国人认为自己已经消化了乌克兰的时候,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的矛盾就会很自然地显现了。

叶波波人狠话不多

对于国土大面积是冻原和密林,北方由南向北的河流还经常发生春季溢流的俄国来说,乌克兰是不可或缺的粮食生产基地。曾经任由蒙古人、哈扎尔人和哥萨克人放牧的南俄大草原,很快被改造成了良田。从乌克兰吸取农业剩余向帝国的其他角落输送(以及出口换外汇),是维持沙俄统治的重要经济基础。

现在中国也在投资乌克兰农场

这一点到了苏联时代也并没有什幺改变,而且由于社会主义特殊的统购统销经济模式而得到了强化。双方矛盾的激化巅峰,是在1932年到1933年之间发生的苏联大饥荒。自然灾害和人为政策的双重打击,让原本粮食丰腴的苏联南部加盟国全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雄赳赳气昂昂

如果说对农村富农主导的粮食生产模式进行颠覆,导致农业生产失序还算是乌克兰农民自己也参与其中的事情的话,那幺莫斯科方向派来与民争粮的队伍就是彻底点燃双方矛盾的导火索了。

全部征集起来运往莫斯科

由于农村人心不稳、生产要素被颠覆,这些被认为是重要粮产区的地区反而率先进入了无粮可吃的境地。随之农民开始藏匿粮食作为种子,而这一切都被中央政府定性为“反苏行为”,予以强力打击,便直接影响了下一年的收成。

这种记忆堪比爱尔兰土豆大饥荒

乌克兰人开始意识到,一个以莫斯科为核心的联合体,很大程度上是以乌克兰的崩溃为代价维持运转的。这一点在后来的二战乌克兰战场、战后工业化布局、对各地出身官员进行的有针对性肃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的处置等契机下被不断放大,乌克兰人又找到了和俄国人离心离德的理由。

切尔诺贝利事故

1990年,乌克兰宣布独立,随之与俄罗斯、白罗斯两国成立了独联体,再次恢复了两国平等的地位。

俄罗斯显然对此并不高兴。即使不论乌克兰的资源和农业生产力,光是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就悠关俄国的国运。

从陆地上看,俄国的扩张极限应该是在喀尔巴阡山东麓,顶在罗马尼亚的门口。这样的范围,才能让俄国和罗马尼亚这个老对手共享山脉天险,给一直担心自己西部腹地不够的俄国人一些安全感。而乌克兰的独立,则成为了这条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这才是俄国人比较满意的状态

从海路上看,俄罗斯所拥有的黑海沿岸领土海岸线很短,而且相对平直,没有形成天然良港的地形条件。要想控制黑海,克里米亚是必须获得的土地。但历史上乌克兰的政权对此地的经营时间更长,而且有过抗击土耳其人的血泪史,自然不愿意轻易放手。当然后来来到此地的俄族人和沙皇势力也参与过保卫战,但比起乌克兰人要晚得多了,普京所说的“自古以来”是有相当水分的。

然而俄罗斯仍然相当惊险得挺进可克里米亚

并通过在乌克兰的俄族人口事实上分裂了乌克兰

(下图东、南部遍布支持俄国的乌克兰省份)

由于乌克兰是如此重要,俄罗斯才会向乌克兰不断地施压。而在脱离苏联之后得到了欧洲方向支持的乌克兰,自然也不愿轻易松口答应俄罗斯的要求,双方从过去几百年的蜜月期变成今日针锋相对的局面,也属自然之理

文末思考题:如果苏联国运更长久些,俄国人会不会从莫斯科向西继续修运河,将东欧的水系都连在一起,莫斯科通向四面八方,里加成为新的圣彼得堡?感觉这个工程量对于东方大国没问题(⊙_⊙)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