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清朝八旗军到底是什么编制,为什么总督都指挥不动?

2020-10-09 17:05:02

了解一下八旗军的历史。

很长一段时间内,八旗军和绿营军都是清朝军队的重要支柱。但是八旗军和绿营军的编制却有很大不同。八旗军的编制源自关外,当时正是努尔哈赤时期。

明万历十三年,努尔哈赤举兵反明,以关外之地同庞大的明帝国相抗衡。关外苦寒,且势力派系众多,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军队编制,可以说是调动了一切资源,全部为战争服务。

按照起初建军时的规定,八旗军的等级划分为牛录、甲喇、固山三级,以三百人为一个牛录,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固山就是一旗,八固山便是八旗。

这种有明确等级和人数划分的军事编制,对于指挥官了解军队是非常有利的。指挥官可以随时掌握军队情况,及时补充兵源,在准备后勤补给上,也更为精确,不会出现遗漏。昔日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军队时,就采取了类似做法。相比之下,绿营军在建军时,就没有采用这么具体的人数编制。

为了拥有更为充足的兵源,八旗军还补充了明朝降兵和蒙古军队,分别编为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当然,军队等级和人数的不同,并非是八旗与绿营的最大区别。这两支军队最大的区别,在于种种地位和待遇。

在军费上,八旗军自从入关以后,就受到了种种优待。过去八旗军的军费来源,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战争中劫掠而来,到了顺治康熙年间,才有常额军费。

而且,军费一直是在稳步上涨的。即便是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乱时期,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军费有所减缓,但是战乱一旦平定,军费上涨又成了一个新的趋势。

相比之下,绿营将士上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在武器上更是如此。清朝那些先进的火器,都是交给八旗军使用。

清朝一方面对研制新武器没有太大动力,一方面又想维护八旗军的特殊地位,于是就刻意限制这些武器的流动。

例如清代的子母炮,清朝前期时,曾经只允许八旗军使用。当时的绿营军总兵金国正、路振声曾先后向朝廷借一枚子母炮,都被康熙皇帝以八旗军专用为由直接拒绝。

即便是清朝后期,朝廷编练新军时,恭亲王等人也是把那些从西方引进的先进火器,优先提供给八旗军。只是当时八旗军内部实在过于腐朽,最后才不了了之。

但是,对于能够指挥八旗的官员而言,他们不仅掌握着兵源,更有机会优先获得更丰厚的军费,以及更好的武器资源。

总督本身就是节制绿营军官,直接指挥部分绿营军的权力。这种情况下,朝廷自然不会允许总督同时掌握八旗军和绿营军,从而在地方上拥有过于庞大的势力,能够跟朝廷叫板的资格。

从绿营军和八旗军的分布,我们也可以看出。清朝在这两支的军队的分布上,都是将绿营军以极度零散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在地区的主要地方集结八旗军。

这种分布是为了消解八旗军人数比绿营军少的劣势,从而对绿营军形成监视。

这种监视,实际也是对总督力量的一种节制。清朝对总督一直是既用又防,即便是指挥绿营军,总督都没有直接调动的权力。

按照规例,除了总督、提督和巡抚亲自指挥的三支亲兵,总督可以直接调动外,其余情况下,总督都需要朝廷调令,才能调动绿营军。

绿营军如此,八旗军更不用多言。而且,这种将八旗和绿营分开指挥调动,也是清朝节制总督的一种方式。

而且八旗军还有一点不同在于,它是一支兵民合一的军队。战时,闲时务农。这是当时在关外为了更好积集中资源的做法。但是清朝入关后并没有取消这个做法,甚至专门为了八旗军修建了城池,让他们可以在里面正常居住。

而作为八旗军的指挥官,不仅要负责军事行动,还得负责他们的许多行政事务,比如诉讼、教化等,对于原本事务就十分繁杂的总督而言,无疑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这一点也是清朝没有将八旗军的统辖权交给总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