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美国自诩昭昭天命,为何只从墨西哥割走一半土地,而非彻底吞并?

2020-10-03 17:05:23

引言

诗圣杜甫在《春望》中曾经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经历过战争的地区往往破败不堪,人民流离失所,经济、文化都会遭到破坏。历史上诸多战争都证明了一个真理——战争没有绝对的胜利者。然而总有一些国家和政客,为了一己私利发动战争,以致生灵涂炭,其中最主要的战争导火索便是资源和土地。在世界历史上,“美墨战争”算得上是一场值得玩味的战争,这场战争以美国胜利和割占墨西哥一半的领土而宣告结束,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美国不干脆直接吞并墨西哥?其中原委,且听子渊慢慢道来。

众所周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以山脉、河流等作为分界线的,这一现象反映在地图上,就是大多数国家的边界线都比较蜿蜒曲折。当然其中也不乏例外,比如大部分北非国家的边界线都是笔直的,这乃是当初欧洲殖民者人为根据经纬线所划定的结果。此外,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两国的分界线也比较笔直,这则是两场战争的结果。

▲美墨边境隔离墙

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分界线的划定,是美国独立战争时与英国殖民者协商划定的独立区与殖民区分界线,美国与墨西哥的分界线则是在“美墨战争”结束后划定的。自美国独立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美国本土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除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外,“美墨战争”算是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不仅确立了美国在南北美洲的统治地位,更令美国获取了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跃变成领土大国。

昭昭天命与扩张主义思潮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国内弥漫着浓重的扩张主义思潮,该思想便是大名鼎鼎的“昭昭天命”(亦称为天定命运论、命定扩张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美利坚合众国建立是顺应天命的;第二,美国领土扩张是上帝的旨意,美国人认为“整个西半球是美国人的”;第三,传播民主制度是神圣的,不应受到国界限制,这不是帝国主义侵略,而是对落后国家的拯救。这股思想来源于美国独立元勋富兰克林,他积极主张建立包括加拿大、西印度群岛甚至爱尔兰在内的帝国,这种思想影响了一整代政治思想家。

▲反映“昭昭天命”的宣传画

自公元1845年起,美国国内扩张思想高涨,多家报纸公开支持美国扩张。《纽约晨报》宣称:“我们十分之六的人民愿意打一仗”,《纽约商业时报》则刊登了醒目的“让我们走向战争”标题,《纽约日报》编辑特别指出“墨西哥战争将导致两国统一”。这些报纸推动了扩张思潮进一步泛滥,煽动起了美国人民的战争意愿,为美国对墨西哥发动战争做了充足的舆论准备。

▲墨西哥城

反观此时的墨西哥,虽然已在公元1821年时取得独立,但土地制度并未改变,政治局势也常年动荡不安。从1821年至1850年的三十年间,墨西哥先后有过50个政府,仅在1824年至1848年这二十四年里就发生过约250次军事政变。从1841年至1848年,平均每过四个月就要换一次总统。这些军事独裁者并不致力于墨西哥的发展,而是肆意利用手中权力搜刮民脂民膏。频繁发生的动乱,更导致墨西哥政府对北部边境省份无法进行有效管辖,进而给了美国可乘之机。

战争爆发与割地条约

公元1835年,美国政府唆使原属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奴隶主发生叛乱,并宣布成立“德克萨斯共和国”,以格兰德河为其边境。墨西哥方面拒绝承认其独立,并警告若美国介入其中,两国势必爆发战争。英国针对此事曾派人居中斡旋调停,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原因也很简单,墨西哥在德克萨斯独立问题上不愿作出任何妥协。眼见“独立现状”岌岌可危,德克萨斯找到美国帮忙,甚至数次申请加入美国,但美国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拒绝,甚至表现出一种置之度外的反常态度。

▲德克萨斯共和国国旗

这并非是美国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此时国内奴隶制问题颇为棘手,因此美国在此事上采取克制政策,避免激怒墨西哥以引发战争。在问题解决后,美国撕开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此时的美国不再惧怕战争,甚至觉得墨西哥方面的警告正中下怀,这样一来便不需要担心己方“师出无名”。于是美国公开宣布接受德克萨斯共和国加入,成为成为美国第28个州。1846年4月24日,“美墨战争”正式爆发。

▲美国第11任总统波尔克

按照《美国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中的相关记载,此时美国第11任总统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趁机操纵民意,在特别咨文中宣称墨西哥“越过我国领土......使我国公民的鲜血流淌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在国会通过对墨宣战的议案后,美国迅速招募了大量志愿兵,在人数上达到与墨西哥军队相抗衡的程度;在装备、训练方面,美军更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截止1847年2月,美国已经占领了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等地,攻占了墨西哥北部大部分领土。1847年9月14日,美军正式攻占墨西哥首都。在公元1848年的和谈中,墨西哥被迫割让本国一半以上领土,两国签订的《瓜达卢佩-希得尔戈条约》成为近代史上割让领土面积最大的条约之一。

阻遏战争继续进行的两国国情

不少人的疑惑就在这里,既然美国国内的扩张主义思潮如此强烈,而且在军事实力方面又有着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为何美国没有一鼓作气占领墨西哥全境呢?其实这与两国国情有关。首先,美国国内也有不同的声音。当时美国南部州和民主党一致赞成发动战争,北部州和辉格党则基本报以反对态度。时任辉格党籍国会议员的亚伯拉罕·林肯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总统发动的对墨西哥的战争是没有必要和违反宪法的”,美军将领杜兰特也承认这“不是为了征服而进行的战争”,是“强大民族对弱小民族所曾进行的最不正义的战争之一”

▲“美墨战争”场景绘画

此外,墨西哥的实际国情也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吞并其全境。墨西哥北部地区地广人稀,大多为英国移民后裔,在文化、语言等方面与美国人相近,且与美国南方地区均为奴隶主当道,融入美国相对容易。比如作为战争导火索的德克萨斯地区,就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地区接壤,民间来往密切。至于墨西哥南部地区,这里人口稠密,和美国总人口数不相上下,多为西班牙和印第安人后裔,与美国人在文化、宗教信仰(美国人主要以新教路德宗、加尔文宗、浸礼宗为主,西班牙裔则以罗马天主教为主)等方面差异巨大。想要这部分人融入美国社会,无疑要耗费大量精力,甚至可能扰乱美国社会治安,对当时国内暗流涌动的美国来说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身着民族服饰的墨西哥人

当然,经济问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时美国国内工农业已经十分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比不上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却比动荡中的墨西哥人民要强得多。若彻底吞并墨西哥,美国人口数目会足足增加一倍,而且这些人多数一贫如洗,又大多不具备生产技能,按照美国的福利体制,对于这些人在就业、生存方面的帮助很有可能拖垮美国经济,美国人均生活水平势必大大降低。

▲1840年美国纽约街头旧照

综合考虑之后,美国决定放弃吞并墨西哥的所有领土,也放弃了对墨西哥南方地区民众的“拯救”。在条约中,美国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的全部地区,科罗拉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怀俄明的部分地区,合计19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占到当时墨西哥领土面积的一半以上。作为补偿,谈判桌上的美国倒也颇为“慷慨”,付给墨西哥1500万美元和放弃墨西哥所欠的325万美元债务。考虑到昔日“路易斯安那购地案”的成交金额和通货膨胀因素,这笔补偿款也还过得去——当然,这只是美国为了使土地掠夺行为合法合理化所采取的伎俩,本质上仍然是不公平的。

结语

经此一战,墨西哥虽然得以保留了一半土地,甚至连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也依然处于其辖制之下,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更加恶劣,国家经济也被美国着力打压,成为美国倾销商品、获取巨额利益的对象,完全失去了制衡和抵御美国的能力。这是一场典型的“恃强凌弱”之战,在《警世通言》中,这一词语被用于形容夏桀、商纣,而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与暴君盘剥百姓区别并不大。一贯以暴力手段维护自己利益,与道德和大势逆向而行,美国这一招,总有一天会行不通的。

参考资料:

《春望》

《警世通言》

《美国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

《同墨西哥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