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关于被误解已久的钢盔,其实它真的不止为了防弹片而已

2020-09-19 17:05:03

前两天狗子在写关于二战苏德头盔对比一文时,谈到了苏联在1943年初对三种头盔进行了三种不同枪械在不同距离下的测试,包括了莫辛纳甘步枪模拟800米的直射、PPsh41在115米的直射以及托卡列夫手枪在65米的直射。

测试结果是,至少苏联Ssh-40钢盔有90%的概率挡住如上三种测试状态下的子弹。


不过评论区里我不知道为啥,相当一部分人都在说,头盔不是用来防弹的,而是用来防弹片的,虽然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狗子觉得需要给头盔正一下名。至少咱们得先搞清楚弹片和子弹,别把这两玩意对立起来。

首先,钢盔这玩意出现于一战,确切来说是1915年开始逐渐装备。而且装备的主要原因确实是为了减少炮弹、尤其是榴霰弹在空中爆炸对堑壕内士兵造成的颅脑伤。


榴霰弹里头塞的是一堆铅丸子,直径普遍在.50英寸(12.7mm左右),重量大约11克出头。而炮弹本身的飞抵堑壕上空时速度+弹丸被炸出来的速度大约在122米/秒左右,计算动能的话大概在80焦耳左右。

如果对枪械和弹道比较熟悉的小伙伴会知道80焦恰好是能对人造成致命伤的最小动能,换句话来说,大家可以把榴霰弹视作在天上发射的大号霰弹。而第一批钢盔主要防的就是这玩意。


当然,除了榴霰弹,破片榴弹更为普及。只是破片榴弹里头没有那么对规整的小铅丸子,而是看装药量、破片钢套的材质和厚度以及上帝掷骰子来确定破片大小、速度。一般来说,装药越高,产生的破片越小、速度越快;反之则是破片大,但速度慢。但具体杀伤力很难量化,所以只能拿最普遍的举例子,比如10克的破片+800米/秒的初速,这个动能大约在3200焦耳左右。如果这种破片打中脑袋是铁死,戴钢盔P用没有。但这只是破片初速,在这个距离被炮弹击中不是被弹片打死的,而是被直接炸死的...通常来说,破片的终端速度只有初速的25%-35%,也就是大约200-280初速,算动能的话大约200-400焦耳,和一枚.32ACP或者.38ACP这种手枪弹威力类似,这时候头盔就多数能挡住了。

但我也说了... 这是理想情况,毕竟破片的大小很随机...


好了,回到主题,我的意思是,既然当年的头盔能够挡住部分炮弹的破片。那么同样是质量+速度的子弹为啥就还不能挡?一战时期确实都是全威力步枪弹,膛口动能动辄3000多焦,近距离直射即便是现代头盔都挡不了。但咱们也得考虑到一战多数时候都是两边隔着大几百米的堑壕菜鸡互啄啊。


而在这个距离上,全威力步枪弹的动能也就剩下个400-600焦,钢盔还是大概率能防得住。

而且你还得考虑到一战时期武器装备花样没那么多,重机枪作为中流砥柱一般千米开外就压制射击了,这时候钢盔完全能挡得住初速只剩2-300米/秒的全威力步枪弹。

所以说,咱们不要去过度解读钢盔,尤其是能防弹片不防子弹这种说法太牵强。有些东西从简单去理解就好。至于那些断颈椎党...你叫他们拿个案例出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