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如果朱棣不造反,朱允炆会是一个好皇帝吗?

2020-08-10 18:00:24

前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项羽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错失了杀死刘邦的大好时机,造成乌江自刎的悲剧。明朝建文帝,几次错失扣押朱棣的机会,无数次的机会在犹豫中错过,导致被夺位的结局。


朱元璋的接班人

一个皇帝的成功,因素有很多,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则将其概括为四个字:“仁明果决”,确切的理解就是:“仁慈、明白、果决、决断”。朱元璋贯穿了这四个字,也努力按照这四个字的方向培养接班人。但是天不遂人愿,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在具备这些能力后却英年早逝。为此、朱元璋转而培养长孙朱允炆,但是和父亲朱标相比,朱允炆无论哪一方面都相差甚远。


朱允炆是个仁君,敬重老师、孝顺长辈、宽厚臣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大臣们盼望的仁君类型。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加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等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倡导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天下来治理国家,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宽刑省狱、严惩宦官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朱允炆登基之后,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由于朱元璋在位期间,增加了诸侯的势力,导致诸侯国的势力增强,威胁到了朝廷。于是,朱允炆开始考虑削弱各大诸侯国的势力,增强手中的兵权。在一年之内,朱允炆将五个举足轻重的诸侯废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允炆本身还是有其精明之处的。


朱允炆多次错失良机

然而朱允炆的性格中,仁慈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面对只剩下的一位诸侯燕王,朱允炆多次犹豫:登基后,朱棣多次进京,朱允炆本来有可以扣押他的机会,但是他犹豫没做,后来朱棣的儿子也曾进京,朱允炆本可以用两位世子为筹码要挟朱棣,但是他还是犹豫没做。多少次在靖难之前可以动手解决的机会,都被他犹豫错过了。


而反观朱棣,在削弱其他诸侯的时候,早已洞悉朱允炆的目的,于是早早做好打算,丝毫没有念及亲情,开始摆兵布阵,迅速扯起靖难的大旗。

在靖难最开始的战斗中,朱允炆这一方的兵力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是由于指挥不当,朱棣一方的兵力不足,所以双方之间还是平手。后来,朝廷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极有可能胜利。但是朱允炆的弱点有一次的显现出来,朱允炆念及旧情,想要放朱棣一条生路,于是双方依旧僵持不下。经过四年的拉锯战,最终朱棣找到突破口,开始反击,朱棣也在这次靖难之中失踪了,丢失了帝王之位。


结语

作为帝王,犹豫不果断是最致命的弱点,这也是朱允炆帝位难守的原因。即使朱棣不造反,朱允炆在以后的统治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朱棣一样的人物。犹豫不决的话,朱允炆很有可能和现在一样的下场,再者过分重视文治而忽视武治,一样会轻易被其他国家侵略。因此,总的来说,朱允炆是一个好好先生,但是不是一个可以统治国家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