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六年间四进四出,刘备为何对小沛如此情有独钟

2020-08-09 18:00:21

引言:

公元194年,刘备因救援徐州有功,被陶谦表为豫州牧,屯兵到小沛,次年陶谦病逝,刘备从小沛搬家到徐州做了徐州牧。

公元196年,刘备在徐州败于袁术,低头向吕布要回家眷,再度屯兵到小沛,不久被吕布攻打,逃出小沛。

刘备投奔曹操,得到兵马粮草后返回小沛。198年再度被吕布攻破,只身逃离小沛。

公元199年,刘备叛离曹操,命关羽屯驻下邳,自己驻军小沛。次年被曹操击破,离开小沛逃往青州。

看刘备的履历表不难发现,在徐豫期间总有一个地方跟他紧紧相连,那就是小沛。

自194年从青州入徐,到200年衣带诏事发,六年间刘备在小沛四进四出。刘皇叔为何对小沛如此的情有独钟呢?

今天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简单分析一下:

【壹】--小沛的地理位置特殊

【1】小沛紧邻徐州

小沛虽然地处豫州界内,但到徐州西界不过20公里,距离徐州的彭城和下邳都是百公里左右。

小沛对刘备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来自于徐州。

徐州,地处黄淮平原东北部,自古富庶,气候、地质条件优越。

《后汉书》:是时,徐方百姓殷盛,谷实甚丰,流民多归之。

徐州是刘备十分看好的立足之地。而小沛则有着近水楼台的优势,爱屋及乌,小沛自然成了刘备的心仪之地。

【2】小沛属于冲积平原

小沛全境属于冲积平原,全境无山,既远离黄河这个“定时炸弹”,又有着平整富饶的土地和发达的水系,这样一方水土,农业自然发达,在古代战争时期,农业发达就意味着军队后勤补给的充足。

这样一个水草丰美之地,对于缺兵短粮的刘备来说岂有不爱之理?

【3】小沛“依山傍水”

小沛所依的山主要是指东北方向的泰山、沂蒙山等群山,此带山脉不仅可以阻挡乌桓等游牧民族南下侵扰,更能有效抵御来自青州的“未知威胁”。

虽然这几年间青州的主人一直都与刘备交好,但是乱世三国,没有永远的朋友,正所谓有备无患。

小沛所傍的水主要是指昭阳湖和微山湖以及当地的大小水域,傍水有什幺好处呢?
首先,农耕时代有水才能兴田。其次,刘备手下的兵马多来自青、徐二州,两地都是临海地区,居民多深谙水性,刘备选择这样一个背靠“二湖”、脚下多河的地方站脚,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挥军队最大的作战潜力。


【贰】--小沛的战略意义重大

【1】小沛地处三州交界

在战争史上有这样一个定律:但逢交界,定是必争之地。

无战时,交界就是个交叠的边界,有战时,交界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宝地。

小沛就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交界处,而且是兖、豫、徐三州的交界。虽然地处豫州境内,但到兖州和徐州都不过三四十里的距离。

一旦在此发展成型,那幺刘备扩张地盘的选择性就太多了:
向西可以争兖州向东可以占徐州向南可以夺豫州

反之如果战败,撤退的选择性那就更多了。例如两次败于吕布后,都是直接西奔许都找曹操求援,200年败于曹操后更是直接北退逃奔了青州。

【2】便于抵御两个真正的敌人

自打194年入徐州以来,刘备真正意义上的敌人只有两个,那就是袁术和曹操,这两个人都有随时吞噬他的能力和可能。

吕布只能算是个匆匆过客,虽然他两次俘虏刘备的妻儿,但却不足以对刘备称霸天下的野心构成威胁。

不管是前期的敌人袁术,还是后期的敌人曹操,刘备屯驻在小沛,目的就是方便得到来自青州和冀州的支持。


【叁】--小沛的人文历史十分吸引刘备

【1】小沛是刘邦故里

刘备一直遵循着“名正才能言顺”的处世哲学,所以自打起兵之初就有了中山靖王之后的光环,也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大旗。

既然是中山靖王后人,还要兴复汉室,那幺西汉开国老祖宗刘邦自然就成了刘备最大的“买点”,这小沛正是刘邦的故里,刘邦曾任职于此,起兵于此。

小沛被誉为“刘邦故里、大汉之源”,对于一心匡扶汉室的刘备来说,还有比这更“名正”的选择吗?

2.小沛特殊的历史

小沛被誉为“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都叫“帝王乡”了,还要什幺手表啊?刘备有着称霸天下的野心,这样一个“帝王乡”不是正符合他的心意吗?

另外,当年刘邦册封的十八功侯中,有一半都是沛县籍,特别是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周昌等人,曾先后拜为将相,这说明了什幺问题呢?证明小沛地区人杰地灵。

势单力孤的刘备,何尝不想也在此处招募到一些将相之才来辅佐自己成就大业呢?

刘邦和沛县


【肆】--刘备自身的原因

【1】刘备在小沛当地经营了民众基础

刘备最大的特点就是宽厚仁德,所到之处重视黎民苍生,不管他到哪,都能快速建立民众基础。

自打194年初到小沛开始,刘备就在那里逐渐有了民众基础,也正因为如此,当196年第二次进驻小沛后他能迅速拉起一只万人军队。

凭借着自己的仁德之风,和汉王之后的光环,刘备在小沛很吃得开,所以他才会把此地作为重要的根据地,屡次驻兵到此。

2.珍惜名声

刘备再三返回小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名声。只要是真心追随于他的人,他绝对不愿意主动放弃:
当刘备要南下救援徐州之时,还不忘带上饥民。

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饑民数千人。
赤壁之战前夕,数万民众在当阳追随刘备,导致行军速度极其缓慢,众人都劝说刘备放弃百姓,刘备说了这样一句话。

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小沛地区有着大批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但凡有可能,刘备就一定不会放弃他们,所以能回去的时候就一定要回去。

三国演义刘备形象


【伍】--四次进驻小沛各有不同的因素影响

第一次:陶谦的因素

194年,曹操为报杀父之仇大肆进攻徐州,刘备前往救援,而后直接依附在了陶谦的帐下,被表为豫州牧屯兵到小沛。

关于曹嵩(曹操之父)的死,虽然在凶手方面存在争议,但地点确定是在徐州境内。所以曹操直接把这笔账记在了徐州牧陶谦的头上。

陶谦见识了曹操攻打徐州的力度,所以此时他的工作重点就是防御西北方向的曹操。

北边琅琊郡有虎将臧霸驻守,现在问题就出在西边,陶谦表刘备做豫州牧,豫州那幺大的地盘为何让他屯兵在小沛呢?

目的就是让刘备和臧霸联合构成徐州西北的重要防线,用来抵御曹操。

总结来说,刘备第一次入小沛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陶谦的左右。

第二次:吕布的因素

196年,刘备败给了吕布、袁术的“联合攻势”,向吕布低头要回了家人后屯驻到小沛。

当然刘备第二次选择小沛跟吕布的决定和当地的民众基础有很大关系,但直接影响他选择的是两个“水”:
泗水微山湖

泗水联通了小沛、彭城和下邳,而且重要一点是小沛处在泗水的上游。这样只要势力发展成型,刘备就能轻松的顺流而下,直取彭城、下邳,消灭吕布夺回徐州北部一带的控制权。而微山湖就在小沛的东边,如果吕布进攻小沛那微山湖就成了最好的撤兵掩护。

当然一切设想都是好的,当吕布真的打来时,刘备因缺少像样的兵马根本无力还击,直接被打散。

总结来说,刘备第二次选择小沛更多的是出于对徐州吕布的攻防考量,是一次长远考虑。

第三次:曹操的因素

刘备在小沛被吕布打败,到许都投奔曹操。从曹操那里得到了兵马和粮草后再度返回小沛。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刘备自然是愿意返回小沛报仇,曹操凭什幺要支持他返沛呢?

因为196年曹操刚刚到豫州奉迎天子,他只清剿了颍川、汝南二郡,豫州以北的大部分郡县还没能得到有效控制。

此时刘备主动投靠,并且小沛地处豫州的最北端,这对曹操来说再合适不过,既收了一个悍将,又能控制住豫州北端。

总结来说,刘备第三次进驻小沛算是他和曹操的一次合作共赢。

第四次:战略考虑

199年,刘备奉曹操之命截击北上的袁术,袁术半路病死,刘备看准时机带着兵马直接进驻徐州,命关羽囤下邳,自己再次进驻小沛。

此时的刘备算是叛离曹操,那幺为何不跟关羽一起屯驻下邳,非要自己带兵住到小沛呢?
如果所有力量都屯驻到下邳,曹操拥有琅琊郡和小沛的控制权,直接就对下邳形成了包围之势。琅琊郡的存在让下邳根本无法得到青州的支援,而小沛可以最大程度上拉近与冀州的距离,便于得到冀州袁绍的支援。鸡蛋装在两个篮子总比一个要安全,小沛和下邳组成沛邳防线的同时还可以相互支援。

总结来说,刘备第四次进驻小沛算是出于战略考虑。


总结:

小沛距离富庶的徐州咫尺之遥,又“依山傍水”利于攻防,加上当地土地肥沃,水系充沛,这一列的特殊地理优势对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来说再好不过。

小沛地处绝佳的战略位置之上,既在徐、兖、豫三州的边界,又能巧妙联合冀、青二州做后盾,进可攻退可守,这些对于有着称霸天下野心的刘备来说再适合不过。

小沛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对刘备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汉王之后在“大汉之源”立足名正言顺。加之刘备重苍生、重名声的特点,小沛这个地方自然是能呆多久呆多久。

小沛又好又适合,自然让刘备情有独钟。再加上几次特殊情况的影响,促使了刘备在此地四进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