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太平天国引发民众恐慌,天国的形象怎幺和教科书里的不一样?

2020-07-13 18:00:35

谁也不会想到,这支从贫瘠山岭里走出来的“叛军”会一路高歌至繁花似锦的江南,并一举拿下江南核心城市南京。1853年的太平军的确令人十分吃惊,但对于生活较为富足的江南百姓来说,太平军的到来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战争带来的只有破坏与萧条,任何战争都是他们承受不起的。

金田起义后仅两年,太平军便攻克江南重镇南京

一、家门口的不速之客

假如一支“叛军”突然出现在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市,人们很可能首先产生一种恐慌的心理,这支军队会不会危害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会不会毁坏我们的家园?一旦这种情绪弥漫开来,那就极有可能出现社会集体恐慌与逃亡的现象。

太平军对江南百姓来说无异于不速之客,在通讯尚不发达的晚清时期,许多人甚至会有一种“神兵天降”的错觉。太平军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是开始,在定都南京后,太平军与清军围绕南京及其周边城市展开了无数次战斗。战争迫使苏浙一带的人们举家迁徙,其中既有富甲一方的商贾,也有家徒四壁的平民百姓,富庶的江南出现了“邻里左右有家室者皆避乡,无家室者朝出暮归,日间无一在者”的惨淡局面。

太平天国天王府

逃亡路上也特别艰难,百姓不但要解决粮食问题,还要躲避战火与兵士的追杀,许多百姓没有死在家里而是死在逃亡的路上,场面十分惨烈,可谓是“四面皆贼,无生路矣”。人们逃亡的目的地主要是上海,而上海也由于太平天国引发的大迁移运动,而成为江南富人最为集中的城市,且大量平民的到来为上海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为上海的迅速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参与到这场迁徙运动中的人,有的为了“节义”而自杀,还有人组团共同对抗战争带来的威胁。总而言之,恐慌的情绪正弥漫在江南上空无法散去。

民众逃亡路上十分艰辛

二、太平天国太平吗?

俗话说祸不单行,富庶的江南不但被战争的乌云笼罩着,还迎来了水旱灾害的高发期。自1840年左右至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江南地区无年不遇灾,水灾、旱灾、蝗灾或依次登场或同台竞技,使战火笼罩下的江南雪上加霜。除自然灾害以外,瘟疫也悄然而至,在1860年代,江南地区爆发了一场大瘟疫,因瘟疫死亡的人数多达百万。

富庶的江南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在灾难面前最脆弱的永远是平民百姓,面对种种打击,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几乎降为零点,一幕幕惨剧在人间上演,人们以树皮和草根为生,甚至出现了大量人相食的惨剧。人们既然无法降罪于上苍,那必然就会归因于人祸,太平天国政权成为他们所厌恶的主要对象,于是针对天国的反抗运动随之而起。

1862年,在浙江海宁,盐贩陈三丫头自称“盖天王”,率领一群饥民发起了反抗天国政权的运动。1863年,太平天国地方政府逮捕了几名反抗队伍里的饥民,他们在供词里说道:“我等本良民,饥寒所迫,故为行劫之计。”对于饥民来说,饥饿使得他们“不劫则死”,是“天神”主使他们发起了一场以填饱肚子为名的“大义之战”。

这份供词真是又有趣又讽刺,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当初何尝不是抱着这种想法而走上抗争之路的呢?但天国在人间都十多年了,为什幺在它的统治下却再度出现了因饥饿导致的反抗运动?难道太平天国不太平吗?这是十分吊诡的事情。太平天国守着富庶的江南,却没有治理好它,江南百姓不欢迎他们,也就不奇怪了。

树皮和草根成为人们生活下去的食物

三、舆论战没打好

民众的恐慌,自然是由天灾人祸的刺激而生,但清政府在其中也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众所周知,曾国藩曾经发出过一份着名的讨贼檄文,在文章里着重强调的就是太平天国不信祖宗,不讲伦理,不读四书五经等,从文化层面上彻底否定太平天国。

其实这就是清政府想通过舆论宣传彻底击垮太平天国的统治根基。不得不说,曾国藩打的这场舆论战稳、准、狠,击中了太平天国的命门。

太平军每占领一个城市,都会张贴告示宣传太平天国的理论,但内容既抛弃了中国固有的伦理与文化,又对拜上帝教的教义缺乏实质性的解读。在舆论宣传方面,太平天国是搞笑的,生生把自己弄成了“四不像”,根本无法与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清政府相抗衡。

曾国藩成功地利用文化因素打击太平天国

俗话说,马上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太平天国占据人杰地灵的江南后,本应着重任用地方士绅与读书人,但太平天国“四不像”的宣传理论使得士子根本无法认同它的治国理念,他们要幺就在天国政权内浑浑噩噩以保全性命,要幺就隐姓埋名躲在城内,要幺就逃亡到外地以另谋出路。

反正,无论选择了哪条路,读书人对太平天国都没什幺好印象。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真要失去了读书人,太平天国也就失去了为自己发声的宣传人才,在和清政府的舆论战里,太平天国自然占不到多少好处。

四不像的宗教政策使天国在文化层面落败

文史君说

老百姓与读书人,一为国家之基础,一为治国之根本,可惜太平天国哪一方也没有抓住。战争和天灾已经让老百姓对太平天国的好感所剩无几,而在舆论战中的失策,又让太平天国失去了发声的途径,它的形象在清政府的渲染下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就这一点来说,太平天国在江南引发的的恐慌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刘晨:《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恐慌——兼谈太平军恐怖形象之成因》,《安徽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