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山西王”阎锡山几则轶事,真是一位被军阀耽误的经济家

2020-06-27 18:00:43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政坛人物走马灯式地更换,但是,有这幺一位牛人,自从辛亥革命爆发后,开始掌握山西政权,一直到1949年才逃离山西,时间长达38年之久,他就是“山西王”——阎锡山。

阎锡山作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实力派,实际上,在他统治山西的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除了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联合冯玉祥和蒋介石打了一场大仗外,他尽量不参与军阀混战,一直搞保境安民,为山西重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阎锡山的管理下,山西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

说阎锡山是一个割据地方的军阀,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政治家、经济家,我们从下面几则趣事看出一二来。

上世纪30年代,上海一家小报登了一幅漫画,画中蒋介石一手握枪,一手托着现大洋;冯玉祥一手提着大刀,一手抓着窝窝头;而阎锡山则是一手提一杆秤,一手拿着算盘。

每当有人提起这幅漫画,阎锡山不以为许,反而会得意地笑起来,因为他自己也觉得自己精于算计,是一个经济学家的料,阎锡山甚至还把这幅漫画裱到了自家墙上,如果有客人到了,就把自己夸一顿。

1930年,阎锡山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时代》周刊称他是一位“和平军阀”。

文章里夸赞说这位“长满胸毛的、操着浑厚嗓音的阎元帅”,为山西带来了繁荣,“在中国,山西人最为富裕”,“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业、军队、警察、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阎锡山于孙中山

阎锡山精于算计,擅长经济。民国时期各省的都督,大多做不了几年,但阎锡山却在山西统治了三十多年,省内政局稳定,社会稳定。

到了30年代的时候,山西还曾经被评为全国模范省,在全国的注册商标中,有一多半都是山西商家注册的。阎锡山经常跟朋友夸赞说:"我虽然没啥本事,但挣钱还是在行的。”

阎锡山想买一套炼焦设备供他的太原钢厂使用。一时间,很多外国公司都来抢单。阎锡山把竞标剩下的三家公司的经理、代表等人请到他的别墅里好好招待着,让洋人们自己掐架。

这伙洋人们也不辜负老阎的期望,一场狠掐,掐到最后,某家洋行中选。结果,事后洋经理一算账,利润少得可怜,吃亏倒是大大的!真是被老阎耍了一顿。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阎锡山统治山西,为了不让别人顺着他的铁路走,想了一个怪主意。那就是他把省内的铁路全都换成了窄轨的,这样自己的特制火车就能在窄轨上开进,也能跑到省外的铁路上溜达。而省外的都是宽轨,火车开不进来。

窄轨铁路建成之后,阎锡山很是得意,有次跟冯玉祥炫耀,没料到冯玉祥却说:“什幺人修什幺路啊。”阎锡山听了脸色铁青。

阎锡山曾说:“做事是人生的结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

阎锡山大力发展山西,就连蒋介石都很佩服。蒋介石有一次在干部会议上说:“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

1937年,阎锡山游江苏无锡时,见一山,问向导:“那是什幺山?”向导说:“锡山。”阎说:“既有锡山,此地为何却叫无锡?”向导说:“我们本地有句俗话,‘叫做‘有锡则民乱,无锡则民安’。”

阎锡山听后有点不乐,他这个大老粗突然决定在锡山上写一点东西,就对随从说:“老子今天给你们写副对子‘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你们对一对。”

结果手下人想了半天也没人能够对出来,阎锡山很是得意,又登到了报纸上求对。后来,有一个叫做范长江的记者在安徽天长县对出了下联:“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1936年初,红军渡河东征,晋军惨败,阎锡山告急,蒋介石乘机派5个师的中央军开进山西。而日本人在1935年冬就炮制了“华北事变”,势力已经迈入河北、山西地段。

这样,红军、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日军都到了山西。对此,阎锡山说:“我要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踩破哪个都不行。”

阎锡山这样认为:蒋介石是事实上的国家元首,应该拥护,但又是自己的头号政敌,必须拒绝蒋介石的势力进入山西;日寇要灭亡中国,但阎锡山怕引火烧身,不提抗日,当日军铁蹄已进入绥远时,阎锡山才于8月有条件地提出“守土抗战”的口号;红军虽然是危险的敌人,但暂时不会危及自己的存在,而且英勇善战坚决抗日,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阎锡山虽然产生了“联共抗日”的想法,但他也说:“我们和红军合作,等于玩老虎,玩好了它可为我所用,玩不好它会吃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