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453年,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2020-06-01 18:00:37

第一卷《不列颠之啼》已完结,以下是第二卷:《都铎玫瑰:阴谋、艳情与鲜血浇灌的奇葩》。

引言:1453年的两个重大地缘事件,极大加速了欧洲历史演进的进程,改变世界面貌的超级地缘事件——地理大发现正是由此而来;

“千年未见之变局”,摆在长期战乱满目疮痍的英国面前。

公元1453年,对于华夏大地来说,不是什幺重要年份。四年前的1449年,要比这一年重要得多。那一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成为明帝国有盛转衰的转折点。

然而对于整个世界来说,1453年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之所以这一年如此让人铭记,是因为有两件大事发生: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英法百年战争的落幕。这两大事件掀开了近代欧洲地缘政治的新纪元。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普世基督教世界(罗马公教,即基督教中的普世派)失去了千年以来的东方屏障——信奉希腊正教(或称东正教,即基督教中的正统派)的拜占庭帝国,第一次需要在东方直面穆斯林的侵袭。因此,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引发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强烈恐慌。基督教世界上一次如此规模的恐慌,还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公元410年,西罗马帝国首都——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被西哥特人攻陷。

古罗马帝国在西方文化中被看做“正统”,相当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天命”,在东方,天命所归,才能君临天下,西方则是获得罗马的道统,才有号令天下的资格。

罗马帝国在在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之后,西罗马帝国的道统在罗马城陷落500年之后,被德意志的奥托大帝(Otto der Gro?e,公元 912 年 11 月 23 日~973 年 5 月 7 日)所继承。他逼迫教皇将其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名义上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奥托大帝——德国的“秦始皇”

但是,奥托大帝是日耳曼人,跟罗马文化也没什幺关系,再加上他是强行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的道统并不是众望所归,其中法兰西是最不服气的挑战者,十八世纪法国的伏尔泰就评价道:“既不神圣,更不罗马,也不是帝国”。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君士坦丁堡在欧洲又被称为“新罗马”,一直被视为罗马道统的正统继承人(神圣罗马帝国相当于是“僭越者”)。其陷落对于基督徒们来说,相当于他们的精神支柱——上帝护佑的“永恒之城”最终消失。这一精神支柱再次重现人间,要等到二百年后,北美的“山巅之城”——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建立。但最初相当一段时间,这个所谓“新罗马”,只是北美清教徒在自嗨,欧洲人一直将北美当作贫穷野蛮的蛮荒之地。

美国真正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新罗马”,要等到十九世纪末美国崛起为世界首富之后的事情了。

君士坦丁堡陷落一百年后,东正教的道统被俄罗斯抢了过去,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1530年—1584年)从1547年开始自称沙皇,认为自己才是罗马以及凯撒的正统继承人。

伊凡四世——俄国的“秦始皇”

土耳其人原本居住阿姆河流域,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地区,在当时为花剌子模王朝的臣属。13世纪时蒙古人西征,消灭了花剌子模,迫使他们迁移。由于他们与塞尔柱人同属突厥语系,在塞尔柱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内定居,在和拜占庭帝国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成为塞尔柱人与东罗马常年战争前线的炮灰一族。

然而正是在常年的征战中,土耳其部落逐渐强大起来,1299年罗姆苏丹国内乱,土耳其人趁势而起,宣布独立,此后逐渐蚕食了罗姆苏丹国,上演了外来移民“鸠占鹊巢”的经典案例。

14世纪土耳其人连续发动对外战争,不断攻城略地,在1396年的尼科堡战役中,土耳其军队一举打败了欧洲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300名贵族骑士被巨款赎回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此后欧洲丧失了向东看的勇气,眼睁睁地看着土耳其扩张。幸好位于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与奥斯曼土耳其展开争霸之战。1402年土耳其人在战争中惨败,连君主都被俘虏。此后,他的四个儿子又闹分裂,国家危在旦夕。直到穆罕默德一世重整山河,恢复了统一。

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号称“征服者”的穆罕默德二世。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即位不到两年,率领20万土耳其大军围困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夏天攻下这座拥有得天独厚地利之势的着名坚城。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土耳其人自从占据了圣城耶路撒冷,就认为本方占据天下正统,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则进一步确认了他们才是罗马正统的继承人,穆罕默德二世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不仅把首都迁到君士坦丁堡(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先知穆罕默德所认为的世界中心,而且继承了这座城市拥有的一切欧洲和拜占庭时代的传统。

从历史渊源上看,土耳其人、美国人、德国人和俄罗斯人都自认本方才是罗马的正宗传人,并为此争斗不休。有意思的是,真正的罗马后裔——意大利人,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在打酱油。

从西方文化的视角来看,以德国为首的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与美国的较量,实际可以看做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之间争夺罗马正统的斗争,获胜者才有问鼎全球的资格。

这就跟中国历史上,各方诸侯都要逐鹿中原,争夺天下正统的意思差不多。

在当代,土耳其是罗马正统争夺战中的最弱者,但是在十五世纪则正好相反,他们是最强力的竞争者。土耳其人当时的目标,是占领整个地中海地区,或者深入巴尔干半岛,进而挺进欧洲腹地,这样就可以实现其占领并控制欧洲,进而控制整个世界的野心,从而完成他们的普世使命——将安拉的教诲撒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君士坦丁堡陷落引发的恐慌甚至波及到遥远的北欧。丹麦兼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认为:“庞大的土耳其帝国正是圣经《启示录》中描述的来自海洋的巨兽。”

在1498年所制作的《启示录》版画中,表现的基督徒迎战海洋巨兽的情景。这种版画大量印刷,作为号召欧洲人抵抗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的宣传品

欧洲人的担心很快就成为令他们恐怖的现实。

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再接再厉,向欧洲方向展开了一系列征服行动:1459年吞并塞尔维亚,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1479年吞并阿尔巴尼亚,使金帐汗国的残余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1480年,穆罕默德二世进攻意大利,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这件事在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意大利语:Niccolò Machiavelli,1469年5月23日-1527年6月21日)的《佛罗伦萨史》中有所反映。

之所以这里提一下马基雅维利,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束缚的欧洲政治思想家,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作品扫盲下,欧洲再也不会出现如英国亨利三世(详见第一卷)这种脑子被忽悠瘸了的逗逼国王,至少都是智商正常的人(也有个别智商欠费的,后面会提到),解读历史也轻松愉快了许多,因为正常人想要理解奇葩的思维,是相当困难的。

一脸神秘笑容的马基雅维利

在穆罕默德二世之后,自称“王中之王”的苏莱曼大帝掀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浪潮。

在十五世纪中叶之后,抵御穆斯林的进攻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不得不面对的,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过,由于欧洲内部还是一团散沙,穆斯林进攻的压力主要由神圣罗马帝国来承受。

谁叫神圣罗马帝国自称罗马正统呢,而且地理位置又跟奥斯曼帝国紧挨着,你不抗谁抗?

德国与土耳其之间欲说还休,暧昧不明的关系从此拉开了帷幕。

头巾很大的苏莱曼大帝(这头巾是为了表示脑容量大吗?另外,大帝若是知道王中王现在表示火腿肠不知做何感想)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还有一个关键的影响,欧洲与东方世界的传统贸易路线——“一带一路”,被土耳其人独家垄断了。

欧洲参与东西方贸易有三个关键口岸,南路是连接地中海航线的埃及,中路是以色列以及叙利亚,北路就是连接黑海航线的君士坦丁堡。现在,三条线全在土耳其人手里,他们垄断贸易线路后,将东方运来的货物加价十倍卖到欧洲,这是把欧洲人当冤大头宰的节奏啊!

土耳其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说起一带一路,欧洲人民可谓是一把辛酸泪。

自从阿拉伯帝国在公元七世纪崛起以来,绝大部分时间里,这些贸易线路都被穆斯林把持着大赚其财,亚历山大、阿勒颇与大马士革等贸易路线枢纽城市,就是当时的“铁幕”。欧洲人就是被关在铁幕中的囚徒,其中大部分人都不知外面的繁华世界是什幺样子,更不知道遥远的东方还有一个神秘富饶的帝国。当时的穆斯林最鄙视的就是粗俗、蠢笨、肮脏、野蛮的西欧人。不过那时候还有至少算半个教友的拜占庭帝国控制着黑海线路,与穆斯林控制的路线形成竞争关系。因此,土耳其人的前辈们——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虽然也一直把欧洲人当肥羊,但是他们还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加价没这幺夸张。

在13世纪下半叶到14世纪,当成吉思汗家族的蒙古帝国极盛时,穆斯林也被摧残得七荤八素,铁幕打开,露出了东方文明的一丝亮光,以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至1324年1月8日)为代表的欧洲人才与东方取得了联系。

马可·波罗——世界上最有名的“崇洋媚外”者

在此之前,基督教会宣传的东方,不是空无人烟,就是说住的都是野兽和妖魔。在一般基督徒心目中,和妖魔打交道是堕落的灵魂才会干的勾当,唯恐避之不及。这种宣传方式,倒是跟当今世界的朝鲜异曲同工。

如果让一直笃信自己是离上帝最近的民族的欧洲民众,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真相,发现自己才是最贫穷落后的屌丝,教会的统治就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作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欧洲人,他告诉同胞们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蒙古大汗并不可怕,他还很希望直接和欧洲贸易。更为重要的是: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辉煌的帝国,拥有远远在欧洲之上的文明。

马可·波罗说,曾经作为南宋首都的大都市杭州,有10个庞大市集、房屋160万栋、工场14万4000家,这规模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闻所未闻。欧洲人视胡椒为奢侈品,甚至将其代替金银作为货币,但是马可·波罗却说,杭州人每天消耗胡椒4740公斤,这个富裕程度简直让欧洲人无法想象!另外,他说城内石桥有1万2000座之多,桥下都可通大船!

金融中心威尼斯,作为欧洲最繁华的都市,与之一比简直就是粗鄙不堪的农村,威尼斯人怎幺能咽得下这口气?

马可·波罗还说,东方人用轻巧的纸张来作货币(钞票),铁匠奇劳洛说,他打死也不信。“大家卖命工作,都为了铜币或银币,给一张纸,谁肯收呢?”

马可·波罗眼中的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马可·波罗说的这些话远远超出了欧洲人的认知,威尼斯和巴黎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口在当时也就10万人而已,想象一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对于欧洲人的大脑来说,内存已经不够用了。并且,马可·波罗说的话与教会所说的话大相径庭,因此他被欧洲人当作胡言乱语的疯子,得了“百万谎言的人”的称号。

但是,马可·波罗办了一个“东方博览会”,其中的展示品有来自东方的象牙艺术品、玉器、瓷器、丝绸以及纸币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绝无仿冒,不由得人不信,因此消息很快传开并掀起轰动。

马可·波罗告诉威尼斯人:“任何人,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及冒险到遥远的东方,便可从黄金、珠宝、丝绸和香料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很多当地人确实对东方感到好奇,或有了致富的梦想。船夫佩拉林虽不识字,没读过游记,不过他说故事听到他心痒,“如果我还是十几岁的小伙子,我一定到东方去碰碰运气。”

马可·波罗将自己的见闻写在《马可·波罗游记》里。1295年问世后被大量翻译、出版,成为中世纪最畅销、影响欧洲人最大的游记着作。他的游记给欧洲人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窥见重重铁幕外面的文明世界。

客观地说,《马可·波罗游记》对于中国的富裕文明程度是大大夸张了,不过这种夸张非常好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某些出国的知识分子欺负国内民众不了解外国情况,写了很多国外的游记见闻,也是把“外国”夸得跟人间天堂似的。有人将这些段子总结如下:

美国霸气小护照,

德国良心下水道,

全民医疗索马里,

俄国白送房一套,

不搞世袭新加坡,

恒河圣水有疗效,

喜迎民主伊拉克,

埃及抗议不挨炮,

舌尖英国很美妙,

希腊全民皆勤劳。

相对于这些人写的国外见闻来说,马可·波罗的夸张已经算是很有良心了。尽管内容十分夸张,但是《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人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让他们认识到“天外有天”,产生了探寻外面未知世界的强烈想法。

在马可·波罗之前,威尼斯人认为他们是地中海甚至是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最富裕的城邦,而基督教世界就是这个世界上的文明中心,除此之外都是蛮荒一片,马可·波罗的游记激发了欧洲人关于东方财富的无穷想象。

欧洲人随后更加积极进行与东方的接触,品尝到了掌握贸易线路的好处,除了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经济迅速崛起之外,欧洲各地也普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繁荣也造成人们思想的活跃。

但是,这一切的美好时光,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终于到了尽头。

如果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识过东西方贸易的巨大利润也就罢了,食髓知味后又被剥夺,那还不急得抓心挠肝啊!

俗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欧洲人最直接的想法当然是杀了这些天杀的异教徒。

可……但是,但可是,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正是如日中天,能防守住不被打过来就感谢上帝了,杀过去?还是算了吧。被教会忽悠两句,就热血沸腾去东方送死的脑残,已经在持续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死绝了,还是另想办法吧!

思来想去,唯一现实的考虑,就是从大西洋开辟联通东方的新航线。大批意大利人带着从东方引进并改良的火炮,和从穆斯林那里偷师的航海技术,蜂拥而至欧洲最西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因为这里离大西洋最近。

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在伊比利亚半岛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工坊船坞中酝酿。

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将从此改变。

作者:北山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