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历史发明家:二战救世主美利坚,中华正统在台湾

2020-05-22 18:00:16

5月8日,欧洲迎来抗击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然而在这个胜利日,当年硬刚纳粹德国法西斯的主力苏联却被黑了个痛快。



美国国防部为“纪念欧洲胜利日”,发表了题为《欧洲胜利日:庆祝与思考的时刻》的文件。



文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德国和苏联入侵波兰。



而对于苏联为反抗法西斯主义所做出的贡献,文件中却并未提及。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苏联在前期一直主动和英法商量要压制德国,但英法却无视了苏联的提议,反而对法西斯不断绥靖,想利用法西斯反共,不仅让德国法西斯发展壮大,使得苏联为求自保只能去和德国媾和,更是最后引火烧身,让欧洲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战争开始之后,苏联更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结果现在西方媒体一张嘴,苏联倒成了和德国一起发动二战的罪人?



白宫则在官方推特上发表了一段特朗普讲话的视频和节选,与美国国防部的口径颇为相似。



推文中说,“1945年5月8日,美国和英国战胜了纳粹!美国精神战无不胜,在(二战的)最后,终于迎来胜利。”




纳尼?美国和英国战胜了纳粹?合着柏林国会大厦那旗是你们插的是吧?



你别说,他们还真有这个意思。



第二天,5月9日,莫斯科着色师什尔妮娜,在脸书上发布了一张上色老照片——红军攻克柏林,结果脸书将她账号以“违反社区规定”封号3天。




钢琴家Mechetina也在脸书发布了这张照片,结果被管理员以同样的理由封号24小时。



其它网友或媒体只要发送类似照片,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帐号限制。



他们收到的平台通知竟然是:“你的发帖违反了我们社区规定有关危险人物或组织的内容。”



后来几经沟通,平台才解释说是系统的算法出问题了,并最终将其恢复。




对对手极尽造谣抹黑之能事,自己则是恬不知耻地妄图贪天之功。



欧洲二战胜利,好歹美国确实有份功劳,比这还不要脸的操作美国还有。



今年1月27日,美国驻丹麦大使馆在官方推特上竟发文称“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美军解放的”。




“巧”的是,当天德国《明镜》周刊也发文将解放奥斯维辛的功绩归功于美军。



明明是苏军解放的,这些人却愣是硬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



两家事后都道了歉,可是这影响却形成了。



苏联,始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进行“历史虚无主义”攻击的重灾区,无数的苏联历史英雄遭到不断解构、扭曲,也许到了哪天,大家都会认为是美军解放的柏林。



这种解构对不熟悉那段历史的下一代人的影响是深刻的。



比如乌克兰,就深受历史虚无主义的荼毒。



朱可夫,前苏联的元帅,被公认为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柏林战役……苏联卫国战争中最惨烈最艰难也最出名的战役,基本上都是他指挥的。



光是他胸前的无数勋章,就足以证明他在二战中的贡献。



乌克兰更是朱可夫亲手从纳粹手里解救出来的。




然而,在乌克兰敖德萨,这位伟大将军的浮雕现在却被年轻的激进份子拆除了,被他们踩在脚下侮辱:




去年,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市,更是有激进分子把朱可夫半身像打碎在地:




大家看“美军解放奥斯维辛”这种神论,不免感到荒诞不经,但其实,这种长时间潜移默化影响的威力已经在很多国家显现了,乌克兰是最典型的,类似的事情在国内一样有,而且比外国抹黑苏联时的花样更多。



1



近日,香港一位家长爆料,她28日与孩子一起观看小学二年级常识课的网课视频,发现教师将鸦片战争的起因说成是“英国想以禁烟为理由派兵攻打中国”。



你没看错,这位香港教师口中,想禁烟的不是林则徐,是英国人。



他说:



“英国想以禁烟为理由派兵攻打中国。为什幺他们要这幺做呢?就是由于英国发现中国当时很多人吸烟,吸食烟草,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所以他们为了消灭这些叫做鸦片的物品,就发动了这场战争。”




当然,如此明目毫无依据、张胆颠倒历史的说辞,还是太容易被戳破了;有些香港写历史教科书的人,手段就高明得多。



它们不敢生造“英国人是来禁烟的”,但他们敢说鸦片战争“错在中国”。



比如,香港的历史教科书在评价林则徐的时候,就说林则徐不明智太轻率。



鸦片贸易是英国对华贸易的重要一环,也是英国扭转贸易逆差的重要途径,“若一旦禁绝,将严重损害英国的利益”。



“林则徐轻率地单方面严禁鸦片,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并最终酿成战争”。



他们还声称引用的是英国着名中国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的观点。



看到没,引用名家,曲笔以示“公正”,写了一句“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林则徐不应禁烟”,状似“有理有据”,不可谓不高明。



但总之,结论就是林则徐惹怒了英国人,中国被入侵活该。




但其实,他们是在断章取义,英国学者可没香港某些二鬼子这幺不要脸。



英国学者的原文通过考证,发现当时的林则徐很清楚禁烟可能招致两国之间的冲突,所以在禁烟的时候,他试图跟洋人讲理,用规劝的方式沟通,还专门写了一封措辞谨慎的信给英国女王,希望女王意识到,他们在英国禁止鸦片却对外贩卖鸦片的行为是很不道德的,最好能从政策层面上就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也不用伤两国之间的和气了,并不是香港教科书编出来的“轻率地单方面严禁鸦片”。



当然,我们都知道和帝国主义讲理是没用的,既然说不听,那林则徐当然就要用雷霆手段解决问题,先礼后兵,这很君子。




教材里那段话从哪来的呢?八成应该是这里:




香港教科书那一大段,只有第一句是史景迁原着里的,后面都是教材编写者自己的臆测。



他们乱写的目的不言自明,就是把香港的下一代变成乌克兰那群废青一样的东西。



事实上,他们已经成功了,在去年香港事件期间,918当天,那群暴徒就去玷污了香港的抗日英雄纪念碑,多亏香港的爱国市民后来去清洗才擦好。




不只是香港,这样的奇谈怪论其实在内地也有,前几年尤为猖獗,还有些到现在都还在流行。



方向跟今日香港的某些人没啥两样,也是极尽贬低自己,拔高敌人,但凡有中外冲突,肯定是中国人的错。



比如,最出名的就有“圆明园被烧怪中国人自己”、“中国人才是圆明园的破坏者”、“八国联军侵华全因为义和团”,我想大家肯定都在各个平台上见过类似的文章,光微信我都看到好几篇了,还有10W+的阅读量。




追根溯源,这些文章的来源,都是2006年年初的一篇历史虚无主义的“大作”。



它的作者是中山大学着名(非史学)的教授袁伟时,发表平台为主流媒体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观点又极具颠覆性,所以在中国舆论场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袁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抛出两大神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和“八国联军侵华”都是中国咎由自取的,并进一步推导:



中国的历史教科书跟日本教科书洗白侵略战争一个性质,应该大改;改的方向是哪呢?恰恰是香港特区的历史教科书!




袁教授这篇题为《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的大作看起来“有理有据”,引用了包括条约原文、时人评论、西人记载等“丰富史料”,再加上本就是哲学教授的作者的逻辑勾联能力,要不仔细扒一下那还真是要被唬住了。



这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大论战。



中青报背负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在3月才刊登了与袁文针锋相对的辩论文章——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张海鹏的《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一文。




文章里逐条打脸袁伟时的文章,比如,袁伟时认为,先有的义和团杀外国人、攻击使馆教堂,才有的八国联军侵华,是义和团主动挑衅!



但是,根据美国历史学家施达格研究,在“1900年5月31日之前,在整个义和团运动中,在中国的任何地方,没有一个外国人是死在拳民手上的;惟一的一个就是卜克思先生在山东的遇害”。



为什幺节点是5月31日?因为当晚,英、俄、美、法、日、意六国士兵共356名已自天津抵达北京,中国人被迫反击。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教科书上大家都学过,1853年(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



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提出“为保护圣教而战”口号,于1857年联合英国共同出兵侵华。



袁教授坚持认为,这都是中国人的错,一是广州不许英国人“进城”,二是“马神甫事件”广西地方对其处死、清政府因英法使团不按既定路线入京而发动进攻“违反了程序正义”。



但实际上,根据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在通商口岸传教,但不允许深入内地, 马神甫事件本身是显而易见的“违约”行为。



马违法传教先破坏了条约的“程序正义”,怎幺不先追究一下?




还有一个很流行的谬论——“圆明园都是中国当时的老百姓自己砸的”,他们举例来举例去,无非就是说中国民众跟在侵略者后面,也抢走了不少园中的文物,后来还有人把圆明园废墟的大理石拿走,所以侵略者没有错,都是中国人自己的错!



且不说中国民众有错和侵略者有没有错根本是两码事。大家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破窗效应”,一幢建筑窗户是好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打碎他,一旦有人打碎了第一扇窗户,就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甚至会闯入建筑内,抢劫纵火。



圆明园就像是一个精美的瓷盘,上面镶了一颗无价的宝石(文物),有一天,强盗冲进了房子,打碎了瓷盘,抢走了宝石,这家人亲戚看见瓷盘的碎片,就把盘子的碎片捡走了。



结果,现在就有人不去怪那个打碎了瓷盘的人,反而跳出来说,因为瓷盘(大理石)的体积更大,所以这个盘子其实都是这家人自己砸的,跟强盗无关!



这是什幺谬论?



历史虚无主义者最擅长的事,就是不辨历史的现象与本质,不断的在历史的细枝末节上跟你玩文字游戏,玩“窃书不是偷”的逻辑弯弯绕。



因为历史细节纷繁复杂,历史过程扑朔迷离,民众没有这个精力去分辨,很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者用以点带面的所谓“真相”欺骗。




2



他们费尽心思地搞历史虚无主义做什幺呢?



清代着名思想家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意思很简单,想要灭掉一个国家,先销毁它的历史。



以前国内有个说法很流行,叫“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国,民国在台湾”,只有“大清在中国”,更有夸张的口号,说“崖山之后无中华”。



意思是我们的文化已经断层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正统都在人家手里,不在自己手里。




其实这个观点是日本人炮制出来的。



“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这句话,来源于明末东林党领袖钱谦益的一句诗,“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大意是崖山海战之后,中原统治权不再属于汉人掌管,被迫交到了蛮夷手中。



在二战期间,日本人为了把自己侵略中国的行为合理化,他们的学者搞了很多学术创意,“崖山之后无华夏”就被他们拿来利用了,改成了“元清非中国论”。



核心就是非汉族统治的元朝和清朝不是中国,否认东北与外蒙为中国固有领土,那日本人占领这些领土就不是侵略了。



并且,他们还认为元朝和清朝是中国的亡国时期,中国正统在日本这里。所以,日本侵略中国不是侵略,是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



它的始作俑者最早是日本帝国大学东亚史教授矢野仁一,1928年,矢野仁一博士出版了他的成名作《近代支那论》。




他抛出了一个观点,中国不能称之为一个民族国家,因为满、蒙、藏民族和领土本来就不属于汉族和中国领土。汉族要成立民族国家,就必须放弃这些地方的统治。



到了1932年,矢野仁一在《外交时报》上公开发表了他一贯主张的《满、蒙、藏は支那の领土に非ず》一文。老调重弹,毫无新意。



不过,彼时正值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盛行,矢野仁一赶上了好时候,为日军侵华提供了理论基础,矢野仁一也从野鸡学者摇身一变成为大国士。




公知们后来做的,无非是把日本军国主义手里的陈年破烂捡起来再嚼一遍罢了。



这个观点根本不值一驳,按照他们的逻辑,我们完全可以说,林肯之后无美国,希腊之后无哲学,罗马之后无上帝,欧洲正统在土鸡。



这个观点到了台湾的手里,又经过了一轮加工,反过来传回大陆,说新中国跟大清别无二致,“中华正统在台湾”,每天翘首以盼让“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理由也很简单,就是中国文化和最好的那批文物都在台湾。




且不说这些文物大部分是蒋校长撤退的时候一起带走的。就算文物是台湾那边的多,也推不出中华正统在台湾的结论。



因为任何文化的核心,最重要的都是人,文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没有能够理解、继承这些文化和思想的人,就是有再多的古籍,再多的文物,也教不出堂堂正正的中华儿女。



民进党窃据了这些文物之后,他们自然就高尚了吗?文明了吗?



没有,民进党拿到文物之后做的事,就是把《祭侄文稿》这种最有骨气的书法,拿去向日本人献媚,做最没有骨气的事!



国民党到台湾后,更是抢土地,反工农,搞全盘西化运动,民进党当权后,又媚日本,改课纲。



以至于现在台湾和大陆一国两“智”,台湾废青哽咽着高喊“我阿祖是自愿的”,不知道对中华文化体现在哪里。




这样的无知言论,在某一段时间内曾大行其道。



在微博正方兴未艾的时候,大多数网民没有太多信息筛选经验,往往对所谓大V和意见领袖特别盲从。



恰好,原先在BBS时代早就掌握了一定话语权的公知和带路党,也转到了微博这个战场,各路牛鬼蛇神泥沙俱下,奇葩观点层出不穷。




他们在微博上翻云覆雨,对家事国事评头论足,嬉笑怒骂,像批阅奏折的皇帝。



有人宣称“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就有人洗白“日本并无亡我之心,只是关注满洲国的归属”,有人说郑成功是“如假包换的大倭寇”,就有人把淞沪会战说成“上海事变”,吹捧汉奸是“曲线救国”。



这帮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抹黑英雄、编造历史、自我矮化、歪曲民族精神。




而且,他们往往还是社会的中上层,有作家、记者、教授、律师、主持人、艺术家、企业家等闪耀的名头。



那时候,但凡在社交网络上说一点中国好话,或者表达一点爱国情怀,立马就会被这群人批判得体无完肤。



有精日精到开始意淫幻想乃至精神分裂的;




有被河殇中毒很深,动不动就“恶之花绽放”的;




日本人和公知的学术造假是内,美国人还有外部的配合,他们的手法更加高明,他们把历史虚无主义和娱乐文化包装在一起,用电影艺术潜移默化地歪曲事实。



相信很多军迷,都看过《兵临城下》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肯定也被恶心坏了。



故事背景是二战着名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原本是一场绝境反击战,整个过程荡气回肠,涌现了无数英雄事迹。



但在电影里,苏军赶去和德国决战前,军官进行战前动员,突然纳粹空军来袭,造成人员伤亡。一些人想逃跑,军官发出警告无效后,开枪射杀逃兵。




到了目的地后,每两名士兵才能领一支枪,前面的人死了,后面的人捡起枪继续射击。



战场冲锋时,苏联督战队朝自己人开枪,但凡敢撤退的,全被枪毙。




由于战况胶着,赫鲁晓夫接管斯大林格勒,他逼着指挥官自杀。




中国军人也逃不掉,美国人拍过一个纪录片,叫《长津湖战役》。



在这里面,美国人把自己描述成苦难的受害者,丝毫不提战争起因,把被志愿军分割包围打得节节败退的事实,硬说是“向后的进攻”,像蒋校长一样“从一个胜利转向另一个胜利”,并不断暗示中国志愿军是“邪恶”的。



这部电影制作水平太差,限制了它的发挥,但在看过它的豆瓣评论里面,也有不少被忽悠的傻子:




3



有学者对虚无主义的起源有过研究,他们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在近代,虚无主义往往起源于因外部压力急迫追求现代化的后发国家。



现代虚无主义起源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把否定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现象称之为虚无主义。


从雅各比、费希特、黑格尔、马克思、施蒂纳、尼采到海德格尔,德国有头有脸的哲学家们都思考过“虚无主义”,整天否认自己。



之后这股风吹到了俄罗斯,被文学家接手,比如屠格涅夫,就是典型的代表。



20世纪初虚无主义开始进入中国。由梁启超、廖仲恺等先贤最早翻译日、俄的文章进入国人视野。新文化运动开始前后,甚至一度十分流行。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就对虚无主义持坚定的批判立场。



在1920年9月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上,陈独秀就指出:虚无主义者只有两个结果,“性格高尚的人出于发狂,自杀;性格卑劣的人出于堕落”。



他认为,虚无主义意味着一种中国的病根,象征着中国的危机,希望积极有为的青年们超越这种态度,投入到积极的国家建设之中。



但是,在中国发展的早期,科技、经济都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种虚无主义“死灰复燃”,成了足足一代人心中的问题,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有解脱出来。



那些编造一个又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段子的公知大V,就像是《三体》中主动迎接三体人来奴役地球人的ETO组织一样,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对人类这个种族仇恨到了极点,以至于对外星人产生了幻想,幻想科技发达的外星人会降临地球,帮人类解决所有问题。



至于科技发达是否就意味着他们道德水平一定更高尚?是否意味着他们对异类一定是善意的?很少有“降临派”真正想过。



西方国家更是把虚无主义的这一特点加以利用,强化它的自我否定和逆向民族主义特征,试图去塑造一个理想信念失落、道德价值陨落和相对主义化、对崇高理想主义的冷漠甚至嘲笑的社会。



这样一个社会,更方便西方文化和经济的入侵。




多年前,刘慈欣曾写过一篇科幻小说,叫《全频带阻塞干扰》(俄罗斯版),小说里,一个俄罗斯女孩卡琳娜讲述了自己爷爷当年卖勋章的悲凉故事:



“我说的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四岁。



那个冬天真冷啊。暖气停了,房间里结了冰,我只好抱着电视机取暖,听着总统在我怀中向俄罗斯人许诺一个温暖的冬天。



我哭着喊冷,喊饿,爷爷默默地看着我,终于下了决心,拿出了他珍藏的勋章,带着我走了出去,来到这里。那时,这儿是自由市场,从伏特加到政治观点,人们什幺都卖。



一个美国人看上了爷爷的勋章,但只肯出四十美元。他说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都不值钱的,但如果有赫梅利尼茨基勋章,他肯出100美元;光荣勋章,150;纳希莫夫勋章,200;乌沙科夫勋章,250;最值钱的胜利勋章您当然不可能有,那只授给元帅,但苏沃洛夫勋章也值钱,他可以出450美元……爷爷默默地走开了。



我们沿着寒中的阿尔巴特街走啊走,后来爷爷走不动了,天也快黑了,他无力地坐到那家古玩店的台阶上,让我先回家。



第二天,人们发现他冻死在那里,一只手伸进怀中,握着他用鲜血换来的勋章,睁大双眼看着这个他在七十多年前从古德里安的坦克群下拯救的城市……”




大刘虽然写的是科幻小说,但类似的故事早已在现实中无数次地上演。



苏联倒下了,于是前苏联的英雄们就被西方文化解构,诋毁,他们的成就被抹杀殆尽,流血又流泪。



如果哪一天,我们也倒下了,那幺不用怀疑,那些让我们感到骄傲和感动的历史瞬间,都会被歪曲、被诋毁。我们的英雄们在抗洪抢险,在汶川救灾,乃至这次疫情中的付出,都会化为乌有。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历史,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



为什幺像“鸦片战争是英国人想帮中国禁烟”这样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还会不断涌现,大行其道?



因为在另一个层面上,无形的“鸦片战争”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