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红顶商人胡雪岩实业爱国,却商业破产身死,打败他的是谁呢?

2024-02-07 17:05:07

陈道明饰演的胡雪岩

顶子,是清代官员官帽顶部的装饰,红顶的官员身份较高。所谓红顶商人,就是俗称的官商,是国家官员又下海经商。放到今天世界各国,有这种背景的人经商自然是无往不利。中国最着名的红顶商人就是胡雪岩。胡雪岩的主要身份是商人,兼职当官。虽然他是四民之末,但他在列强侵略的时代背景下,毅然扛起了和洋人“商战”的大旗,但胡雪岩的事业以失败告终。那么胡雪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胡雪岩简介

    胡雪岩,1823年出生于安徽农村。1836年,胡雪岩外出闯荡,四处飘零,直到他19岁才在杭州一家钱庄当伙计,算是有了安稳的职业。作为伙计的胡雪岩主要负责收债、催债、跑业务,应酬很多。就在这时,他遇到一个叫王有龄的落魄闲散官员,胡雪岩进行了政治投资,将500两白银偷偷赠给他,王有龄这一个不起眼的官员成了此后胡雪岩发迹的助力。

王有龄

胡雪岩出身下层,自小飘零,所以养成了机灵、肯干、吃苦耐劳的性格,凭这些优点,他被钱庄老板看重。29岁之时,没有子嗣的老板将钱庄遗赠给胡雪岩。以此为起点,胡雪岩用心经营并拓展业务,资财慢慢积累起来。就在此时,王有龄成了湖州知府,凭借胡王的特殊关系,胡雪岩成了湖州官方指定合作伙伴,被授予了协办漕运的差事。之后胡雪岩向浙江海运局借款20万两白银,开办了“阜康银号”,并管理湖州官府银库。

清代规定湖州库银要定期押送到杭州藩库,再由杭州藩库运送京师。在这种情况,胡雪岩本着循环发展的精神,先用湖州库银大力扶植、帮助农民养蚕;农民织好蚕丝后,胡雪岩再用官库银就地收购蚕丝;然后他把蚕丝运到杭州售卖,赚来的银子,交足藩库银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在这一循环中,胡雪岩基本就是空手套白狼,没有动用过自己一分钱,但实现了三方盈利。首先,他扶助农民,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第二,他完成了安全押送税银的任务,保证了税赋的及时;第三,自己空手赚了钱。不得不说胡雪岩十分聪明。

藩库银

二、胡雪岩的人生巅峰

1860年,胡雪岩已经成了浙江省最知名的富豪。当年太平军攻占杭州,胡雪岩外逃。1862年,胡雪岩投奔浙江巡抚左宗棠,他依旧发挥了“及时雨”乐善好施的作风,三天时间就给左宗棠筹集了10万石左军急缺的粮食,自此胡左二人成了莫逆之交。左宗棠委任胡雪岩管理全省粮草军饷事项,凭此机会,胡雪岩的钱庄获得暴利。至太平天国被平定,胡雪岩已经成了浙江最富,掌握了浙江半壁财政。

民族英雄左宗棠

当然胡雪岩投桃报李,在左宗棠创建福州船政局、收复新疆的过程中,胡雪岩都给了左氏巨大的财力支持。左宗棠反过来又积极将胡雪岩推入中央,经过左氏牵线搭桥,胡雪岩再以银子铺路,军机大臣奕譞、户部尚书宝钧、大太监李莲英,全都和胡雪岩有了交情。在这些大员的推动下,慈禧最后给了胡雪岩“总办四省公库”(类似今天四个省税收厅的厅长)、可以代表清朝向洋人借款、赏三品布政使官身、特赏二品红色顶戴(红顶商人的称号因此而来)、赏穿黄马褂、紫禁城骑马等特权。

慈禧

在上述光环照耀下,胡雪岩的事业迎来鼎盛。至1872年,他的阜康银号已经在开了20多家分号,总资产约二三千万两白银,京城所有王公贵族都将阜康银号视为存钱最佳场所,阜康银号和今天瑞士银行地位一样,可见阜康银号的信用和实力!

三、中外第一次商战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人的经济入侵已经十分严重,中国土布被洋布挤压,小农破产,这引发了新一轮社会矛盾。此时间中国政界人士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主义维新思想,代表就是郑观应和胡雪岩提倡的对洋人进行“商战”。1882年,为了发展土布,胡雪岩在上海建立了近代式的纺织厂,并开始以平价大量收购生丝,企图“分洋商之利”。胡氏的举动引起洋人集体反弹,洋人遂开始和胡氏就生丝价格进行商战。洋人故意抬高收丝价格,胡氏则联合华商也抬价,最后胡氏以高价囤积15000包(占全国生丝的15%),加上之前建厂的消耗,共耗银2000万两,基本掏空了胡雪岩的家底。

但此时意大利突然宣告生丝丰收,接着又爆发了1883年金融危机,生丝和成品丝价格暴跌,胡雪岩瞬间亏损1000万两,各地官僚以为阜康银号要倒闭,全来阜康银号取钱,合作华商也逼胡雪岩还债,阜康银号最终因挤兑而全部关闭,胡的事业陷入绝境。

接着,当年12月,清朝下令抄胡雪岩的家抵债,这宣告了中外第一场生死大商战以中方的失败而告终。

1885年9月,胡的知己左宗棠病逝。接着11月,胡雪岩也在贫困和绝望中死去。

胡雪岩

四、胡雪岩失败原因

    胡雪岩为什么会失败?

第一,洋人挤兑。胡雪岩的对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洋人企业,而是洋人带来的新的资本经营方式。胡雪岩和洋人的争端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两个企业的争端,而是封建时代商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竞争,是两种模式的争端。和胡氏银号真正对阵的不是表面的洋人洋行,而是洋行背后的汇丰银行。这种银行是近代银行,汇丰银行有巨大资金来源,并凭借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提供对华贷款、发行银币,汇丰银行已经有了中央银行的苗头。以一个旧时代个人钱庄对抗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怎么可能赢。

上海汇丰银行

第二,信息不对称,说白了就是洋人故意坑胡雪岩。当时已经是近代,有线电报已经发明出来了,洋人在上海能轻易知道欧洲的消息。但胡雪岩还是旧时代人士,不了解世界大事,胡雪岩的企业也没走出国门,他根本不知道欧洲行情。所以意大利的生丝市场波动给了胡雪岩致命一击。

第三,1883年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是中国面临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该危机开始于上海,波及全国各主要城市,表现为物价暴跌、民间白银短缺、商业倒闭,“百货无不跌价三五成,统市存银照常不过十分一二”。关于这场危机的产生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清朝的竭泽而渔。首先就是清朝引入西方股份制公司,纵容官商滥发股票;第二就是清朝增加税赋;第三就是清朝用官商挤兑民间资本。经济危机让胡雪岩的事业雪上加霜。

第四,党派之争。胡雪岩是左宗棠的追随者,是铁杆左派,是左派的后勤部长。而七八十年代,清朝中央的两大权臣李鸿章和左宗棠就海防、塞防一事陷入了党争。李中堂的党羽是盛宣怀、邵友濂。盛宣怀类似李中堂的胡雪岩,邵友濂则是上海道台,类似上海市长。在盛、李二人的合谋之下,二人故意拖延了预定要存在阜康钱庄的80万两白银,这笔钱是要经阜康钱庄还给洋人的,为了还款,胡雪岩只能用阜康钱庄的存款临时拼凑,当80万两白银还给洋人后,掌握大清电报的盛宣怀随即发出谣言,阜康钱庄破产了,然后以达官显贵带头,所有阜康钱庄发生挤兑潮,直接使得阜康钱庄破产,胡雪岩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

盛宣怀

文史君说

胡雪岩是近代杰出的爱国商人,他致富不忘本,在发达之后,没有同一般地主老财一样死命剥削农民,反而大力发展福利事业。他开了杭州钱塘新渡口,方便了杭州百姓;在丁戊奇荒中他多次向受灾严重的北方地区捐钱捐粮,总计20万两白银;在知名的杨乃武、小白菜案中,他也用金钱在京中活动,给杨、白二人有力的支援。但奈何胡雪岩仍然是旧士人思维,没有近代眼光和见识,不懂世界资讯,在和洋人的商战中,实际就是盲人打架,就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之下,胡雪岩失败身死。胡雪岩之死也是近代中国悲剧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严仲平:《近代中国经济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徐明德:《论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历史功绩》,《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曹立前:《对胡雪岩商业败落的重新审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