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历史冷知识:毛主席不仅与文天祥有亲戚,还是蒋介石的内亲

2024-02-02 17:05:03

有时候读历史,经常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细节。

比如,两个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实际上细细探究起来,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我们下面要说的,就是毛主席和文天祥之间的“亲戚关系”。

有人会说,毛主席怎么会和文天祥是亲戚呢?毕竟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距离毛主席出生,可差着好几百年呢。

别着急,我们先从毛主席这一脉的祖上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毛主席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而这里,居住着不少毛主席的族人,这一点很多人都十分清楚。

根据《毛氏族谱》的归类,居住在韶山冲的毛氏族人,为“韶山毛氏”。

不过,韶山毛氏也并非是一直都住在韶山冲,而是在明朝的洪武年间,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从别的地方迁徙而来的。

正是因为迁徙到韶山冲后,毛氏族人在这里开枝散叶繁衍生息,这才有了“韶山毛氏”。

至于为何会会迁徙至此,在此之前这些毛氏族人又居住在哪里,要想弄明白这些,就不得不提到韶山毛氏的始祖毛太华。

毛太华,原籍为江西吉水,而吉水毛氏,也是中国毛氏族人的一个分支。

他出生于元朝末年,而我们都知道,元朝末年正是天下大乱之际,所以,在他成年后,为了躲避战乱,就被迫从江西吉水开始迁徙。

迁徙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366年,即朱元璋称帝的两年前。

至于准备迁徙到哪里,这个问题对于当时的毛太华来说,并不知道答案,换而言之,就是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毕竟当时天下大乱,而个人自然是前途未卜,所以,他的计划就是走到哪里就是哪里。

期间,他走走停停,一来是躲避战乱,二来是干活谋生,就这样,他在三年后,走到了一个叫做北胜的地方。

北胜在哪里呢?准确的说,就是如今的云南永胜县。

在这里,毛太华停止了继续迁徙,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里相对地处偏远,因此战火并没有波及至此,相对来说比较安定。

因此,毛太华就决定,在这里生活并定居。

决定定居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谋生,好在毛太华正值壮年,加上又懂得农耕技术,而这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因此,毛太华靠着给人帮工,日子过的也算不错。

不过,这种平静的日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在毛太华迁徙到北胜时,当时云南尚且属于半独立状态,驻守于此的,是元朝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此人可谓是元朝的死忠,根本不愿意让出云南。

期间,朱元璋曾想着和平解决云南问题,因此就多次遣派使者与此人谈判,但结果此人不仅不从,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杀害了明朝使者。

看到谈不拢,朱元璋也是怒了,最终决定武力解决。

于是,在公元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蓝玉和沐英为征南大军正副统帅,率军30万征讨云南。

这便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明平云南之战”,此战,以明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明军胜利后,主力部队返回,留下了部分军队驻守云南,而这些留下来的明军,数量上显然不足以布防整个云南。

所以,明军为确保地方安稳,就在云南当地征召军士,而毛太华,便在被征召之列。

因此,毛太华从一个给人帮工的“打工仔”,变成了大明军队的士兵之一,自此他便开始了从军生涯。

而在军队里,毛太华晋升的很快,不仅当上了能管理100余人的百户长,同时,还娶了当地纳西族的一个王姓女子为妻。

至此,毛太华这个从江西吉水而来的毛头小伙,有了自己的家庭。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明朝在今永胜县城一带设置澜沧卫军民指挥司,下辖包括北胜、永城等多地,既然设立了新的军民指挥司,自然得有个新的办公场所。

于是,首任澜沧卫指挥使的王佐,便下令所辖区域内的军民开始筑造新城。

如今的永胜县城,便是始建于当年,而作为军户之一的毛太华,在当时就带着麾下官兵参与到了筑城工程之中。

也正是毛太华因为在筑城中有功,因此受到了嘉奖,并且被封为了“武德将军”。

很多人不太了解这个武德将军是什么级别?实际上,武德将军称号在元朝时就已经出现,并且还是正五品的官职,明朝建立后继承了这一点,依旧为正五品。

要知道,在古代,能当上一个正五品的武将,已经不算小官了,尤其是毛太华这种几乎没啥背景的人,这放在当初他从老家出来那会,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在一路升迁的同时,毛太华的家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毛太华一共有八个儿子,名字均以“清”命名,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排了下去,即长子为清一、次子清二,以此类推。

不过,这八个儿子,存活下来的只有四个,而这四个人,则在后来分别居住在了两个不同的地方。

其中两个,居住地便是如今的永胜县,这里现在就有好几个叫做毛家湾、毛家村的地方,这些名字,也正是因为毛太华的后人在此繁衍生息所取的。

而另外两个,则在湖南韶山冲。

为什么毛太华的儿子会去湖南呢?这就要说到明朝洪武年间填充湖南人口的政策了,当时由于受到战乱影响,导致湖南人口稀少,因此,朱元璋就下令,从临省(即江西)往湖南迁入人口填充。

而毛太华当时虽说在云南,但籍贯却是江西人,因此也在被填充之列。

在这种情况下,已至中年的毛太华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最终决定,由他带着长子清一和四子清四前往湖南,而二子清二和三子清三则留在云南,继承他的军户。

就这样,一家人自此分别。

之后,毛太华抵达湖南,最初先是居住在湖南湘潭湘乡城郊,到了毛太华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即清一和清四便搬到了湘潭一个叫做七都七甲的地方。

而这个七都七甲,便是后来的韶山冲。

从那个时代开始,这支从江西吉水走出来的毛氏族人,开始在韶山冲这里定居,并逐渐开枝散叶,形成了一个家族,也就是韶山毛氏。

韶山毛氏以及云南永胜毛氏,均尊毛太华为始祖,而按照辈分算下来,毛主席是毛太华的第二十世孙。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济、祥、祖、恩、贻、泽、远、世。---韶山毛氏部分字辈排行

前文我们提到过,毛主席和文天祥丞相有亲戚关系,那么亲戚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从毛主席的母亲,也就是文七妹这边论出来的。

文天祥就义后,其后人尚在,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逐渐在各地形成了小规模的家族。

这其中,有一支族人(据考证为文天祥的八世孙文丙三)在明朝建立时迁徙到了长沙府善化县杨林冲(今属望城县),因此在文姓家谱中,这一支就被称为“杨林文氏”。

而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便是出自于杨林文氏,算起来,她是文天祥的第二十二世后裔,在她十八岁那年时,嫁给了韶山冲的毛贻昌,即毛主席的父亲。

所以,作为文七妹的儿子,身上有着一半文家血脉的毛主席,自然就和那位一身正气的文天祥丞相,有一定的亲戚关系。

当年从容就义的文丞相,应该没想到在自己的后裔里,会走出来这么一位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的人。

此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且同样很有意思的细节。

什么细节呢?就是若认真论起来,毛主席和蒋介石两人之间,也同样有亲戚关系,并且还是属于内亲的那种。

这话从何说起的呢?得说到蒋介石的发妻毛福梅。

我们都知道,在1901年的时候,蒋介石与毛福梅成婚,当年蒋介石14岁,而毛福梅则为19岁。

两人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感情上自然就好不到哪里去。

尤其是蒋介石事业飞速发展后,两人的关系更是降到了冰点,而在蒋介石结识宋美龄后,他和毛福梅之间的婚姻关系算是彻底走到了终点。

而最终,毛福梅因日军轰炸溪口不幸身亡。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毛福梅与毛主席之间的亲戚关系是怎么论来的。

毛福梅出生于浙江奉化,而奉化这里,同样也有一支毛氏族人,被称作“奉化毛氏”。

而在毛主席的家乡韶山冲族谱中,记载着这么一句话,叫“毛氏祖居三衢”,意思就是韶山毛氏祖上曾在三衢这个地方居住过。

前文我们讲到,韶山毛氏尊毛太华为始祖,而毛太华则出自于江西的吉水毛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上,吉水毛氏,正是曾经居住在三衢的毛氏族人的后裔,而这要说起来,那就得说到了东晋时期了。

东晋时,有一个叫做毛宝的人,因战乱南渡,之后在东晋先后担任过多个官职,并且,他的儿子也立了不少军功,所以,朝廷就封其家居信安(即今浙江衢州一带)。

这便是三衢毛氏的由来,而毛宝,便是“南毛(南方毛氏族人)”的始祖。

到了毛宝的八世孙毛元琼这一代,他从原驻地迁出,搬至浙江江山石门镇清漾村,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而毛元琼这一脉,就被称为“清漾毛氏”。

清漾毛氏的后人,同样也有迁徙行为,其中一支去了江西吉水,形成了我们前文说的吉水毛氏,还有一支,则去了浙江奉化,形成了奉化毛氏。

而那个在元末从吉水走出来的毛太华,便是出自吉水毛氏,他的后人,形成了韶山毛氏和云南的永胜毛氏。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出自奉化毛氏的毛福梅,和出自韶山毛氏的毛主席,两个人之间是有着共同祖先的,均是清漾毛氏的后裔。

而毛福梅是蒋介石的发妻,因此这么算起来的话,毛主席也算是毛福梅的“娘家人”。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导致部分资料的缺失,所以还不能准确的找出毛主席与毛福梅各自在清漾毛氏中的辈分是什么,因此,蒋介石究竟是应该喊毛主席为“润之弟”还是“润之舅”,就暂时不能确定了。